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新闻 > 法制新闻 > 甘肃基本构建双语法官培养新格局
  • 甘肃基本构建双语法官培养新格局

    时间:2017-04-23 11:24:13  来源:  作者:
    甘肃基本构建双语法官培养新格局发布时间:2016-10-08 12:44 星期六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图为甘肃高院院长梁明远。
     

    □ 法制网记者 周文馨 赵志锋 文/图

    近日,就如何加强双语法律人才建设、破解双语干警短缺现状、拓宽双语法官培养路径等情况,《法制日报》记者专访了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梁明远。

    双语法官短缺有碍公平正义

    记者:请您谈谈如何理解加强双语法律人才建设,特别是双语法官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梁明远: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实现,思想只能靠语言来表达,语言的特殊作用使双语成为民族干部群众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开展工作的纽带和桥梁,这个纽带和桥梁是否畅通关系到国家法律能不能在民族地区正确实施,关系到民族地区的文明与进步,也关系到民族地区的长远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提出加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法治专门队伍建设;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工作法制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他指出:“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只有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各族群众自觉按法律办事,民族团结才有保障,民族关系才会牢固。”他还提出,依法治藏,就是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总书记的讲话深刻揭示了加强民族地区法治建设对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极端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大力推动和落实双语政法干警的培养问题。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要求不仅意味着党对民族地区法治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也表明我国民族地区法治队伍建设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与民族地区群众的期待相比,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比,还存在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以法院为例,少数民族群众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尚未得到充分体现,办案人员使用民族语言开展司法活动、制作裁判文书、做民族群众工作的能力还很欠缺,双语法官培训师资、教材极度匮乏等,这些问题都直接制约党和国家民族事业发展,损害民族群众利益,有碍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必须从体制机制上予以解决。

    从推进民族地区法治建设进程的角度出发,只有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各族群众自觉按法律办事,民族团结才有保障,民族关系才会牢固。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不仅肩负着依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神圣职责,还承担着通过公正、高效、透明的审判活动,教育引导社会公众不断增强法治意识、牢固树立法律信仰,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任务。为此,必须切实加强双语法官队伍建设,消除与少数民族群众的语言障碍,推行法庭、法官、法律进牧区、进村组、进寺院,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实行巡回审判、以案释法,做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逐步增强各族群众法律信仰和法治意识,为民族地区法治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从保障少数民族宪法权利和诉讼权利的角度出发,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是宪法赋予少数民族群众的基本权利,民族区域自治法、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三大诉讼法对此也作了专门规定。因此,大力加强双语法官队伍建设,已成为保障和落实少数民族当事人宪法权利和诉讼权利的当务之急。

    在最近召开的民族法制文化与司法实践研讨会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强调,要紧紧围绕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突出民族法制文化研究的重点,要充分发挥国家法官学院舟曲民族法官培训基地的作用,加强双语法官培养培训工作。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优良、数量充足的双语法官队伍,为民族地区司法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强化顶层设计健全保障机制

    记者:甘肃在着力构建双语政法干部培养培训新格局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梁明远: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国家民委、甘肃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双语政法干警的培养培训工作,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都亲临舟曲双语法官培训基地指导工作,在各方的关心支持下,全省已基本构建双语政法干部培养培训新格局,甘肃高院破解双语法官短缺难题也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省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双语政法干部培养培训工作,多次批示要求把双语人才培养作为特殊项目、特殊工程,给予特殊支持,着力打造甘肃双语培训工作新亮点。2014年,省委研究制定了《中共甘肃省委十二届六次全委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年)》,对双语人才培养培训进行了明确和细化,提出2020年前培养出双语法官200名、双语检察官120名、双语公安干警700名、双语司法行政人员400名的双语人才“千人计划”,着力解决全省少数民族地区政法系统双语人才短缺问题。

    二是建立协调机构。甘肃高院与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国家安全厅、省司法厅、省委党校、省教育厅、省民委、西北民族大学、甘肃民族师范学院10家单位,联合成立了全省少数民族地区政法干警双语培训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省双语法律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先后召开6次联席会议,及时研究分析全省双语培训工作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制定推进改革创新的举措,安排部署年度全省双语培训工作,有力推动了培训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是健全保障机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少数民族地区政法干警双语培养培训工作的意见》《关于全省政法系统举办定向招录藏汉双语试点班和藏汉双语法律学历生的实施意见》和《2015-2020年全省政法系统双语人才培训规划》,建立了长效机制,明确了任务目标、工作举措和保障措施。计划到2020年年底,为每个民族县区组建一个双语合议庭、配置一个完整的双语审判庭、一个双语审判中心法庭、一个刑事或民事专业审判庭,共计培养450名高素质双语干警,基本满足双语审讯、公诉、开庭、调解工作需要。同时,将双语政法干部培养纳入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并为双语政法干部培养设置专项经费,从政策支撑、编制保障、专项资金等多方面制定了有针对性的举措。

    打造双语政法干部培养平台

    记者:甘肃省法官学院甘南分院已经成为双语政法干部培养培训的重要平台,请介绍一下这个重要平台是如何打造的?

