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书田查看黑木耳的长势情况。杨泽胜 摄
马书田向村民介绍黑木耳采摘的注意事项。杨泽胜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23日13时50分讯(记者 李袅 实习生 张静)小小黑木耳,成了村里的“宝贝”,位于重庆万州区龙驹镇宏福村的就业扶贫车间——平天黑木耳专业合作社,2015年成立至今已发展成当地规模最大的木耳种植基地,并带动了村里以及附近乡村的劳动力。2018年,该合作社被万州区人力社保局认定为“鲁渝东西部扶贫协作就业扶贫车间”。
成立这个专业合作社的马书田正是宏福村人。1998年,刚刚中学毕业的他离家外出打工,十年打拼,马书田在外“发达”的消息传回了村里,引起不小的轰动。在村两委的邀请下,在浓浓乡情的牵引下,2016年,马书田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
“村里都是老人小孩,这里到处是山,想出去并不容易。”马书田决定要为家乡建设做点什么,让村民都能过上好日子。为了寻找合适的投资项目,他在家乡开始了调研。
“我们这里山大,资源很丰富。”在多方对比后,马书田决定发展黑木耳种植。经过三年努力,他投资建成了一个70多亩生产基地,1200多平方米厂房,含周边桥梁、公路硬化、水池、保鲜房等基础设施为一体的现代化黑木耳生产加工基地。
“我在平天黑木耳专业合作社上班, 50块钱一天,能照顾孩子,又能照顾父母。多亏了马老板,让我成功脱贫。”万州区龙驹镇一位建卡贫困户说。据了解,合作社平均每天用工60-70人之间,固定吸纳了20余个贫困户家中的40多名贫困人员,也带动了宏福村以及附近乡村的劳动力。
“我和老婆都在这里上班,我一天150元,老婆一天50元,我们两个人一个月纯收入就有五六千元。”在木耳基地工作的一对程姓夫妇直言,如今日子越过越好,生活也有了盼头。原来,夫妻二人都是建卡贫困户,在没有这份工作前,只能在家种地,每月除去吃饭和基本生活费后,手里几乎没有余钱。现在产业发展起来,村民们也愿意跟着一起干。
马书田在壮大自己的同时带动了贫困户,鼓励贫困户自食其力,打破了“等靠要”的想法,在保证贫困户利益的同时,还帮助其稳定增收脱贫。回想这次返乡的选择,马书田直言:“我一人致富不算富,带动一方致富才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