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山东新闻 > 《我是余欢水》带火原著 青岛作家为郭京飞喝彩
  • 《我是余欢水》带火原著 青岛作家为郭京飞喝彩

    时间:2020-04-18 09:57:41  来源:信网  作者:

    原标题:一千个中年惨男一个余欢水

    最近热播加口碑排名第一的一定非网剧《我是余欢水》莫属了,豆瓣评分高达8.5,几乎是开年以来国产剧的最高分,以诙谐荒诞的方式展示了社会底层小人物余欢水的艰难境遇与心路历程,精准地击中了观众的痛点。该剧改编自青岛市文联签约作家余耕的长篇小说《如果没有明天》,接受记者采访时,余耕透露,“余欢水能够让很多背井离乡的打拼者产生共情”。此外,因为该剧的热播,百花文艺出版社再版的《如果没有明天》将于近期推出。

    也曾经历过“余欢水”模式

    记者:《如果没有明天》的创作初衷是什么?为什么会写这样一个总是回避问题、自欺欺人的主人公?

    余耕:这个作品最早成型是2011年,起初是一个中篇小说,名字叫《末日降临》,发表在《小说月报原创版》。到大概过了两三年之后,我的人生也开启了四处碰壁的余欢水模式,我对余欢水式的底层小人物也就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和理解,所以才会写《如果没有明天》这个小长篇。第二年,这个小说获得了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百花文艺影视文学部就把这个小说推出来,不仅改编成了影视剧,还改编成为小剧场话剧。

    在创作手法上,我用诙谐轻松的语言尽量去冲淡《末日降临》里的晦暗格调。至于为什么要创作这样一个人物,因为人到中年后,我身边、也包括我自己,或多或少都会自欺欺人、得过且过,再也找不回年轻时的锐气和自信。余欢水在得知自己罹患胰腺癌之后,也开始了绝境逆袭,自暴自弃又撒开了活得敞亮。这种逆袭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求生的本能反应。

    能成“爆款”因为做到了“共情”

    记者:这部作品点到了现代都市人的哪些痛点?它具备哪些“爆款”特质?

    余耕:大多数都市人活得都很压抑,因为生活的压力太大,尤其是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居之不易,生活更不易。而余欢水恰恰就是这些大城市里的工薪阶层的真实生活写照,能够让这些背井离乡的打拼者产生共情。加上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让很多人的生活变得越发艰难,大家也就在这部剧里产生了共鸣。剧中大量的细节处理,填充了年轻人对中年危机的想象。从一开始“社畜”的窝囊,到后来翻转时的放肆,就会让人物的可信度比较高。

    记者:大家都说余欢水是“好惨一男的”,您怎么解读这个人物?

    余耕:这个人物没有具体的原型,但他具备“惨男”的共性。中年惨男胆小、懦弱、谁都不想得罪、得过且过、处涸辙以犹欢……经过艺术创作处理,便把很多都市惨男的特征归集到余欢水一人身上。余欢水之所以引发反响,可能就是因为共情吧。

    记者:郭京飞和您作品中的“余欢水”契合吗?

    余耕:因为平时很少看剧,直到《我是余欢水》的主要演员定下来之后,我才去看了郭京飞的《都挺好》。也

    我的人生也曾开启四处碰壁的余欢水模式,对余欢水式的底层小人物也就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和理解。

    人到中年后,我身边、也包括我自己,或多或少都会自欺欺人、得过且过,再也找不回年轻时的锐气和自信。

    这个人物具备“惨男”的共性。中年惨男胆小、懦弱、谁都不想得罪、得过且过、处涸辙以犹欢……经艺术处理,把很多都市惨男的特征归集到余欢水一人身上。

    许是好演员自带光环和眼缘,第一眼我就为郭京飞暗自喝彩,我觉得郭京飞就是余欢水。

    编剧处理独到让人惊喜

    记者:原小说影视化之后剧情或风格呈现上有哪些不同?

    余耕:《我是余欢水》受热议的程度有点出乎意料,我要感谢孙墨龙导演和全体演职人员,正午阳光是国内顶尖的影视剧制作公司,圈里人都知道“正午出品,必属精品”。

    剧中的逻辑线是熟知的,我没有像观众那样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气愤一会儿懊恼,我很平静地看剧。有让我很惊喜的地方,这要归功于王三毛和磊子两位编剧(电视剧《都挺好》的编剧),他们在细节把握和处理上的确有独到之处,弥补了原著中的某些不足。

    记者:您自己既写小说也做编剧,有哪些心得?

    余耕:好的小说家不一定是好编剧,好的编剧

    也不一定能写好小说。虽说都是文字,但术业有专攻,在创作上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例如好莱坞的一些电影剧本基本上能用公式化来套写,三分钟处有笑点,五分钟处小高潮,十分钟处递进高潮……小说就不可能这样来写作,因为小说有文学的创作规律。说真的,这两头我做得都不够好,我一直在学习和思考。这两年,一直在与著名编剧张莱合作剧本《凯旋俱乐部》,延续了他《和平饭店》的风格并有所突破,我自信《凯旋俱乐部》还会是一个爆款。

    记者:《如果没有明天》即将推出新版,其他作品还有出版或影视改编计划吗?

    余耕:我最近正在修改前段时间写的小说,即将有三部小说出版,《笑苍山》《耳房》和《金枝玉叶》,还有两部中篇小说,也是《我是余欢水》的姊妹篇,都是讲述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故事。

    新作品以青岛“登瀛梨雪”为背景

    记者:看您的履历很丰富,是如何走上创作的道路的?

    余耕:我是青岛崂山人,住在沙子口,十三岁时离开了青岛。我是体育生,很早就开始打篮球了。从省体校毕业后去了淄博的淄矿集团,一边打球一边工作过了五六年。后来去了北京,先是在一家户外攀岩俱乐部工作,那是上个世纪的时髦的户外运动,又接触到了媒体,偶尔也会给这些报纸的休闲娱乐版写一写野外生存和攀岩的稿子,赶上《世界体育周报》招聘记者,我就前去应聘,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记者生涯。

    2008年,我作为人才引进到了青岛一家银行工作,给我的年薪是60万。工作半年后,处女作《德行》需要修改,经过长达几个月的权衡,最终还是辞职回到北京。接下来大概两年我几乎没有什么收入,过着跟余欢水差不多境遇的生活。去年我回到家乡,成为青岛市文联签约作家。

    记者:您有过和青岛有关的创作吗?

    余耕:我下个月即将出版的长篇小说《金枝玉叶》,就是以我的家乡崂山为背景的,不过我杜撰了一个地名山东省昶山县桃花坞村。崂山沙子口的“登瀛梨雪”是青岛的十大景观之一,春天来临,十里梨花开遍山野。在小说《金枝玉叶》里,我把十里梨花改成了十里桃花,因为桃花的意象跟小说里的人物更契合。虽然还未正式出版,但目前影视剧版权已经被影视公司买走,也期待这部作品能够尽快和大家见面。

    半岛记者 黄靖斐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