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山东新闻 > 94秒|老产业焕发新生机 山楂滞销如何破解?
  • 94秒|老产业焕发新生机 山楂滞销如何破解?

    时间:2018-05-24 16:22:39  来源:齐鲁网  作者:

    齐鲁网5月23日讯 不知从何时起,很多山区老百姓赖以生存的山楂突然变得不值钱了,甚至是滞销,这让老百姓损失惨重,也让政府无计可施。“你看那个袋子里,那些都不要了。我找人撸,找人修剪果树都不够工钱。”这是我们的记者2016年在临沂平邑县采访时的场景,当地收获的大约1000万斤山楂因为卖不出去而腐烂街头,老百姓损失惨重,令人痛惜。

    2017年,在济南市的南部山区,这里的山楂同样存在滞销的情况。当地果农告诉记者“今年到五一前后他烂了得两千多斤,全村去年春天烂了得上万斤吧,家家户户都烂个几千斤。”

    同样丰产不丰收的情况还发生在去年的日照李家大沟村。“这几年不知道怎么回事,客商不来了,就赶集摆摊,赶集销不多么点,一集就是俺这个筐,也就销一筐。再卖不出去过年就不行。”

    而在淄博沂源县有个地方,那里的老百姓也是以种植山楂为主,不过他们不仅不用担心山楂滞销,而且还通过山楂产业走上了致富道路。王光荣,淄博沂源县崔家庄人,今年他种植了6亩山楂,在村里算中等户,如今他正忙着掰树芽,管理果园。老人告诉记者,由于山楂不需要过多的管理,收入还不错。“去年收了是两万来斤吧,去年一共总卖了一万八千二百元。”

    不仅收入还不错,老人说这里的山楂不愁卖,因为山下就有一家食品加工厂。当地这家飞龙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目前主要以果脯、果糕、罐头、果汁饮料等产品加工为主,年综合加工各种水果一万吨左右。记者经过沟通,联系上了厂里的副总经理崔纪坤,他介绍说,目前村里的山楂,他们企业全部都是订单收购,与果农都签订有收购合同。“都是签订合同,你有多少亩,今年的产量大约有多少,到时候统一时间送过来就行。”

    不仅在收购上不用老百姓担心,在价格上,当地企业也采取保护价收购,崔家庄村目前山楂种植面积有400多亩,在当地,老百姓种出的山楂都可以顺利销售。崔纪坤介绍说“我们每年就是按最高市场价格,增加保护价的基础上,来收购他们的果品。因为我们收购主要是以山楂为主,像樱桃、苹果、草莓都收购,这样我们带动我们周边大约有一万户果农。”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下山楂之所以会滞销的原因,同时对比沂源县崔家庄村的产业模式,看是否能给我们其它地方带来一些启发和经验。通过我们往年的采访,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山楂之所以会滞销的原因。总结起来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受山楂自身特性影响,不经过加工的山楂直接食用量并不大。临沂的收购商李先生说“往年都是一车一车的往外拉万八斤,现在两三天一车,一车也是五六千斤,今年可能是消费比较低吧,卖也不好卖,咱这边主要是串糖葫芦,串糖葫芦一天以前能销百十串,现在也就销三四十串。”

    其次是很多地方没有销路,只能等靠,果农没有话语权,不是价格低,就是没人收直接烂掉。济南山楂种植户张先生说“家里的老人没有能力运到市里去卖,或者运到别处去卖去,摘下来就放家里等着,没人来,就只能烂掉。”

    那么,山楂真的没有市场了吗?在沂源县飞龙食品厂,记者看到他们结合市场,通过对山楂进行深度的加工,从而增加了销售量,赢得了市场。目前企业主要有果脯生产线4条、果糕生产线2条、糖果生产线1条,罐头生产线1条,年产6000吨饮料生产线1条,年产5000吨酵素生产线1条;产品先后进入上海来伊份股份有限公司 、苏果超市、沃尔玛超市、乐购、利群、家乐福、济南大润发、淄博商厦超市等。

    通过山楂的深加工,迎合了顾客口味,也赢得了市场,同时也让山楂的价值成几百倍的增长,给企业带来了效益。这是企业最新推出的几款酵素类产品,价格就很理想。飞龙食品厂副总经理杜明发介绍说:“市场上售价一般同类产品都在1280元左右,我们是刚刚中试完成,还没有推向市场,初步定价在800块钱左右吧。”

    企业有了利润,同样带动了当地剩余劳动力的发展。村民告诉我们“除了卖山楂方便,再一个厂子还能解决一部分剩余劳力,打工还可以,打工的有的比种山楂的还强呢,一个妇女一年两万多块钱。”周围果农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当地的山楂产业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又带动了周围百姓的增收,如今山东省正在开展新旧动能转换工作,崔家庄的故事,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灵感。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