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山东新闻 > 教师节策划:奋斗在科研一线的大学老师
  • 教师节策划:奋斗在科研一线的大学老师

    时间:2018-09-11 18:26:17  来源:大众网  作者:

    大众网菏泽9月10日讯(记者 潘涛)长期以来,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传承文化、国际交流的过程中,有一大批立足岗位,甘于奉献的教师在默默耕耘。而作为高校教育中具有“火车头”作用的一项职能――科学研究,更成为了这群教师的重任。适逢教师节,大众网记者采访到了菏泽学院两名教师,了解他们甘为人梯,辛勤工作,为学校学科发展奉献自己青春和智慧的光辉事迹。

    李风海:科研承服务社会 启人才培养

    李风海正在监控实验数据

    在菏泽学院能源化工研究所负责人李风海的实验室里,数台实验电脑不停地运作着,一组组数据和图画表明着操作箱内煤炭正在千余度的高温下不停地转变着形态,而李风海就需要时刻盯着电脑屏幕,不停地记录着煤炭在不同温度下的形态。“必须要高度精准的记录,否则实验就会出现差错。”李风海对大众网记者说,“实验需要千余度的高温,上午做一次实验,下午冷却,晚上再做一次。”也就在这数台机器之间来回的穿梭,李风海带着自己的实验团队成功完结了一项又一项的实验,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这三个大学职能中,科学研究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谈起高校学科研究,李风海如是说。

    长久以来,李风海主要从事煤炭洁净转化的研究,主持完成了1 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子课题、1 项山东省自然基金面上基金和1项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的10 项国家发明专利已有8项被授权。

    最近完结的《基于煤灰熔融流动特性调控的气流气化配煤研究》形成了29万字的书著,对企业煤化工的操作控制起到了导向作用。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所长、调研员王建国为其作序时写道:“丰富了煤灰化学理论,对气化煤种的调变和气化炉的设计、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煤化工行业的教学、科研和煤转化技术的研发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正如他所言,通过在科研中的辅导,他的学生已有70多人考入985等高校读研。

    曹金祥:学科研究中要永保家国情怀

    每做一个科研项目,曹金祥都要查阅大量文献

    大学老师在学科研究中都在做什么?为什么要做学科研究?不少人对此还表示一知半解。“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传承文化、国际交流的几大高校职能中,科学研究像‘火车头’一样带动着另外几环快速发展。”菏泽学院人文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曹金祥对大众网记者说。

    但除此之外,他认为最重要的还是――从事科研的教师还要永保人文关怀和家国情怀。“做学科研究时必须要先考虑社会需要什么、国家需要什么,找到这个点再着手。作为知识分子,就要站在国家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曹金祥如是说。

    《中国话、世俗化与世界化:司徒雷登的大学教育观》一文是曹金祥做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独立评论派与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研究”的成果。这篇文章,曹金祥写半年、修半年,才得以成功。文中,他从独特的角度出发,详细地讲述、分析了司徒雷登创办和发展燕京大学的教育方法对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转型和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在教育界引起了较大反响,并被《大学教育科学》和《高等教育》刊发、转载。

    在曹金祥的书柜里,满满当当地装着历史、自然科学等多种学科的书本。“在高校的职能中,学科越研究越细,知识交叉点却越来越多,所以这就要求从事科研的教师不停地学习、进步。”曹金祥对大众网记者说,“这个时候也更需要科研团队的融合,在融合中更能激发学科的增长点。”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