•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综合财经 > 王磊:平衡好监管和创新的关系对金融科技发展至关重要
  • 王磊:平衡好监管和创新的关系对金融科技发展至关重要

    时间:2019-10-19 18:38:17  来源:中国网财经  作者:

      中国网财经10月18日讯 今日,以“转型与创新——踏上中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为主题的2019中国银行保险业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总经理助理王磊在会上表示,金融科技的发展平衡好监管和创新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既需要对科技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的预判,也需要对风险有深刻的洞察,是技术问题,更是艺术问题,所有涉及到监管和创新的都会落到艺术的层面。

      以下为演讲实录:

      王磊: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在这里交流发言,刚才听到了Eric S.Maskin教授和贾康老师非常精彩的对话,受益颇多。我先汇报一下我们粗浅的思考,第二是讲一下北京金控集团的实践,第三是提几点简单的建议。

      关于第一个问题,有几点不成熟的思考。第一点,没有金融科技,就没有真正的普惠金融,就是杨主任说的广义上的普惠金融。我们面临着一个重要的课题是讲普惠金融,中央关心的也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从中央到监管部门出台了很多针对性的政策,市场也推出了很多创新性的产品和服务。这里有一个算式,银行合理的利润应该等于信贷的利率减去资金的成本,减业务的成本,减风险的成本,这是一个特别简单的等式。对于小微企业来说,为什么难?因为信息难以收集,准确性难以保障,业务的成本很高,风控难度大,自然就导致了服务效率低,利润率比较低。对于做普惠金融,做小微企业信贷的银行来说,他们的利润率还挺高,为什么?就是因为把信贷的利率调得比较高。第二个方面,他们用业务的成本覆盖风险的成本,采取的是人海战术,通过人盯人,把业务成本提上来了,把风险成本控下去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是市场失灵的问题,单靠金融市场本身是很难解决的。

      在几个不同的目标之间,单靠现有的市场工具是很难同时实现的。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认为一个途径是政府的干预,第二个途径是技术的发展。但是政府的干预可以治标,难以治本,真正治本的还是技术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变革,央行刚刚发布了金融科技发展的规划,科技为金融赋能,金融和科技融合,呈现了加速发展的态势,另外一方面,赋能和融合的边界在哪儿?效率能提高多少?成本能下降多少?监管如何介入?这些问题还不太明朗,有待下一步探索进一步探索和回答。

      第二个观点,发展金融科技要打好数据和制度两个基础,刚才听了Maskin教授的演讲,他的机制设计理论很重要的是解决信息和激励的问题,数据和制度刚好可以对应着信息和激励。影响金融科技发展的因素很多,互联网是一个技术平才,技术、模型、算力都是重要的支撑,杨老师也提了应用场景更是不可或缺。但是我特别想强调的是数据和制度,有一个初步的思考,金融科技能走多快,关键看数据的统和能力。金融科技能走多远,关键是看制度建设能不能跟上。目前来看,技术的发展要快于数据的统和,制度的建设更是略显滞后。单个企业的数据相对大数据来说总是小的,需要进一步打通和共享,才能支撑和加速金融科技,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创新。最近一段时间监管部门对企业和个人信息的获取应用进行了更为严格的管理,应该说起到了很好的规范作用,同时也希望能够进一步确定法律的边界,在明确什么不能做的同时,也告诉企业什么可以做。这样的话,能够给金融科技的创新提高空间和保障。

      第三个观点,合作,而不是竞争,是推动金融科技发展,包括普惠金融发展主要的力量,特别是在现阶段来说。应该说目前阶段,很多的金融头部金融机构已经把普惠金融,把金融科技作为自己的基础性的战略。另外一方面,领先的一些互联网公司也把利用科技助力普惠金融作为自己重要的业务场景,但是我们感觉总的来说,现在还是单个企业在点上的创新,没有形成完整的开放的生态,没有找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具体来说,数据进一步统和,需要金融大数据的基础设施,对于政府部门来说,现在很多地方政府都在开展类似的大数据行动计划,态度上总体上是月来开放了,但是面对众多金融机构差异化的需求,需要专业的技术和人力物力来满足。第二个是平台需要进一步集成,普惠金融群体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长尾效应,我们需要提供平台化的金融服务,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有序竞争,现在很多的类似平台的建设都是重复性的。第三是生态需要协同,普惠金融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服务对象的抗风险能力差,我们国家的小微企业有一个统计,生命周期一般不超过3年,小微企业的信贷是典型的高风险的业务,就需要发挥不同的金融工具,包括信贷、保险、担保、股权投资、信用服务一起来联动的帮扶,共同分担和缓释风险,市场上缺乏有效的体制机制和金融的生态体系,来串联组合这些金融的产品服务以及相关机构。简单来说,还没有形成精准扶持普惠群体的组合拳和生态圈。需要加强政府和市场之间,包括不同的市场主体之间的合作,只有合作才有可能突破金融科技发展的瓶颈,在有可能解决普惠金融这个世界性难题。

