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山东新闻 > 【改革开放40年】东土屋村:壮志雄心带来小村巨变
  • 【改革开放40年】东土屋村:壮志雄心带来小村巨变

    时间:2018-12-27 17:53:14  来源:大众网  作者:

    从“兔子不拉屎,飞禽不落脚,闺女往外走,村里光棍多”的穷山村,到如今“山顶松柏戴帽,山间刺槐拦腰,山下果树花椒”的秀美山村,30年,羊里镇东土屋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都缘于在村里任职30多年的老书记王成武。

    东土屋村旧貌(资料图)

      退伍回村当书记 誓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1985年的东土屋村交通闭塞,环境恶劣,水源奇缺,村里没有一块水浇地,庄稼十种九不收,村内村外也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庄稼看天收,顿顿玉米粥”。

    1985年10月,退伍回村的王成武,被村民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刚回村的时候,看到村里和我当兵之前相比基本没有任何变化,我当时心都是凉的。山还是光秃秃的,老街老屋也还是那样,那个时候我就下定决心,作为党员,我要在这里治理穷山恶水,让村里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这样,王成武带着新任村“两委”班子,白天上山搞调查,晚上开会定路子,咨询老党员、求教老干部,一个月连续召开了六次党员会、三次村民大会,将村里的情况彻底摸透。

    “村里村外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哪怕到最近的红岭子村都要过一条河、七条沟,冬天都得先把石头放河里踩着过河。”那时候村民外出赶集买菜都很困难,王成武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把通往红岭子村的路给修好。1985年10月,他带领村民开始修路,改河道、填沟壑、整路基,整整一年,他们用石头和沙子修起了一条长1500米,宽8米的出村路。

      王成武(右)和支部副书记描绘蓝图(资料)

      3年治水5年治山 艰苦奋斗让村里变了样

    “修路、治水、封山、改造”这是东土屋村新建支部后做的第一个村庄总体规划。“刚当上书记的时候经常开会,争求村民和党员的意见,那时就拿了一个计划,1年修路、3年治水、5年治山、10年村庄改造。”王成武回忆道。

      1991年,埋设地下暗管施工现场(资料)

    依照规划,王成武带着全村人民艰苦奋斗,发誓要拔掉村里的穷根。从1986年开始,村里先后打了8眼大口井,2眼深井,解决了村里吃水的问题,从1986年到1997年,村里2000多亩山场全部绿化,贫瘠的小山村变成了青山秀水满眼绿的美丽乡村。长远的眼光和规划不仅让山村变了样,也让村民得了实惠。现在仅花椒树一项,就让东土屋村每户年均收入达到5000元,全村没有一个贫困户。

    路通了,水有了,山上也种了树,1990年王成武开始着手村庄改造。“最初的时候村里规划特别乱,这个山边有几栋房子,那个沟里有几栋房子,村子中间还有一条从山上蜿蜒下来的河沟,村里到处是茅草房和土胚房。”为了把村里彻底改造,王成武带着大家填沟盖房,10年时间,东土屋村100多户的房子全部改造,2005年,经莱芜市规划设计院设计,东土屋又在村里率先盖起4栋居民楼,26套老年房,各种配套设施也逐步建设起来。

      1989年度先进党支部奖状

      喇叭里喊出治村经

    对于村庄治理,王成武也有自己的办法,他告诉记者,在村里当了30多年的书记,他的其中一个治村绝招就是用充分用好村里的大喇叭。上级政府的会议精神、外出学习到的经验、村里的不良现象……都能通过大喇叭给村民说道说道。夏天早上5点多,冬天早上6点多,东土屋村的大喇叭就会响起来,因为长期坚持,村民都习惯了每天一早听喇叭,偶尔哪天村里喇叭不响了,村民们就会问:王书记去哪了?村里要开会了,喇叭一喊,不一会儿村民就集合起来。

    “在村里要发挥好家庭主妇的作用,现在外出打工的多,妇女里里外外一把手,把她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村里的工作就好干了。”王成武专门在村里成立了一个环卫队,让村里的妇女负责打扫卫生,每次有活动了,在村里一吆喝,一下就能集合起四五十个人,一会就能把工作做好,简直就是东土屋的“娘子军”。

    走在东土屋村的林荫大道上,看着秀美的山色,30多年的艰苦创业带来的华丽转变,让村民的夙愿得以实现。东土屋变美了,王成武却老了,但他说,把30年的青春用来为村民创造美好生活,他不后悔。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