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山东新闻 > 山东省小学数学文化教学观摩研讨会在青岛召开
  • 山东省小学数学文化教学观摩研讨会在青岛召开

    时间:2019-05-23 13:47:55  来源:信网  作者:

    信网5月23日讯 问道齐鲁研文化,专家名师展风采。2019年5月14日,来自全省各地的600多名数学专家、骨干教师齐聚青岛西海岸新区兰亭小学,参加山东省小学数学文化教学观摩研讨会。

    /

    来源:观摩研讨会

    会议伊始,与会代表聆听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李铁安教授的《让学生在“挣扎”中“玩—创”数学》的专题报告。李教授从“高品质数学文化课堂塑造”进行了思想引领,深入浅出地跟与会老师分享数学的文化意蕴。如果说数学知识是冰山一角,那数学文化就是水下隐藏的巨大的冰川。如何透过这一角冰山去挖掘水下的隐形数学文化,从而聚焦现实,引领学生全面认识数学的本质和价值,从而打造别样的数学课堂,塑造有文化味的数学教育,是当下值得研究的问题。

    /

    来源:观摩研讨会

    接着,4名数学名师围绕《完美的图形——圆》这一单元进行了数学文化课例展示。来自青岛的薛建香老师执教了《圆的认识》一课。薛老师以“车轮为什么是圆形”为切入点,围绕“一中同长”这一本质展开教学,让学生在感受“一中同长”的活动中领悟圆的特征,通过自主建构圆的过程,论述“一中同长”、在正多边形中找出“一中同长”,渗透数学文化思想,让同学们走近数学本质,走近数学文化。来自泰安的刘万元老师执教了《圆的周长》一课。在刘老师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师生共同研究得出“周长是直径三倍多”的结论,学生体验数学研究的过程,通过微视频的方式了解数学史,感知人类不断探讨、不断进步的探究精神。来自烟台的孙玉红老师执教了《圆的面积》一课。孙老师借助“圆面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求圆的面积首先会想到什么图形”、“圆的面积S和2r²、4r²之间有什么关系”3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确定圆面积的大小范围;通过3次“分、剪、拼”的探究活动,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渗透了化圆为方的思想和极限思想;通过介绍中外数学家的研究方法,使学生加深对数学文化的理解。来自枣庄的李亚老师执教了《圆——回顾与整理》一课。李老师以墨子“圆,一中同长也”、《周髀算经》“周三径一”、《九章算术》中“半周半径相乘得积步”为线索,引导学生对圆的相关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让学生在感受我国古代数学家智慧的同时,探寻圆的真谛,体验极限之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

    来源:观摩研讨会

    随后,山东省小学数学兼职教研员于华静和郑玲玲两位老师做了基于数学文化的单元教材解读。于华静老师的《基于数学文化的教材分析》向我们介绍了数学文化教学的研究背景,由“文化”推及至“数学文化”,认为数学文化教学就是在充分体现数学的科学价值的同时,发挥其在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精神追求、价值观念等层面的育人价值,引导学生感悟数学作为一种文化所具有的历史性、传承性、激励性。青岛版教材中《圆》这一单元“以数学史料、数学故事为载体,以探究活动为手段,以数学美为工具,以数学应用为抓手,以系统联系为思路”来渗透数学文化。郑玲玲老师的《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渗透情况的分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详细解读了青岛版教材以“数学史”“数学应用”“数学美”为载体对数学文化的渗透内容,以及“内在型”“可分离性”“不可分离型”数学文化的渗透方式,并从提供背景性情境、提供应用型情境、拓展数学思维与方法、促进数学与文化交融、体验文化实践这五个方面,分析了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的应用水平。

    最后,山东省教科院教研室副主任徐云鸿进行了大会总结。她指出,数学文化教学要立足教材、立足课堂,在立足教材、立足课堂的基础上再进行数学文化的课外拓展和延伸。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我们从事数学文化的研究,就是要从传授知识技能的“经师”,提升到以“文”化人的“人师”的境界和高度,把数学的科学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精神和数学素养,从而达到育人的根本目的。

    高端的专家引领、精湛的课堂展示、浓郁的数学文化……本次研讨会是深度交流我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成果的一次盛会,必将推动我省课堂教学改革尤其是数学文化教学研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纵观本次盛会,数学人、文化人,看今朝,一片辉煌;展未来,风光无限。

    信网记者 杜杲燃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