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山东新闻 > 风起海岱间|微纪录片①:恢复高考,改革开放第一声春雷
  • 风起海岱间|微纪录片①:恢复高考,改革开放第一声春雷

    时间:2018-06-12 16:06:01  来源:齐鲁网  作者:

    齐鲁网6月12日讯 编者按: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中国的改革之路越走越宽,开放之门越开越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我们要总结经验、乘势而上,在新起点上推动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新时代东风浩荡,中国梦曙光在前。齐鲁网、闪电新闻客户端推出《风起海岱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微纪录片》,回顾改革开放历史,展示新时代的美好前程。请关注第一集:恢复高考,改革开放第一声春雷。

    中共菏泽市委党史委原主任田浩存称:“1977年深秋,我正在曹县公社一个联立中学担任民办教师。这时候,从北京传到地方一个消息:高考要恢复了。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像我们那一代人,这个心情的激动是无法言表。我已经29周岁,是三个孩子的父亲。报名以后,离考试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是用我原来的曹县一中高中课本开始了复习,在煤油灯下通宵达旦。1977年12月9号正式参加考试,我是在曹县第八中学,考试的时候是两个人一个座,但是考场秩序是非常好的。”

    1977年之前,对像田浩存这样的青年来说,高考还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1966年到1972年,除北大、清华等少数高等学校试点招收少量工农兵学员外,高校招生几近停滞。1972年,高校虽然恢复招生,但实行单位推荐制。1977年,邓小平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与会学者呼吁改革招生制度。8月11日,历时44天的第二次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时任山东省教育厅计财处副处长的马庆水,见证了这个历史的拐点。

    山东省教育厅原副厅长马庆水表示:“邓小平的讲话里是讲的很明确了,从高中生中选拔大学生,是个好办法,可是会议代表呢,就翻来覆去的要找毛主席著作,看毛主席讲过没有这个话,迟迟这个文件出不来,‘两个凡是’那时候禁锢的很厉害。”

    最终,邓小平一锤定音,关闭11年的高考闸门再次开启,并决定当年冬天就进行考试。对山东来讲,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考试用纸。

    山东省教育厅原副厅长马庆水称:“(高启云问一轻局负责同志)多少令纸你解决了吧?他说我解决不了,弄不来,(时任省委副书记)高启云火了,拦路抢劫,我不管你弄不弄的来,拦路抢劫也得弄来,最后那一年,还是动用了印《毛泽东选集》的纸。”

    当年,中国有570万考生走进考场,27万多人被各高校录取,而山东有80万考生,1万人被录取。田浩存最终以菏泽地区文科第一名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知识有用点燃了青年们的激情,10年后,田浩存的大儿子田霖,以曹县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山东大学法律专业,和父亲成为“父子校友”。

    山东城建集团副总经理、田浩存的儿子田霖称:“看到知识改变命运,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看到的一些书啊,《基督山伯爵》《流浪者》,好多的世界名著讲给我们听,他刚走出校门不久,我就进入山大,父亲的同学,父亲的老师很多都教过我。”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超过两亿人参加了全国高考。40年,高考在改革中前行,从人工阅卷、人工统分、现场录取,发展为网上阅卷、计算机统分、远程网上录取,公平公正成为高考的生命线。

    山师附中高级教师袁竞从教34年,她表示:“我每年都送考,出租车司机就说,对我们来说,在中国中,我觉得最大的公平就是高考,因为不论是下岗工人的孩子还是高官的孩子,我们都达到这个平台上,只要分考到这个地方去,我就能上自己心仪的大学。”

    如今,田浩存的孙女田昱然正在菏泽一中读高二,明年她也将走向高考考场。

    菏泽一中高二学生、田浩存的孙女田昱然称:“我觉得现在高考跟原来比较它更人性化一点,我觉得他就像是从原来那种七老八十的古板老爷爷,变成了现在跟我们差不多的同龄人,让我们更容易亲近他了,唯一不变的是,它依然是你改变命运的一个机会。”

    40年来,山东高等教育蓬勃发展,高校数量从13所到145所,高校在校生从3万到258万,高考录取率从10%到85%,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考试招生制度做出全面部署,山东成为继上海、浙江之后的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之一,到2020年,山东将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