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新闻 > 社会评论 > 《国鼎魂》擦亮苏剧品牌
  • 《国鼎魂》擦亮苏剧品牌

    时间:2018-09-04 18:37: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艺苑新事】

    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今年年初,央视大型文博探索栏目《国家宝藏》上海博物馆专辑,让大盂鼎、大克鼎的故事广为流传。几乎在同一时间,苏剧现代戏《国鼎魂》在苏州首演,大盂鼎、大克鼎的故事在舞台上被演绎得荡气回肠,“国宝守护人”的精神境界令人感佩不已。日前,作为2018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的闭幕式剧目,《国鼎魂》终于在京亮相。

    这是苏剧传习保护中心成立以来创排演出的首部大戏。苏剧和昆曲、评弹并称为苏州艺坛“三朵花”。苏州市苏剧传习保护中心主任、《国鼎魂》主演王芳表示,相比昆曲和评弹,苏剧在观众的视野里已经淡忘了很多年。用苏州的地方戏曲演绎发生在苏州故事,《国鼎魂》比原有的苏剧剧目更富有观赏性,既有故事的冲击力,又有苏剧的表演特色。

    《国鼎魂》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潘祖荫是清代收藏大家,家中藏品众多,其中尤以大盂鼎、大克鼎为重,于是他立下“谨守护持,决不示人”的家规。此后潘府历经战乱,屡遭逼迫,以潘祖年孙媳潘达于为代表的潘家后代恪守家规、护佑国宝。新中国成立,潘达于代表潘氏家族将大盂鼎、大克鼎无偿捐献给国家。苏剧《国鼎魂》全面呈现苏州女子潘达于守鼎、护鼎、捐鼎的传奇经历,谱写出一曲为国护宝的“时代正气歌”。

    “面向宝鼎深深拜,你我相守年复年。护鼎自有后来人,一脉相承继先贤。”剧中潘达于的唱词掷地有声。苏州市文广新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杰表示,《国鼎魂》所宣扬的不仅是大公无私、临危不惧的民族气节,更是“国脉文脉相牵,国运文运相连”的创作理念,整部作品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

    这部戏从策划、排练到正式演出,花费了两年多时间。王芳介绍说,这是一部现代戏,穿的是现代服饰,讲的是现代故事,在表演过程中不能完全套用传统戏剧的程式,要让观众感觉整部戏在时代背景、表演手法等方面毫无违和感。《国鼎魂》在保持苏剧纯正韵味的基础上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在唱腔设计上,以苏剧基本曲调“太平调”为主,根据需要采用了“弦索调”“南方调”“流水板”等曲调以及快板等快节奏板式,以推进剧情与人物心理,使唱腔富有现代气息。

    苏剧是由花鼓滩簧与南词、昆曲合流而成的地方戏曲剧种,源于苏州流行于苏南浙北。其前身苏滩原名对白南词,俗称“打山头”,是一种围坐清唱的传统曲艺形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剧在文学、音乐方面都与昆剧有着渊源关系,表演艺术得到昆剧的滋养,逐步形成独特风格。

    苏州市苏剧传习保护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陈祺皞介绍说:“苏剧的传承与发展已被列入苏州文化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们期望这部《国鼎魂》的亮相,可以让更多人了解苏剧、爱上苏剧,把苏剧这个地方戏曲品牌擦得更亮。”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03日 09版)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