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山东新闻 > 地名故事(25)茌平有位神算子 皇帝赐名“算子李”
  • 地名故事(25)茌平有位神算子 皇帝赐名“算子李”

    时间:2018-12-06 17:18:38  来源:大众网  作者:

    平章祠堂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为三进院落。

    祠堂上世纪遭人为破坏,2012年,李氏后人筹资修复。

    李氏家谱加载了“算子李”村名来历。

    大众网记者 侯晓 李连显

    茌平县历史上出了不少名人,如齐国高士鲁仲连,唐朝名相马周,国难忠良张镐等,都有一段佳话流传至今。今天说的茌平县肖庄乡算子李村,和另一历史名人有关系,他便是元代宰相李。与其他身居高位的官员稍有不同,李的得名是因为他有一项特殊的才能,精通算学。

    根据算子李村史简介,元初李从清平县军胡李迁来立村李庄,李因算学驰名。元帝建国后,皇帝选李州刺史,后升任平章政事,兼管田赋税收,国家财政收支。每次朝廷查问,李对答如流,收付分毫不差,在任十多年朝廷无半点亏空。元顺帝极其器重李,赐名“算子李”。

    由此,村名也随着李的封号更名为“算子李”。据载,李幼时家境贫寒,以牧羊维持生活,酷爱读书,尤喜算学。一次,县衙招募能珠算者,丈量全县土地。李毛遂自荐,县令见其年少,衣冠破旧,半信半疑,当场出题让他解算。谁知县令刚出完题,李便脱口而出答数,让县令惊喜过望。

    丈量土地时,只见李以步当尺,口作算盘,一边迈步一边口算。从地头行至地尾,地数便准确无误地记到本上,一个人的效率比两个人还高出几倍,观者无不称奇。自此,神算李名声远扬。元帝建国后,李深得朝廷重用,官至平章政事,也就是副宰相,掌管田赋税收和国家财政大权。

    据记载,李出自唐宗室,为汝阳王李十九世孙,其高祖李纲,曾祖李集之,祖父李需,父亲李。李需父子因兵扰举家避祸山西,其祖父李纲谥号忠定,遂易名李定以示不忘其本,次子李以字行世呼字曰“元章”。李元章生五子,分别为:裕、彬、、佐、润。其中,即是李。

    五子皆有功名,后来有了汾源李氏“五子登科”的美谈。在算子李村,李氏族人数量便占据多半,因祖上有皇室背景,理应算得上名门望族。74岁老人李玉贵是李第二十三代孙,据李玉贵讲述,李姓遍布全国甚至海外,达十万之众,村内李姓延续至第二十六世,村外已延续至第二十八世。

    在算子李村中央,有一座祠堂,名曰“平章祠”,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十四世祖李庆云首倡建祠,召集族人竞劝捐资,因始祖李品高德隆,为官清正廉洁,官至“中书平章政事”,祠堂建成后,取名为“平章祠”。李玉贵说,祠堂为三进院落,上世纪遭人为破坏,一度处于荒废状态。

    2012年清明节,李氏族人倡议捐资修复祠堂,筹集数十万元,用时两年竣工,并立碑以作纪念。每当逢年过节,来自五湖四海的李氏后人汇聚祠堂内,祭拜祖宗,烧香祈福。李玉贵说,修复祠堂的意义不仅在于奉祀先祖,更在于昭示后人,尤其是年轻人,为民者要堂堂正正,为官者应清正廉明。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