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新闻 > 法制新闻 > 法官邓涛真诚引导理性解纷
  • 法官邓涛真诚引导理性解纷

    时间:2017-04-23 11:25:49  来源:  作者:
    调解融法律事理人情乡情办案不忘热心耐心细心诚心法官邓涛真诚引导理性解纷发布时间:2017-01-23 14:50 星期一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图为邓涛(左二)到当事人家中了解情况。资料图片
     

      人物档案

    邓涛,1977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海洋大学法律硕士。1999年10月至2009年8月在山东省诸城市公证处工作,2009年8月进入山东省诸城市人民法院,现任诸城法院昌城法庭副庭长。曾获得山东省法院办案能手、全国法院办案标兵等荣誉称号。

    □ 法制网记者曹天健

    昌城镇距离山东省诸城市市区十几公里,不久前,《法制日报》记者赶到诸城市人民法院昌城法庭时,邓涛刚刚审理完一起银行借款合同纠纷案。

    戴着眼镜、目光中透出斯文的昌城法庭副庭长邓涛对记者的到来并无准备。当天上午,他审理了3件适用简易程序案件。

    昌城法庭辖区有3个乡镇、16万人口,年均受理案件超千件,案多人少,全庭算上邓涛一共3名法官、1名法官助理。

    “邓涛每年要审理400多件案件,虽然不一定是全院办案最多的,但他办理的案子利索,有这么个副庭长带头,法庭工作轻快了不少。”向记者介绍“办案能手”邓涛的是昌城法庭庭长李煜。

    据介绍,从事审判工作至今,邓涛共办理各类民商事案件2600多件,无一改判、上访、投诉。

    “就冲你这份诚意我同意调解”

    “你们爱怎么判怎么判,反正我一个老头子什么都没有,要不你们把我抓起来吧!”

    2013年,邓涛办理的一起人身损害赔偿案中,被告是性格有些偏执的六旬老人孙某,他与同村村民张某因为琐事引发争执,将对方打伤。

    此案事实清楚,如果只是依法判决很简单,可是孙某没有履行能力,直接判决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张某的权益也得不到切实维护。

    邓涛发现,被告孙某虽然难以沟通,但孙某的儿子对父亲的案子很上心,法庭与他的交流顺畅得多。

    为实现最佳办案效果,邓涛多次与孙某的儿子单独当面沟通或打电话交流,从法律、事理、人情、乡情几个方面做工作。

    邓涛劝说道:“你们家和张家几代人住在一个村里,地头挨着地头,院墙挨着院墙,总不能为了这件事就闹掰了,两家人从此不再来往了吧?我看得出来你是个心里敞亮、心疼父母的孝子,这件事你还要多寻思寻思。”

    邓涛的真诚深深打动了孙某的儿子,他对邓涛说:“其实我明白,这个案子判了,我父亲拿不出钱,张某也得不到赔偿。但就冲着你这份为老百姓解决问题的诚意,我同意调解,愿意替我父亲出这个钱。”

    最后,双方在邓涛的建议下达成和解,张某很快拿到了孙某儿子支付的赔偿金。

    多年的审判实践让邓涛意识到,许多民事纠纷融入着当事人的感情因素,有时候单单讲法律很难与当事人沟通。因而,在办案过程中,邓涛想方设法从当事人贴心人的角度切入,让他们从内心感受到法官的真诚,从而拉近距离,引导当事人走上理性解决纠纷的轨道。

    “我们相信邓法官也信赖法院”

    两年前,邓涛办理了一起复杂的“借款纠纷案”。

    诸城一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姚某采用收取存款不入账的方式,以高息回报做诱饵向村民借款,将得到的钱款拿来放贷、支付利息及个人消费,最终因资金链断裂案发,受害村民近百人,涉及款项数百万元。

    从姚某处追回款项无望,与银行交涉又没有结果,村民们到法院起诉,要求银行赔偿损失。

    由于姚某涉嫌集资诈骗及挪用资金犯罪,而姚某的定罪量刑直接影响民事案件事实的认定,在刑事案件没有审结之前,民事赔偿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进展。受害村民认为法庭故意拖延办理案件,频繁到法庭“施压”,提出不给答复就要上访。

    邓涛了解到,这起案件不仅涉及的村民多、标的额大,而且受害人中有很多年龄大、身患疾病的老人,眼看自己的血汗钱要不回来,卧床不起。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存在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巨大隐患。要想让此案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就要做好深入细致的调解工作,促使该案调解解决。

    后来,姚某被法院以犯集资诈骗罪及挪用资金罪判处刑罚,但姚某所涉的两个罪名给民事案件的处理增加了难度。

    邓涛和同事们一面抓紧安排开庭,消除村民们的误解,一面向受害村民反复讲明案件事实和法律,释法明理。

    连日深入浅出的讲解,打消了村民们的误解,也让村民们明白,当初贪图高额利息丧失了警惕,对损失也有一定责任。村民们说:“邓法官没白天没黑夜地办案,大伙儿看在眼里,他对工作的投入,让我们信赖法院,相信法院一定会最大程度为我们挽回损失。”

    与此同时,法庭以银行在管理上存在漏洞为切入点,主动与银行沟通,晓以利害,使银行放弃了先由法院判决、再谈如何赔付的想法,同意了法院提出的根据涉案款项实际情况与村民个人协商处理的调解方案。最终,案件全部达成调解协议。

    “他的投入源于热爱法官职业”

    记者在昌城法庭二楼大厅分隔而成的多个格子中见到邓涛的“办公区”:一张办公桌,一台电脑,一把椅子,一个简易书架上摆满法律书籍,“格子间”外一圈沙发就是“待客区”。

    7年来,法庭成了邓涛的家。

    每个工作日,他都忙于送达、保全、调解、开庭、解答咨询、接待当事人、撰写法律文书。而到了周末,在法庭二楼“格子间”里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

    李煜说:“2014年邓涛办理的邮储银行借款纠纷案,涉及当事人134户,案子历时两年才审完。为集中出判,在同事的协助下,他在一个多月时间里连续写了上百份判决书,摞起来有近半米高。”

    李煜深切地感受到,邓涛对工作的投入源于对法官职业的热爱——因为热爱,所以全身心投入,因为全身心投入,才有接待当事人热心、倾听诉求耐心、审判案件细心、解决问题诚心这“四心”,才能心有取舍,行有所止。

    邓涛当教师的妻子说:“他一出门就是一整天,遇到晚上、周末加班或出差,可能好几天不回家,家里的事根本指不上他。”

    谈到家,邓涛有许多愧疚。他从事法官工作这7年,正是儿子入托、入学最需要家长照顾的时间段。孩子的接送、吃穿、作业辅导等几乎全都压在妻子一个人肩上,她从不抱怨。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就由身体不好的父母顶上。父母对他的工作更是无条件地支持,二老身体不好,平时都是互相照应着,从来不打扰他的工作。

    对于家人的亏欠,邓涛总想着弥补。他对记者说:“等案子少一些了,我一定帮妻子多分担一些家务,多陪儿子玩,多和父母说说话。”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