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新闻 > 社会评论 > 印象当家塘
  • 印象当家塘

    时间:2018-07-23 20:41: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留住乡愁】

    作者:刘贤春(安徽省肥西县环保局环境工程师)

    进入伏天,水泥灌就的城市成了个大蒸笼,老家那口当家塘的儿时记忆变得鲜活起来。

    我的老家地处江淮分水岭,旱多雨少,“滴水贵如油”。父辈们过着“塘是金盆水是银”的日子,用于蓄水救田的当家塘成了人们生活与生命的一部分。

    村子的当家塘在庄南,月牙形塘面,俯视像一艘大船,远眺宛如村前的一口大花盆。当家塘承担着全村人畜禽、庄稼用水和地表污水接纳净化,兼备“蓄水库”“大水缸”“沐浴场”和“湿地”的综合功能,乡亲们为有这口特色塘而自豪。

    印象当家塘

    当家塘承载着父辈们对生活的美好希冀。常言道,“有了当家塘,遇旱人不慌”,一塘碧水就是乡亲战胜旱灾的底气。记得有年夏天,没下一场透雨,土地流火,庄稼旱极了。父亲组织村里壮劳力日夜守着当家塘不让浪费用水,一个一个田头调水灌溉抗旱保苗,最终保全了全村百亩水稻安然无恙。看着金浪翻滚的稻田,乡亲们对当家塘感激三分。

    当然也有遭涝的年头。1991年,一场百年罕见的特大暴雨不期而至,当家塘决了口,塘水汹涌而下冲毁了庄稼。危急时刻,父亲和大伙儿纷纷搬来土石封堵决口,昼夜苦战保住了当家塘,也保住了人畜、庄稼的充足水源。

    有首流传于家乡的民歌写道:“久不见娘心想娘,见了娘来又平常;睡到夜里忽想起,明天队里挑泥塘。”每年,当队长的父亲都和大家伙早早合计,加固、整修、扩容当家塘。而开春第一件重要农事,就是挑塘泥。父亲先将塘水放流,尔后召集全村男女劳力肩挑筐抬,将一年淤积下来的塘底污泥挖出,用作秧田的上乘肥料,再在塘堤补种柳树植被,塘里放养鱼苗并栽上莲藕等水生植物,既可以净化水质、美化环境,又能满足村人的“口福”。

    当家塘也装满了村子的欢乐。小时候,一到夏天,我和小伙伴就变成“小水猴”,整天泡在塘里尽情享受那份清凉和惬意。等下田回来或月上树梢后,汗流浃背的大人们也会跳入塘水中洗掉一身疲惫,此时的当家塘就成了“大浴场”,任欢声笑语挤破了塘面……

    清晨的当家塘最美。太阳将出未出之时,塘面还笼罩着一层轻纱,就有人或以塘为镜梳妆,或洗衣浣纱,或赶来鹅鸭戏水,然后再将一担担装满清水的木桶挑回家。微风吹过,荡皱一池碧波,伞状的荷叶托起朵朵娇嫩的荷花摇曳多姿,一塘碧波上婆娑着水墨倒影,美不胜收。

    夏日夜里燥热难耐,娃娃们便早早扫净塘边场地,从塘里打来清泉洒地降温,再将竹制凉床置于塘的一隅,蚊帐四角系于树枝,供纳凉的人们消暑,享受清风朗月。

    如今,现代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用水条件的改善让当家塘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但逝不去的,是当家塘所承载的年代记忆,还有那股沁人心脾的泥土芬芳。

    《光明日报》( 2018年07月21日 09版)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