    梁明远:一是注重培训基地建设。2013年,甘肃高院党组通过广泛调研,经请示甘肃省委、省政府同意,决定在少数民族群众相对聚居的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建立甘肃省法官学院甘南分院,以藏、蒙古、哈萨克等民族语言为主,专门培养双语法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教学层面,培训对象从双语法官拓展为双语法律人才,培训范围从甘肃省内拓展到全国。建成数字视频系统、网络系统、科技法庭、电子图书馆,实现了与全省各级法院视频、语音、数据的流畅传输。在学院开通国内首家藏汉双语法律官方网站,可从汉文、藏文两个语言界面路径进入,为民族地区干部学习双语提供了良好平台。

    二是探索编撰双语教材。针对国内藏汉双语法律培训教材空白实际,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联合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高校,邀请四川、云南、西藏、青海四省区藏汉双语专家,组建了高水平的教材编写团队,2015年,《宪法教程》《刑法教程》《民法教程》等10部藏汉双语法律培训系列教材正式出版,3月15日,由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民族出版社联合举办的藏汉双语法律培训系列教材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大家一致认为,双语培训教材编写工作填补了国内藏汉双语法律培训教材的空白,这套教材的出版将在提高藏区法院司法能力和水平、保障藏区群众实现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实现藏区长治久安、促进民族团结、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套教材已被中国法院博物馆列为展品,并作为司法外事交流活动的赠品。

    目前,《藏汉双语诉讼理论与实务》和案件《审理程序翻译》等涵盖法学理论基础、司法实践操作、藏族习俗、习惯、法律文化的23部实务教材编写工作正在推进。这些书籍出版后,将形成语言规范、译文准确、内容齐全、结构合理、系统完善的藏汉双语法律培训教材体系。

    三是强化教学师资配备。引进了精通藏汉双语的博士、硕士和富有双语审判经验的资深专家。同时,联合西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等大专院校,聘请了30名藏汉双语领域的专家教授、7名懂汉语的实务工作者作为实践教师,形成了59名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构建了专职教师、外聘教师、实践指导教师为主体的藏汉双语师资库。

    四是加强民族法制文化研究交流。成立了以甘肃省委政法委、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西北民族大学、甘肃民族师范学院7家单位为主的全省少数民族法制文化研究中心领导小组,组织开展研究工作。创办了《民族法制文化研究》学术季刊,目前已出版发行4期,搭建了研究民族法制文化研究平台。创办了《双语学苑》校刊,加强了学院内外交流、实现信息共享。

      2020年前培养两百双语法官

    记者:在短短3年时间里,甘肃的双语政法干警培训培养工作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今后,将如何进一步拓宽拓展双语法官培养培训的新路径?

    梁明远:就甘肃双语法官队伍建设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国家民委、甘肃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舟曲调研时强调,要从加强民族团结,推动国家法律在民族地区正确实施的高度,充分认识推动双语法官培训工作的重大意义,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民族法律人才培养基地、民族法律文化研究基地、民族法律文化交流基地。要进一步创新机制、完善管理、真抓实干。在双语法律人才培训上下功夫,多出人才,多出成果。

    省委书记王三运带领5位常委在省法院现场办公解决学院建设中遇到的困难时提出,要高度重视民族地区双语法官短缺问题,它不仅仅是解决一个具体工程建设、解决一般项目建设。要将双语培养基础设施建设及人才队伍问题,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落实,统筹考虑,减少环节,提高效率,认真解决。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刘慧强调,要加强双语法律人才培养,大力开展各种类型的双语干部、双语人才培养培训,为民族地区法治建设提供更多的人才保障,更好地服务民族地区法治建设。

    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徐显明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决策部署,加大双语法律人才的招录培养力度,重点抓好教材、培训基地等基础建设,切实抓好民族地区法治专门队伍建设。推进双语法官队伍建设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今后,我们要坚持统筹兼顾,持续加强双语法官顶层规划建设。培训向地处边远、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基层法院审判一线法官倾斜。到2020年前,培养双语法官200名,逐步建立起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素质过硬、熟悉民族宗教政策、数量比较充足,能够满足全省民族地区审判工作需要的双语法官队伍。

    坚持内涵发展,持续加强双语法官培训培养平台建设。高度重视、积极推进省法官学院甘南分院建设,以建设民族法律人才培养基地、民族法学研究基地、法律文化交流基地为目标,夯实培训学院在双语审判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

    坚持业务主导,持续加强双语法官司法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帮带机制,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着重提高双语法官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利用外省资源,选调人员参加民族省区组织的培训。

    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加强双语法官保障机制建设。结合司法改革,把具有一定双语基础作为民族地区法院人员分类改革和职务晋升的必要附加条件,切实提升双语人才地位。积极协调采取降低招考门槛等方式加大双语人才招录力度。建立健全双语审判人才保障与激励机制,确保其在民族地区生活安心、工作称心、保障安心。

    坚持多头并进,从源头上解决双语干警不足问题。为落实甘肃省委提出的“政法干警双语人才培训千人计划”,2015年以来,学院根据我省双语干警工作实际,以举办为期6个月全省少数民族地区政法干警藏汉双语初级班和为期两个月全省少数民族地区政法干警藏汉双语骨干班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当下双语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问题。

    同时,根据法律法规新修订情况,专题举办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法官短期培训班,以便法官们及时学习掌握最新的法律法规;不断拓展省际合作机制,省法院与内蒙古、四川、西藏、青海、新疆高级人民法院达成了双语人才培养合作协议,通过委托培训、挂职交流、学习考察等形式开展藏汉、蒙汉、哈汉双语培训;畅通人才进入渠道,开展甘肃省政法干警定向招录藏汉双语试点班工作,2016年在全省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安全系统招录30名藏汉双语政法定向干警;充分发挥高等民族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的基础性优势,为从根本上解决双语人才问题,经国家教委批准,由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组织开展藏汉双语法律学历生,2016年至2020年每年计划招生50名民汉考生,今年已按计划招收了50名,直接培养成为藏汉双语法律本科生,彻底解决人才数量不足问题。

        法制网兰州10月7日电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