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新闻 > 文化教育 > 走进张掖:更绿更净更文明
  • 走进张掖:更绿更净更文明

    时间:2017-08-02 20:14:18  来源:人民网  作者:

    编者按:7月24日,来自北大、清华、北航等高校的首都大学生采访团,赴西安―杨凌―兰州―敦煌―张掖进行“穿越千年丝路,寻找中国印记”集体采访活动,探寻千年丝路中的往事,触摸丝路的传承和发展,于探寻中学习,于采访中传承。本次采访活动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人民网联合主办。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张掖,因此得名。公元609年,隋炀帝在张掖接见西域二十七国使臣,举行“万国博览会”。今天,古丝绸之路重镇、历史文化名城张掖,以旅游城市的形象,再次闪耀光辉。

    游客增多 绿化变美

    在张掖大佛寺工作的园丁胡永明介绍,寺里五六年前还冷冷清清,如今已是游人如织。因为游客越来越多,他三年前受雇来到大佛寺管理绿化。接受采访时,胡永明刚忙完一天的工作,坐在月季花圃的树荫下乘凉。刚入寺时,荒草丛生,他便引入牡丹、月季、三叶草等,将园区妆点一新,他尤其擅长给景观树木剪枝。“整个园区十几亩绿化,都是我一个人在打理。”胡永明骄傲地说。

    66岁的胡永明入寺前曾在市区做环卫工人,两份工作的月收入都是2500元,但现在更清闲一些,让他十分满足。在胡永明眼中,旅游业的发展给张掖人民的生活水平带来了显著提高。“我一个人在景点做绿化,就能养活一家人。”去年他还坐火车去云南旅游。

    商业转型 旧市新貌

    张掖老城区有一个30年历史的老集市――甘州市场。入夜,这里灯火通明,人头攒动,美食香气氤氲。周小平在市场里摆摊卖棉花糖,可一个月前,他还是一个卖小商品的小贩。出于发展旅游与活跃市场的需要,政府重新规划市场营业范围,于今年6月将这里转型为小吃街。“我们要改卖小吃,种类还不能重复。考虑很久,我最终选择了这种小时候吃的零食,现在不都流行怀旧嘛!”周小平说着递过三支棉花糖,他学做这一行时间不长,棉花糖的外形还不够规整。

    张掖的旅游旺季一般从每年“五一”到“十一”。“转型为小吃街后,在旅游旺季,客流量很大,人多了,营业额自然就上去了。”周小平说,政府有关部门特别重视维护小吃街的卫生环境,每天下午雇专人打扫,并要求商户自备垃圾桶,注意地面清洁。

    保护文物 从我做起

    在马蹄寺文物保护研究所从事石窟群壁画临摹工作的郭御琴介绍,2000年以来,张掖市对文物保护工作日益重视。

    “张掖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氛围很浓,普通市民谈起历史,都能说上一二。”接受采访时,郭御琴正带着亲戚参观大佛寺。她热情地向我们推荐张掖知名景点。“近几年,张掖市民的文物保护意识明显提高,许多人还会主动提醒亲戚朋友,在一些景区不拍照、不动手触碰文物,严格遵守各项旅游文明规定。”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郭御琴对此感受颇深。(同济大学 赵子谦)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