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山东新闻 > “走出去”的山东人|他在俄罗斯打拼20多年,称越交流友谊越深
  • “走出去”的山东人|他在俄罗斯打拼20多年,称越交流友谊越深

    时间:2018-06-12 16:07:28  来源:齐鲁网  作者:

    齐鲁网6月10日讯 在经贸合作领域,郭卫东一直经营着中国和俄罗斯的林业合作,寄托了中俄领导人的关怀和智慧,这实际上是两国真正战略的一个结晶。为中俄两国的合作共赢,他不辞劳苦、往来奔波。

    凌晨3点,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刚刚从烟台飞抵北京的郭卫东,又要马上乘坐国际航班出发。郭卫东是俄罗斯中航林业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同时他也是中俄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他一年最多能飞二三十趟俄罗斯。郭卫东此行的目的地,是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托木斯克州。在那片遥远辽阔的土地上,留下了他多年来拼搏奋斗的一个个足迹。

    中俄托木斯克木材工贸合作区位于捷古里杰特的林场,下飞机后再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奔波,郭卫东再一次来到这里。在他的印象中,已经数不清来到这片森林的次数了。对这里工作的员工、办公的木屋、甚至一棵棵白桦树,他都特别熟悉、也特别亲切。

    郭卫东向记者介绍,这个地方的木材主要是四个品种,红松、白松、杨木、桦木。按照联邦森林法的要求,我们必须要间伐,还需要清理林区和补种树苗。今年三个采伐区要采伐超过一百万立方米,一百万立方米体积正好跟北京鸟巢体育场一样大。

    1992年,大学毕业不久的郭卫东,被中国水产烟台远洋渔业公司派往俄罗斯,从事国际贸易工作。从那时起,郭卫东就与俄罗斯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从“第一产业”中的远洋渔业转战到林业领域,却源自一个看似偶然的机会。

    1998年,当地收音机里播出了这样一条新闻,中国开始实施天然林二期保护工程,并排出了天然林限伐和禁伐时间表。听到这个消息,郭卫东深感其中所蕴藏的巨大商机和发展空间。郭卫东清楚地知道,俄罗斯森林资源占全球的25%,森林资源的构成、材种结构,和中国东北天然林区是基本相似的。而桦木、松木、樟子松,这些品种正好是中国国内非常急需的,从材种上对中国互补性非常强。

    资源的互补性,只是中俄两国开展大规模林业合作的优势之一。更为重要的因素,则来自两国政府间的友好基础与合作意愿。这个时期,正好赶上了俄罗斯林业对外开放,两国政府率先在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下,就成立了中俄森林资源合作采伐领导小组。这个小组从2000年开始推动成立,最后两国政府选定了托木斯克州,来率先实施中俄两国政府确立的《中俄森林资源合作开发与利用总体规划》的一期工程。

    经过前期充分的考察和筹备,2003年,郭卫东在烟台开发区管委的支持下,率先创办了烟台西北林业有限公司。当年年底,西北林业就收购了俄罗斯恒达—西伯利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并买断托木斯克州452平方公里的森林采伐权。仅此一举,就使其成为中俄两国间规模最大的森林合作开发项目。

    郭卫东介绍说,循环利用在俄罗斯是首创。所谓的循环利用就是从一棵树砍下来后物尽其用,尽量提高利用比例。在当地的企业,一般一根木材砍下来最后做成板材或者其它制品以后,利用率在30%左右,木材大量地浪费。而郭卫东提出的热电联产、林板一体化、林浆一体化,都是千方百计争取把木材的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这实际上是对森林是一种保护。

    随着烟台西北林业在俄罗斯业务的不断拓展,郭卫东又先后引入战略投资方——中航国际和福汉木业,重组成立了中航林业有限公司,并在阿西诺、捷古里杰特、马林斯克等地,以“一区多园”的布局,建成了中俄托木斯克木材工贸合作区。2011年,合作区获得中国商务部、财政部联合考核确认,成为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如今,资金投入超过三十亿元人民币、规划面积近七平方公里的合作区,是中国“一带一路”沿线确定的优先建设项目之一,也是俄罗斯联邦政府批准的五个森工园区之一。

    做胶合板、复合地板、多层弯椅,桦木材料是最好的,它的硬度是介于软木和硬木之间,做地板不伤人的关节。郭卫东向记者介绍,桦木非常难保管,随着气候变化会发生质变,这就要求快速地加工、快速地烘干,而他们的生产线在世界上是一流的。

    在俄罗斯经营,郭卫东一直坚守着“本土化”的发展战略。如今,合作区不仅解决了当地两千多人的就业问题,还为所在的阿西诺市提供了大量公益性资助,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和百姓的一致认可。每年为所在地增收超过一亿元人民币的合作区,已经成为当地社会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捷古里杰特园区经理扎涅沃夫.谢尔盖说:“我们的员工来自很多地方,因为这里工作很稳定,并且收入也相当不错。郭先生和他们公司,给这里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变化”。

    郭卫东的项目对阿西诺市最大的影响就是天然气管道的开通。托木斯克州盛产天然气,但是因为天然气管道的投资非常大,天然气管道的另一端离阿西诺市还有38公里。当地政府就跟郭卫东商量,建天然气和木材混合物的发电厂,带动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公司,同时也解决了阿西诺几万居民的用气问题,这对当地民生是一个很大的改善。

    步履匆匆的郭卫东,似乎总是比别人要快行一步。在中俄两国的林业合作领域取得显著实效之后,他又把战略眼光投向了前景更为广阔的农业合作领域。2015年4月,在俄罗斯农业部的见证下,郭卫东在莫斯科和托木斯克州政府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商定从2015年到2030年投资500亿卢布。俄罗斯拥有世界最大的土地面积和农业用地面积,但是由于地多人少,加之农业投资大、回报期长,导致西红柿、牛肉等高端农产品需要进口。俄罗斯联邦提出建设世界农业大国的规划,更为郭卫东夯实了明确的发展目标。

    郭卫东介绍说,这里的农业完全都是机械化。这边有牧草、大麦、小麦、燕麦,今年还有苜蓿、油菜籽。因为这里都是有机非转基因的,所以在中国市场特别大。

    在俄罗斯几万公顷的土地种植,只是郭卫东与当地开展农业合作的项目之一。规模化畜牧养殖,则是他布局的更大一步棋。他为当地引进的高质耐寒品种——加拿大海福特肉牛,目前养殖规模已经达到一千五百头。根据双方合作规划,畜牧养殖会给当地农户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随着中国与俄罗斯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密切,中国“一带一路”与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的成功对接,更让郭卫东坚定了在俄罗斯发展“第一产业”的信心。

    郭卫东说:“通过我们项目的合作,带动、推动了两国政府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和其它领域的合作、两省州之间的合作。山东省和托木斯克州已经签了在17个领域进行合作交流的机制,做到了真正‘一带一路’习总书记倡导的几通,其实最高境界就是民心相通。所以说越交流越频繁,越交流友谊越深”。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