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新闻 > 社会万象 > 5000多张老照片 讲述杭州杂技人的“黄金时代”
  • 5000多张老照片 讲述杭州杂技人的“黄金时代”

    时间:2018-03-28 15:36:14  来源:  作者:

    5000多张老照片 讲述了杭州杂技人的“黄金时代”

    记者 俞倩 通讯员 徐静而 陈庆海

    5000多张老照片,19盘演出录像带,各国演出的节目单、演出剪报……昨天,82岁的祁美英将这份沉甸甸的“礼物”,送给了杭州市档案局。

    “我现在的心情,既高兴又难过,时间真快,几十年的岁月,都在这里了。”用手指抚过这些珍藏着的照片,祁美英眼角有些湿润。《顶碗造型》《小晃管》《软钢丝舞剑》……在照片中,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回眸,都记录下了老一代杂技人奋斗过的黄金岁月,也唤醒了城市记忆中关于杂技的那些事儿。

    杂技伉俪,打造出具有独特韵味的杭州杂技

    祁美英和丈夫王根生,原是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演员,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们就曾多次随团出访东欧和东南亚各国。1978年,夫妇二人转业到杭州艺校,王根生任杭州艺校业务副校长,祁美英任教员组长。

    看着学校里一群十多岁的孩子,夫妇俩齐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培养。清晨起,深夜归,在校园里,每天都可以看到夫妻二人陪学生们刻苦练功的身影。“学校就像是个大家庭,祁妈妈和王爸爸不光会教我练功,还会帮我扎辫子,把我的生活也管好了。”原杭州青少年杂技团主演郑俏梅是当时学校里最小的学生,在她印象中,那段学习时光虽然艰苦,但却很有意义。“祁老师就像是为杂技而生的,像《顶碗造型》、《小晃管》《软钢丝舞剑》《轿子蹬人》,每一个都是她通过不断构思后,创作出来的高精尖节目,过程十分不容易。”

    通过3年的拼搏与努力,1981年,一台由学生表演的杂技晚会正式亮相,获得了热烈的反响,杭州的杂技也开始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大家面前。

    “杂技外交”,在海外赢得属于中国的掌声

    1982年,对祁美英夫妇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在来到杭州奋斗3年多后,他们第一次带领全体师生踏出国门,到日本静冈表演。

    郑巧梅回忆道,第一次在国外演出,团里每个人都很紧张,但有祁妈妈和王爸爸陪在边上,大家都感觉到很有底气。“演出结束后,现场的掌声持续了好久,他们都希望我们能再加场表演,看着满场欢呼,我们每个人都觉得太自豪了。”此次表演后,杭州杂技在日本一炮打响,好多外国友人都成为他们的粉丝。

    1984年,王根生、祁美英夫妇创建了杭州青少年杂技团。从1984至1991年,杭州杂技又多次走出了国门,来到日本、美国、法国、瑞典等国演出。

    此次捐赠的档案资料中,不仅有当时杭州青少年杂技团在国外演出的照片,还有不少王根生、祁美英夫妇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演出影像。一张张照片,反映了新中国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外交领域通过杂技加强对外文化交流这段历史,记录下了“杂技外交”在海外的辉煌时刻。

    “每一份城市记忆都是弥足珍贵的,祁老师的捐赠,不光填补了杭州杂技的珍贵历史,也为‘杂技’这一中国民族艺术保存下了珍贵的档案,意义非凡。”杭州市档案局局长范飞说。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