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浙江新闻 > 一张金名片 一条致富路 嵊州市白雁坑村建成“地质文化村”
  • 一张金名片 一条致富路 嵊州市白雁坑村建成“地质文化村”

    时间:2020-09-03 22:04:13  来源:  作者:

    浙江在线9月3日讯(记者 余丽 通讯员 李风 楼小龙)15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展现出强大的引领力和持久的生命力。以此为指导,我省各级自然资源部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奋勇争先,将绿色基因印刻进每一寸土地。之江大地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废弃矿山修复、蓝湾整治、地质环境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土地节约集约等实践,正成为城乡空间重构、产业重整、环境重生的有力支点。

    嵊州市白雁坑村(图片由嵊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供)

    嵊州市白雁坑村(图片由嵊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供)

    日前,省自然资源厅公布我省自然资源系统践行理念典型案例,全省共有16个案例入选。本期带你走进嵊州,感受理念在浙江的深入广泛践行。

    凝眸白雁坑,从地质开始。大约五六年前,随着地质调查人员的进入,地质文化宛如涓涓清泉,浸润着这个僻远的小山村。

    2018年11月,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浙江省自然资源厅联合命名嵊州市通源乡白雁坑村为“地质文化村”。这是我国首个被正式命名的地质文化村。

    这张地质文化村的名片,真正改变了藏在大山里的白雁坑,改变了这里的村民。

    共 生

    西白山位于会稽山脉末端,其主峰是绍兴市最高峰,海拔1096米。群山环抱的白雁坑村,位于西白山北麓,静卧在海拔700米左右的山腰处。

    步入白雁坑村,一块“地质古村 云上人家”的广告牌引发无限联想。白雁坑村不仅风景优美,还拥有得天独厚的地质遗迹资源。几年前,浙江省第一地质大队地质调查人员曾对白雁坑村及周边沟谷进行调查,发现这里大面积分布的凝灰岩质巨石堆积体,为火山喷发和后期崩塌等地质作用形成,确定白雁坑地质遗迹点54处,属于较为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

    “千年香榧林,万年巨石阵”,地质专家提炼的精辟语句,呈现了白雁坑村地质遗迹的鲜明特色。

    作为香榧的原产地和香榧文化的传承地,白雁坑村一带是全球农业遗产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核心区域。这里的古香榧树年龄大、长势好,拥有百年以上古香榧树4000余株。

    拾阶而上,白雁坑村的山上有许多奇特的大石头,看上去杂乱无章,但又似乎排列有序,大石或卧或立,或俯或仰,乱石林立,如一个巨大的石阵。

    随着调查的深入、认识的深化,白雁坑魂归地质。白雁坑村的地势格局、岩土气候、特色风景,所有一切都是地质运动的巧妙安排。百万年的地质变迁,呈现“石中有榧,榧中有村”的独特景致,“巨石榧林”相映成趣,别具一格,成为当地独特的风景。

    共 建

    在村民的心中,地质文化很远也很近。说远,跨越亿万年的地质科学博大精深,村民完全不明白“崩塌地貌”“火山岩”等专业词汇;说近,村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劳动力参与地质文化村的建设施工,可以说,地质文化村是由村民亲手打造的。

    的确,被专家称为地质遗迹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湖,是村民朝夕相处的环境,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村民与地质遗迹共存为一体,尤为亲切。

    在村两委会的召唤下,村民热情地参与地质文化村建设,修建游步道、长廊、安全护栏等项目工程,他们出谋划策、投工投劳、不计较微薄的报酬,用粗壮的双手建成的一个又一个景观节点,闪现着民间传统工艺的智慧。

    随着地质知识的宣传、地质文化村建设的推进,敬畏自然、热爱家园、保护地质遗迹的理念成风化人。

    笔者曾多次走访白雁坑。一位村干部曾说,这些东西是永远留在自己家里的,留给下一代的,必须保证工程质量,不能做成“豆腐渣”工程;村民说,修建游步道的块石,都是我们从四五百米以外的地方运进来的,运到山脚后,再把一块块块石,从山脚抬到山上。取石为啥舍近求远?一位村民说,地质文化村景区的每一块石头都是景观,建设不能就地取材,否则环境被破坏了,景区就不美了。

    沿着小径缓行,一路榧林叠翠。7600多米长的科普小路(游步道),用块石铺就,蜿蜒于榧林、巨石之中,把西白山区域散落的地质景点串珠成链,让游客身临其境,零距离感受地质遗迹景观。

    地质文化陈列室、观景长廊、观景台是传播地质文化的平台。地质文化陈列室分布于榧石奇观展示区,是地质遗迹的核心展示点,充分展示地质调查内容,结合乡土文化,介绍、宣传地质、人文知识。观景长廊及观景平台建设依山就势,方便游人在此休憩,远眺乡村景色。

    一位到白雁坑村游玩的女游客对村民说,你们村的工程做得很好,穿着高跟鞋也能在山上的游步道走路。

    共 享

    村民用辛勤的双手建设的地质文化村,成为美丽乡村“特色版”,为乡村旅游添新颜、增亮色,换来白雁坑村的新面貌、新景象。

    在地质文化村建设项目的推动下,从2015年起,嵊州市启动实施美丽西白区块三年行动计划,在白雁坑及附近区域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对白雁坑实施了村庄综合整治,提升道路交通、电力、污水处理、饮用水提标等基础设施,完成了整村亮化工程,新建2个停车场,共计8000平方米,硬化村内道路11000平方米,补植绿化5000平方米,农房改造7000平方米。村庄变得更加干净整洁、美丽舒适,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白雁坑民宿是与地质文化村建设同步发展起来的。2014年初全村只有2家民宿,目前已经达到20家、床位295张。随着地质文化村的名声远播,游客慕名纷至沓来,旅游业呈现阶梯式增长。2019年,白雁坑村农民人均收入已经达到5万元以上,相比地质文化村建设之前至少翻了一番。

    又一拨游客进村了。那些静静等待在路边的地质遗迹,在向每一位靠近它的游客,讲述一个沧海桑田的故事。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