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综合财经 > 刘学智:中美贸易摩擦暂时缓解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
  • 刘学智:中美贸易摩擦暂时缓解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

    时间:2018-05-22 15:15:55  来源:  作者:
    (原标题:交行刘学智:中美贸易摩擦暂时缓解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

    经过中美第二轮贸易谈判,双方于5月19日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声明。声明主要内容有:中美双方代表团就贸易问题进行了建设性磋商,双方同意将采取有效措施实质性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为满足中国人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和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中方将大量增加自美购买商品和服务,这也有助于美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双方同意有意义地增加美国农产品和能源出口,美方将派团赴华讨论具体事项。双方就扩大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贸易进行了讨论,就创造有利条件增加上述领域的贸易达成共识。双方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中方将推进包括《专利法》在内的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工作。双方同意继续就此保持高层沟通,积极寻求解决各自关注的经贸问题。

    从声明内容看,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态势显著缓和,达成较大的框架性协议。在很多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谈判成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改变中美贸易不平衡状态、扩大中美经贸投资特别是扩大中国对美进口、加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

    对中国而言,在某些方面做了适当让步,但成果是十分显著的,谈判结果可谓比较好了。不但原则性底线得以保留,并且避免了中美贸易冲突升级风险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在削减贸易顺差和加大美国农产品、能源进口方面,中方的确有一定让步,但并不见得是坏事。

    首先,年初以来美国针对中国拟对1500亿美元商品征收高额关税的风险显著降低。按照之前贸易摩擦日程,6月份将是对中国征收高额关税的时间截点。通过第二轮谈判,美国基本上已经放弃了全面征收高额关税的做法。

    第二,双方将致力于扩大产品和服务贸易创造条件,这是一个根本性转变。按照之前贸易摩擦态势,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思想强烈,很大的风险是中美贸易停滞。根据此次谈判结果,双方讨论了加大商品和服务贸易议题并达成基本共识,意味着贸易保护主义的风险下降,有实质性转变。

    第三,中国加大消费品、农产品和资源能源进口有助于国内经济平稳运行和转型升级。随着经济增长和需求结构转型,中国对进口的需求巨大,加大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进口有助于国内消费增长和结构转型升级。实际上,近两年我国逐渐加大转型升级关键领域的消费品、资源产品进口力度,从2017年以来进口增长非常快。

    第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中国并不缺乏创新精神,缺乏的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导致很多创新环节高投入低产出,大量仿造福祉反而获得高收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现阶段重要工作,也是创新型国家的基础保障。

    对于美国而言,达到了部分既定目标,一方面在削减贸易赤字、市场开放、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获得中国一定程度的肯定,另一方面也避免了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对美国产生的巨大负面影响。从谈判的结果来看,避免了一场代价高昂的贸易大战,也能够平息美国各界的指责和压力。

    对于特朗普政府而言,有助于中期选举政治利益。自从特朗普竞选总统以来,对中国采取强硬的贸易制裁是重要的竞选理念,目前的做法和阶段性谈判结果就像是在履行竞选诺言。今年11月美国将进行中期选举,5、6、8月是各州初选的密集期,中期选举事关共和党能否在国会中延续多数席位。喊口号似的对中国拟发起贸易战,并一定程度上得到中国的让步,这给特朗普赢得显著的政治资本。但全面落实贸易战措施将严重影响美国利益,反而会影响特朗普执政基础。因此,取得的阶段性谈判结构有助于特朗普政治利益最大化。

    需要注意的是,暂时性缓解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中美在很多领域难以达成全面一致性意见,未来的贸易摩擦仍会延续。美国曾开出了减少美国2000亿美元逆差的价码,中国并没有接受,未来仍需要进一步磋商。中国愿意扩大进口削减对美贸易顺差,但谈判中美国并不愿意加大对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美国依然延续限制中国对美投资,相关法案可能在年内成为法律。更重要的是美国将在中长期遏制中国崛起,针对中国高技术行业的制裁并没有减弱。

    即便这次贸易纠纷得以平息,未来中美之间仍将摩擦不断。美国的针对中国发起的“301条款”的着力点是高技术领域,所有制裁清单涵盖了《中国制造2025》的全部领域,全力遏制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意图非常明确。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美之间的博弈是个长期过程,可能会延续10-20年,我们需要充分做好长期应对准备。

    (作者刘学智为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