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山东新闻 > 王吉华:30余年“痴狂” 只为培养众多高端人才
  • 王吉华:30余年“痴狂” 只为培养众多高端人才

    时间:2019-09-21 19:21:28  来源:大众网  作者:徐付彪

    王吉华指导团队年轻教师实验操作  

    德州市“‘致敬,亲爱的老师’・教有所成的你”主题人物(23)

    记者 徐付彪

    【个人名片】王吉华,德州学院生物物理研究院院长、山东省生物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1996年,牵头成立德州师专“生物信息学实验室”,在生物物理交叉技术研究方面成就颇丰;2015年,实验室获批成为“山东省生物物理省级重点实验室”;2017年,这支生物物理创新团队在王吉华带领下,荣获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2017年,这支生物物理创新团队在王吉华带领下,荣获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人物采访】

    9月的德州微风习习,德州学院内山东省生物物理省级重点实验室里,生物物理研究院院长王吉华坐在一堆文献前,有一些纸面边缘已然泛黄,现出一圈细细的毛边。他说:“既然要做,就全力以赴。”

    这些是他近30年的“存货”,在90年代末,他连续多年每月至少一次去往北京,工资中的一半都用来复印首都图书馆的生物物理学相关资料。王吉华用尽半生求索,凭借坚韧与“为国家做贡献”的情怀,终于建立起全省首个生物物理多学科交叉的重点实验室,并带领团队荣获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1996年,在德州师专理科教学楼3楼,有一间20余平方米的办公室。王吉华把一张A4纸贴在门外,上书“生物信息学实验室”。这里,便是“山东省生物物理重点实验室”的雏形。

    看似简单的一张纸,王吉华却已经为之奋斗多年。上世纪90年代,国内外生物信息学刚刚诞生,王吉华参加了在日本大阪举行的第一届东亚生物物理学术会议。“重要的是,费用由日本生物物理学会全额资助,每餐少吃些,我还能节省下一些,回国前买了一点实验用的资料。”就是凭借这种毅力,他的论文《四面体晶格的计数、分布及其应用》引起不小的轰动。

    在此之后,王吉华不断深入研究,历经无数不眠之夜。不懂英文,就自学翻烂了一本英文词典。“当时是为了绘制《理论生物学》所需论文中的一个图形,每天使用计算器计算十余小时,一算就是十多天。”王吉华回忆,当时几近成痴,每晚熬到两三点钟,有时小憩,醒来再写写画画,最终绘制了一张在当时来说精确至极的图形。

    2001年,他和团队研究了DNA 序列的全对称群和多义密码子的对称性;2004年,他们证明了D晶格是面心立方晶格,揭示了D格点的空间分布规律,这些大众眼中似天书的概念,有着难以预估的远大意义,大到关乎整个人类。

    为科学痴狂的结果是,王吉华从一个人变成了由50多人组成的生物物理大交叉创新团队,原来只有两张旧办公桌,一台286计算机的德州师专“生物信息学实验室”发展成了德州学院山东省生物物理重点实验室。

    “我博士毕业后,是王吉华老师引导我开展了新的研究领域,也开启了人生的另一扇崭新大门。”安徽姑娘曹赞霞告诉记者,王吉华从她读研一到博士毕业的5年间,每年至少去中科大一次,只为引进人才。“我跟她和几位同学聊学术,聊学科未来。”王吉华说,实验室的重中之重就是人才,是一切学术研究的基础和根本。迄今,曹赞霞从讲师、副教授,现已成为学校最年轻的教授之一,也是生物大分子体系模拟及应用方向的带头人。

    于家峰、曹赞霞……一位位优秀的青年科学家还未斩露头角前,王吉华给予指导、积极培养,鼓励他们继续深造,并在科研方向选择、课题申报等方面给予前瞻性的建议,为科学培养了无数人才。

    如今,这支由王吉华一手拉起的队伍里,荣获拥有“国务院特贴专家”2名、“海外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名、“青年泰山学者”2名、“山东省优青”2名、柔性引进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专家1名,有5位80后优秀青年骨干晋升教授等等,这是一支跨越多个一级学科、朝气蓬勃、开展生物物理大交叉研究的创新团队。

    王吉华说,“我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走了很长的路,尽管路漫漫,我却愿为科学为教育献终生。”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