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山东新闻 > 全国“互联网+农技推广”服务之星候选人山东省推荐人选公示
  • 全国“互联网+农技推广”服务之星候选人山东省推荐人选公示

    时间:2019-01-24 17:53:06  来源:齐鲁网  作者:刘金旺

    齐鲁网济南1月24日讯 省农业农村厅消息,全国“互联网+农技推广”服务之星候选人山东省遴选推荐工作已经结束。经农业农村部科教司确定的初筛人员自愿申报、所在单位公示推荐、市级农业农村部门审核推荐、省厅审核遴选,确定推荐淄博市沂源县中庄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宋以锋等13名在农技推广一线工作、业绩突出、中国农技推广APP使用情况较好的基层农技人员,为全国“互联网+农技推广”服务之星候选人。根据农业农村部科教司要求,现予以公示,公示期为1月23日至1月29日。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本公示的农技人员有异议,均可在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向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单位提出异议的,要在异议材料上加盖公章并注明联系方式;个人提出异议的,需写明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签署真实姓名。

    省农业农村厅科技处办公室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十亩园东街7号,省农业农村厅办公楼522房间。邮政编码:250013;联系电话:0531-67866136

    全国“互联网+农技推广”服务之星候选人山东省推荐人选:

    宋以锋,男,汉族,1979年3月生,中共党员,沂源县中庄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果站站长,助理农艺师。淄博市第六批优秀乡镇林业技术人员,沂源县科技进步工作先进个人。作为一名基层农技人员,他以搞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振兴中庄苹果产业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牢固树立为“三农”服务,献身农技推广事业的思想,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不怕艰苦,长期扎根于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为中庄镇苹果业的持续高产稳产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该同志热爱农技推广工作,积极参与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绿色果品生产基地、有机果品生产基地、基层农技体系改革改革与建设补助等项目建设,积极利用中国农技推广APP开展技术服务,示范推广了优质苹果和设施农业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壁蜂授粉、测土配方施肥、铺设反光膜、生物农药的使用技术、苹果密植化栽培等多项先进实用技术,取得良好成效。

    鞠明璐,男,汉族,1970年9月生,中共党员,安丘市石埠子畜牧兽医管理站站长,兽医师。潍坊市优秀乡镇农业技术人员,潍坊市畜牧兽医先进工作者,安丘市畜牧兽医工作先进工作者,安丘市实用技术能手。该同志参加工作23年来,始终以满足农民的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农民的成效为检验标准,在基层兽医站岗位上,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忘我的敬业精神,一心扑在农技推广岗位上,为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全市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真正体现了一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使命和担当。该同志充分利用互联网广泛传播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大大提高了农技推广的质量和效率,受到了广大养殖场户的一致称赞和好评。该同志坚持每年入户现场指导服务100次以上,借助互联网解决农产品“卖难”,是当地养殖场户眼里响当当的畜牧专家、技术能手,他负责的石埠子镇辖区现有的109家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0%以上,实现了畜禽生态循环养殖新局面。

    钟霞,女,汉族,1971年9月生,中共党员,济宁市兖州区蔬菜服务中心副主任,农艺师。山东省食用菌工作先进个人,济宁市农业系统先进个人,兖州区优秀共产党员。参加工作25年来,该同志一直奋战在农业技术推广第一线,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己任,始终牢记一名农技人员的职责所在,不忘初心,服务三农,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朋友的科技文化素质,共举办各类培训班 150 多次,受训农民达 15000 多人次,深入田间地头现场解答农民问题 600 多次,通过微信、电话解答农民遇到的问题更是不胜枚举。为让消费者吃上放心蔬菜,该同志在全区提出并推广蔬菜健身栽培技术方案,有效解决了蔬菜质量安全问题,每亩地棚室可节约成本近 5000 元,显著增加了农民收入,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该同志积极参与科技项目申报和实施工作,在指导农民的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做法,发表科技文章近 60 篇。

