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新闻 > 文化教育 > 中文学校是座桥(聚焦海外华文教育)
  • 中文学校是座桥(聚焦海外华文教育)

    时间:2023-06-16 07:56:21  来源:  作者:

    美国俄亥俄州现代中文学校中文班的孩子展示写好的书法习作。

    美国俄亥俄州现代中文学校中文班的孩子展示写好的书法习作。

    美国俄亥俄州现代中文学校中文班的双师课堂。

    美国俄亥俄州现代中文学校中文班的双师课堂。

    二〇二三年,美国俄亥俄州几所中文学校联合举办的“中国节”活动期间的舞台表演。

    二〇二三年,美国俄亥俄州几所中文学校联合举办的“中国节”活动期间的舞台表演。

    美国俄亥俄州都柏林社区春节宣传布展活动。

    美国俄亥俄州都柏林社区春节宣传布展活动。

    海外华文学校是华裔青少年学习中文、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受疫情、科技发展等因素影响,其发展面临多重挑战。面对未来,如何实现提升和转型?如何建立起标准化、正规化、专业化的教育体系?本版从今日起推出“聚焦海外华文教育”系列报道,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日前发布《2022美国华文教育行业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通过数据分析和深度访谈,探索美国华文教育行业的发展趋势。美国中文学校的发展现状如何?又该如何转型?就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全美中文学校协会会长倪小鹏。

    如何应对挑战实现转型

    记者:《报告》显示,美国的中文学校正从受疫情影响的挑战中稳步恢复。在您看来,美国中文学校的发展现状如何,未来面临哪些挑战?

    倪小鹏:根据《报告》,资金、生源、师资问题是很多受访学校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同时优秀中文教师需求大,很多学校急需系统的教师培训。这跟我之前走访多所中文学校了解到的情况基本一致。

    对美国华文教育来说,2022年是极具历史性的一年。虽然众多中文学校克服重重挑战,回归实体教学,但仍面临多重挑战。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校注册人数下降。随着网络资源日渐丰富和商业网络教学竞争到来,各地中文学校出现生源分流、人均选课数量下降等情况。

    其次,课程形式众口难调。不少学生和家长要求回归疫情前的教学模式,但也有一部分师生要求保留网课教学。同一门课程既有线上教学也有线下教学,如何保证教学效果是考验。

    此外,受复杂国际局势影响,个别中文学校在租用场地、开展活动方面遇到困难。比如,一些由中文学校举办的节庆与文化活动因前述困难,举办效果和义工参与积极性都大打折扣。

    一些老师、家长和学生希望学校更多关心华裔身份认同、心理健康、华裔历史等,但学校在这方面的课程和教学还处于尝试阶段。

    记者:疫情和复杂的国际形势给美国中文学校带来了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转型的可能。中文学校该如何转型应对挑战?

    倪小鹏:首先,要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疫情期间,各中文学校面临收入下降、来自商业中文网络教学机构的竞争等问题。恢复线下教学后,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在于增强自身竞争力,而提升竞争力、降低学校运营成本的一个有效途径便是中文学校之间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例如,前几年,全美中文学校协会开发的易趣识字软件,就吸引了世界各地逾数百所华文学校用户,获得了低成本、高收益的项目效果,是一次成功尝试。如果今后各中文学校在教案、课件、课程等方面共建共享,教师就会有更多时间因材施教,设计教学方案,教学也将变得更加生动、立体,形成更大的共赢效应。

    其次,师资技能需重新定义和培训。随着线下教学的回归,教师从网络教学中获得的教学技能需要继续提升,并和线下教学互补、兼容,这就需要对中文教师的师资技能进行重新定义,并组织相关培训,给予相应支持,发挥线上、线下教学的长处。

    最后,教育目标需要扩充。对中文学校来说,教育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开设中文语言技能课程,还应拓展多元文化、身份认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课程。语言教学目标也要从灌输和记忆转向学以致用、促进思考、促进语言创造性的输出。

    如何实现教学理念转变

    记者:疫情期间,不少中文学校转变教学模式,开设了线上教学课程。如今回归线下教学,如何实现二者的有效结合?