      第二部分,简单汇报一下北京金控集团,我们是去年11月19号成立,到今天刚好满一年,过去一年中,一方面我们是承担着央行关于金融控股公司试点任务,从成立之初也明确提出要打造首都未来金融的基础设施,助力普惠金融的发展。市里把北京金控集团作为统和政策性的金融资源的重要平台,过去一年中我们也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一方面打造面向未来的金融科技基础设施,我们成立了国内首家普惠型的金融大数据公司,快速建成国内首个金融大数据专区和全市首个金融大数据的资源管理系统。承担起了全市政务数据向金融领域输出的功能,北京市去年开始正在做大数据行动计划,市里把政务类的数据在金融领域的落地统一接口放在了金控集团,放在了北京金融大数据公司。我们的任务是实现金融大数据的统管用,统进统出,智慧化管理,创新应用,也为大数据的应用提供制度性保障。金控集团加强与社会机构的合作,到目前为止已与50多家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此外我们正在尝试探索全市的统一支付的平台,征信体系的建设,数字资产交易这些方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另外一方面,构建首都普惠金融的服务体系。首先是服务企业,建立全方位、全周期的北京小微企业综合服务的综合平台。之所以建设这个综合性平台,希望能够发挥金控集团聚合全市资源的优势,金融大数据统管用的优势,把小微平台建设成一个智慧、协同、开放的平台。首先是智慧,通过对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对长尾的小微企业进行封面画像,识别有融资需求和有还款能力,但是还没有被传统的金融服务覆盖的灰度企业,进一步扩大普惠金融覆盖的范围,提高普惠金融服务效率。第二个是协同,贯彻组合金融的领域,利用金控集团的内外部资源,现在已经有一家控股的银行,还成立了全市的融资担保集团,马上要设立全市的AMC,就是资产管理公司,还有金融大数据,以及小微平台,陆续希望在其他牌照方面能够有所涉及,聚合银行、基金、保险、担保、保理、资产管理以及供应链管理各方面的资源,构建一个全方位、全环节、全周期的面向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的生态。第三是开放,在入驻机构层面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都可以入驻,通过多元合作和良性竞争,提高服务效率。金融科技公司都可以参与平台功能的开发和模型的研发,拓展金融科技的应用场景,目前已经有近40家机构入驻了小微平台。

      第二是服务家庭,全方位、多维度的,进行财富管理产品的集中展示,降低非法集资的风险,对财富管理成本来说,对家庭进行家庭财富的工具,开展投资者教育和保护,在这个平台上政府能取实现这三个目标。

      第三方面是服务个人,发挥金控集团专业化的优势,正在为提升居民的生活、出行、教育、医疗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还没有正式的形成方案,就简单说一下。

      最后汇报三点建议,这个观点是集团的董事长范文仲先生提出的,金融科技应该是始于数据,兴于技术。

      第一个建议,推动具有公信力、公益性的机构,牵头管理底层数据,建立基础设施,运营服务平台,构建服务体系,特别是建立和完善大数据的交互、交易和交换的平台。在不侵犯数据所有权和隐私的情况下,推动企业合规、有效、低成本的获取数据。

      第二个建议,推进金融科技标准化的工作。希望金融监管机构联合相关的市场机构共同制订针对基础性关键技术的金融科技的国家的行业标准,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金融科技认证机制,夯实金融科技的技术的基础支撑。

      第三个建议,加快建设数据治理的基础制度,明确数据的四权,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和收益权,平衡好便捷性、安全性和隐私性、私密性的关系,为金融科技的发展消除后顾之忧。金融科技的发展平衡好监管和创新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既需要对科技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的预判,也需要对风险有深刻的洞察,是技术问题,更是艺术问题,所有涉及到监管和创新的都会落到艺术的层面。我们建议能够在银保产业园引入监管沙盒制度,推动金融科技创新的发展,实现监管和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共同探索。

      最后,祝愿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发展得越来越好,谢谢大家!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