    王文进,男,汉族,1973年10月生,中共党员,金乡县胡集农业技术服务站副站长,高级农艺师。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两次被评为济宁市优秀乡镇农业技术人员,济宁市百优科普带头人,金乡县第四届优秀科技工作者,金乡县第五届十佳科技工作者,连续多年被金乡县农业局、县科协评为先进科技工作者,2016年被山东农技协聘为实用技术专家,2018年被金乡县科协聘为社区科普大学讲师。凭着对农技推广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该同志总是想农民所想,不论酷署严寒,风里来雨里去,向农民传授普及先进实用农业新技术,在全镇各个角落都洒下了辛勤汗水,农民遇到技术上的难题,首先想到的是他,他的电话成了农民都知道的科技服务热线。该同志充分利用技术讲座、科普活动、微信农技服务群、中国农技推广APP等多种渠道,广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近5年来,先后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60期次,科技赶集及现场培训会36场次,培训农户40000户,印发宣传挂图(挂历)3000份,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3000余份。积极参与科技项目研发,多次获得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奖、济宁市农牧渔业丰收奖奖励。

    冯明磊,男,汉族,1962年11月生,群众,鱼台县清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山东省优秀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山东省最美基层农技员,济宁市善行义举先模人物,济宁市优秀乡镇农业技术人员,鱼台县感动鱼台·十大孝贤人物,鱼台县现代农业工作标兵。该同志积极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每年举办广播讲座和各类技术培训班50余次,编辑《农情快讯》12-15期,15000余份,当面技术咨询2万余人次。由于技术指导及时到位,病虫草害不滥防,不漏治,水肥管理适量适宜,每年可为清河镇挽回经济损失800万元以上。科学的管理,有效避免了农资产品的浪费,仅此一项全镇每年可节省200万元以上。良好的技术指导,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

    卜凡平,男,汉族,1969年10月生,中共党员,东平县植物保护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参加工作27年来,他长期战斗在农业第一线,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宗旨,把所学技术服务于三农,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荣获山东省金桥奖先进个人,山东省有害生物普查先进个人,全省治蝗工作先进个人,山东省外来有害生物监测防控工作先进个人,中国植保导刊通联工作先进工作者,泰安市农业系统先进个人、泰安市植保工作先进个人、泰安市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工作先进个人、泰安市植物检疫先进个人、东平县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先进技术指导员,连年获为农服务先进个人。为提高全县农村干部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科学种田的水平,该同志共举办电视讲座200余场,培训农民500万人次,举办县乡村三级农业技术培训班586场次,赶科技大集80余场次,举办农民田间学校23次,直接培训农民达6.2万人次。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先后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10余项,实现了增产、节本、增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先后参与实施全国、省、市、县科技项目和“丰收计划”项目16项,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省丰收奖二等奖2项,市丰收计划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县科技进步奖3项,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梁立生,男,1969年7月生,日照市东港区南湖镇畜牧兽医站站长。日照市优秀乡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全市畜牧系统先进个人,全区畜牧兽医工作先进个人,南湖镇“红帆岗”。任站长以来,积极带领单位员工,先后多次获得市级畜牧兽医系统先进集体、市级畜牧兽医系统记三等功一次,区级畜牧兽医系统先进集体。该同志业务上做一个明白人,先后示范推广了养猪舍干清粪设计法、家禽快速诊断法、养殖舍喷雾消毒及除臭法等多项养殖业先进适用技术,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服务,为当地畜牧业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利用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运用互联网技术、互联网理念等开展农技指导服务,特别是在线上发布日志农情,解答技术难题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解决养殖场(户)疑难问题10000余条。积极参与南湖镇的五莲黑猪、山东琅琊鸡的育种繁育工作,推广优良畜禽品种,提高了育种企业的经济效益。

    卢 敏,女,汉族,1983年3月生,中共党员,沂南县果茶站副站长,农艺师。临沂市农业系统先进个人,沂南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个人,沂南县优秀青年工作者。作为一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该同志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作风正派,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服务于“三农”。该同志积极引进新品种,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大力推动沂南果业发展, 2018年全县桃树新发展面积4500亩,苹果新发展1500亩,大樱桃新发展800亩,其它树种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目前全县水果面积达到12.1万亩。先后参与或主持了10多个科技项目,分别获得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临沂市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1项。先后在《中国园艺文摘》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篇,参与编写临沂市地方标准《山楂栽培技术规程》。通过举办培训班、科普活动,加速了先进技术推广普及,为当地果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闫开霞,女,汉族,1970年5月生,群众,齐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工。全省农技推广先进集体,山东省技术市场科技金桥奖集体奖,齐河县农业局先进个人。作为一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该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履行职责。工作踏实肯干,爱岗敬业,开拓创新,求真务实,负重拼搏,无私奉献,工作有思路有办法,紧跟时代步伐,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甘为农业奉献。认真宣传各项惠农政策,大力推广各种粮食高产栽培技术,做好粮食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措施的落实,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力度,当好农技推广“宣传员”、“辅导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为全县农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为广大农民提供“精准、及时、全程顾问式”的技术指导与信息服务,及时推广应用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涉农信息化新产品、新技术等,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水平。