    倪小鹏:华文教育最关键的还是面对面的互动和教学的设计,包括目标、内容、任务和评估。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线上教学有其特有的价值,而且很多师生都在疫情期间有所尝试。无论从教学手段还是教材形式,未来的教育模式都会受数字化技术影响。好的教学设计能助力学生实现学习的个性化和情境化。例如,中文课如果和“元宇宙”结合起来,就可以拓展教学内容。以清明上河图的讲授为例,借助新技术可以设计出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课件,甚至能实现学生和画中的人物互动。

    值得关注的是,教材和数字技术结合实现的互动并非只是物理上的互动——点击屏幕上的按钮获得点击者希望了解的知识,还要实现心理上的互动,就像我们看电影,并不需要点击按钮,但可以沉浸到剧情中。好的教材也一样,会实现和学生心理层面的互动,能让学生沉浸其中,激发学习兴趣。

    记者:您多次提到,教学观念不变,技术推动中文教学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体验也不会变。如何推动教学观念的转变?

    倪小鹏:首先,要尊重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有些老师习惯于照本宣科,即使引进技术也多用在“教”的方面,例如用PPT做板书。如果转变教学观念,PPT则可以用作学生学的工具,比如让学生用PPT来编写他们的故事等。全美中文学校协会也在尽力促进这方面的转变,比如增加相关培训,将翻转课堂、任务式教学、情景教学等用于教学,也鼓励在课堂时间的分配上,留出时间让学生表达,这也有利于学生和当地学校教学模式的接轨。

    其次,教材的编写和选用要从学生出发,通过教材的转型来带动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如今的中文教材正在向数字化、多媒体化发展,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要注重和学生的互动以及个性定制,甚至可以和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起来。

    如何搭建交流桥梁

    记者:《报告》提出,美国中文学校正在由中文授课机构转向为华裔家庭提供支持的文化中心与社区中心。您如何看待这种转变?

    倪小鹏:中文学校以社区为基础,既帮助华裔青少年与祖籍国文化相关联,又与美国本土学校和社区建立联系,是连接华人社区和多元社会的桥梁。

    过去,建立中文学校是为了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语言传承、文化体验和社区凝聚的机会,现在这些功能已基本实现。在新阶段,中文学校要着重帮助他们提升在多元社会的适应力和影响力。

    从教育目标上看,中文学校要从过去教授中文的目标转向提高文化身份的认同和华裔影响力。比如很多学校开设的领导力课程和华裔历史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把中华文化作为优势,在多元文化中展现出独特风采。

    从教学活动上来说,中文学校需要让孩子走出学校,到社区中做调研,或设计、规划服务社区的项目和活动。中文学校会在春节、中秋节组织孩子去社区中心布展,展览包括语言、习俗、食物、剪纸等。其他族裔可以一起参与,了解中文和中华文化。比如,俄亥俄州现代中文学校每年开展的“中国节”就很有特色,还在去年和当地高中的学生联合创建亚裔学生俱乐部,提升了师生和家长的归属感。

    记者:您曾强调,中文学校的社区功能还表现在凝聚华裔学生家长情感。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倪小鹏:家长在把孩子送到中文学校后,会在一起交流信息、联络感情、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推动了中文学校社区功能的发挥。由于扎根社区,中文学校在文化传承上的作用主要依靠家长齐心协力举办春节、中秋等活动,促进文化多元。而在这些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凝聚了华裔家长的情感,同时提升了自豪感。

    (本文配图均由受访者提供)

    倪小鹏:全美中文学校协会会长,主要从事教育领导力、在线教学和教育质量评估等研究。热心于社区服务,积极促进中文教学和中国文化传播,组织各类社区活动如“中国节”、中秋文化之夜等。

    链接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成立于1994年,是美国全国性非营利性教育组织,旨在加强全美中文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美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协会目前有会员学校400多所。

    (本报记者 赵晓霞)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6月16日   第 11 版)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6月16日   第 11 版)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