    巩相景,男,汉族,1964年5月生,中共党员,莘县妹冢镇农业技术服务站站长,高级农艺师。近年来,受到国家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聊城农业农村局、莘县人民政府等荣誉奖励24项,获部、厅成果奖4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农业核心期刊发表11篇)。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山东省优秀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全省农技推广工作先进个人,聊城市优秀乡镇农业技术人员,聊城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先进工作者,莘县十佳科普拔尖人才等。参加工作34年来,该同志一直在乡镇第一线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积极投身本地农业生产的跨越式发展,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每年组织举办镇、村农技培训班40余期,多采用农民夜校和田间课堂模式,培训近4000人次,接受技术咨询7000余人次,下村技术指导150-200天。借助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一年内解答全国农业技术问题4000余个,发表日志400多篇。利用14个微信群,为省内外近2000名好友宣传、指导农业技术。近年编辑刻录《大拱棚秋延迟番茄栽培技术》等农技光盘1000余张,编印《农业科技快报》近200期30余万份,征订、发行农业科技报刊60000余份。

    房振田,男,汉族,1972年7月生,中共党员,邹平市九户镇农业技术服务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参加工作26年来,全身心扎根基层从事农技推广工作,潜心研究和推广各项先进适用技术,认真实践,勇于探索,用心血和汗水,用学识和才智献身农业,成为深受农民喜爱的一线农技专家,为当地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在各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参与农业科技项目16项,获“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市级科技成果奖励14项。曾获“渤海英才.N十佳”“十佳滨州乡镇农技人员”、滨州市“最美基层农技员”、 全市农业系统先进工作者、滨州市“星火优秀青年”、全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优秀辅导专家、首届“邹平县优秀青年知识分子标兵”、第三届“邹平县青年科技奖”、第七届邹平县“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等荣誉称号。大力发展棚室蔬菜生产,九户镇被命名为“中国甜椒之乡”;“一代天骄”牌甜椒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创办“邹平县食用真菌研究所”,被农业部授予“一级菌种场”。近年来,创新农技推广新模式,指导成立了“邹平县金齐东粮食种植专业合作联合社”,统筹指导全镇64家“村社合一”的村级合作社,通过实施“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为农民提供小麦、玉米“十统一”服务,每亩可为社员减少投资成本160元以上,累计可为全镇农民节约资金1300万元以上。

    张 莉,女,汉族,1972年5月生,阳信县农业局农业技术人员,农艺师。滨州市星火优秀青年,阳信县先进女职工工作者,阳信县“最美基层农技员”,阳信县农业局先进工作者。自参加工作以来,自觉宣传党的惠农政策,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更好地服务“三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阳信农业发展、生产增效、农民增收竭尽所能,个人的努力获得了各级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肯定和认可,深受广大农民的爱戴和欢迎。近年来,主持承担了农业部粮食和棉花高产创建项目、现代农业粮食产业项目、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建设项目、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和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小麦规范化播种示范项目、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项目、玉米“一增四改”高产栽培项目等,圆满完成项目任务指标。积极推介农业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认真研究集成技术模式,简化、优化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根据生产实践自创的“小麦玉米周年高产栽培技术集成与推广”与“小麦玉米轮作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研究与推广”项目获得市科技成果三等奖。

    李 娅,女,汉族,1969年9月生,中共党员,菏泽市定陶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农艺师。菏泽市优秀农业技术员,全省农技推广先进个人,定陶区优秀共产党员,先后多次获得省、市、县级科技成果奖励。坚持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克服各种困难,搞好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努力当好各级领导和农民的参谋,累计推广各种作物新技术1100万亩次,累计增加粮食1.7亿公斤;增加产值13200万元,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1500万亩次,节约生产开支14000余万元;引进、示范推广作物良种60个,全县良种普及率达95%以上,增产粮食5000万公斤,试验、示范推广作物节本增收新技术五十余项,常年坚持工作在农业技术推广第一线,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服务,大大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和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尤其是在定陶县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中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共获得全市粮王大赛两个一等奖。

    闪电新闻记者 刘金旺 济南报道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