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娱乐新闻 > 娱乐评论 > 被秒光的天价门票能拯救王菲崩坏的人设吗?
  • 被秒光的天价门票能拯救王菲崩坏的人设吗?

    时间:2016-12-07 23:37:25  来源:新浪专栏  作者:肥罗君

    而娱乐圈手撕一姐金星分析称,王菲演唱会门票之所以定得这么高,都是商业演出的市场套路,主办方会把前面几排的位置封死不会出票,然后对外叫一个非常高的价格,让大家觉得一票难求,也就是现在大家都玩滥了的“饥饿营销”。

    金星们对于演唱会门票质疑的态度无疑是主流的,因为王菲的天后身份,舆论的情绪中必然还裹挟着天价门票之外,舆论对于王菲本人的质疑。这些信息的混合,使王菲天价门票及其门票被秒杀的事实更加复杂,也使王菲天价门票的悖论更迫切需要厘清。

    天后人设的崩坏之危与天价演唱会门票被秒的悖论

    当王菲天价演唱会变成了一场事先张扬的娱乐圈盛事之后,这当然就不再是一场演唱会而已,而娱乐圈大事件的普遍规律是:事情搞得越大,争议就越大。争议越大,才证明你够红。 

    王菲的争议天后“人设”,在天价演唱会事件中被放大,而这种被放大的质疑,又放过来加剧了演唱会本身的争议。

    这些年来,王菲在重大演出现场屡屡出现走音,已经让一些人感到了失望;而王菲与谢霆锋的复合与夜跑,同样也引发了舆论如潮的争议;当天价演唱会门票出现后,这些昔日的争议与质疑彻底点燃了许多人的愤怒,这种集体情绪的发酵也让更多人开始相信,王菲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在天价演唱会前,王菲的天后之名一直在舆论的视野下坍塌中,在一个善于解构神话的时代,根本没有任何神话可以永垂不朽,何况她是我行我素,对大众舆论忽冷忽热的王菲。但这种质疑注定是断断续续的,它形不成一股潮流——但一场演唱会的天价门票之争,却无疑加剧了这种“人设”的崩坏,并引起连串的悖论。

    王菲天价门票事件到底有哪些悖论?第一个悖论是:吃瓜群众认为天价门票是炒作,可为什么门票还是被秒光?这也是一种炒作吗?

    事实是:根本不存在天价门票,而只存在商业交换。据悉,这场“王菲幻乐一场2016”演唱会只此一场,但制作费高达5000万。监制Ida Wong曾与王菲合作多次,音乐总监则由王菲老搭档张亚东担任,知名导演陈奕仁继续担任视像创作总监。提及演唱会风格,王菲透露将引入VR科技。

    在这场引发全国关注的演唱会盛事中,黄牛、二级票务市场和炒作的信息相互缠绕,令人分不清真相。但悖论的本质是:谁在为王菲演唱会埋单?

    售票情况已经很清晰地显示:无论是王菲的死忠歌迷还是仅仅为了凑一场天价演唱会的热闹,这都是消费者的自由,王菲演唱会票价再贵,只要有人心甘情愿为之买单,这就是一场公平的商业买卖。

    第二个悖论在于:谁来听王菲的演唱会,或者说,这到底是谁的演唱会?

    这本质上还是缘自王菲更大的野心,尝试网络直播,是王菲对于这场演唱会表现形式的新尝试。王菲表示,该场演唱会主要是“献给歌迷的”,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希望有更多的歌迷可以看到她的现场演唱。

    在消费市场上,王菲演唱会门票显然是优质的标的物。可并没有任何人逼迫歌迷必须去现场听演唱会,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直播去观看这场演唱会。歌迷是疯狂的,歌迷也是理性的;商业本身没有意识形态,没有道德高下。在现场听演唱会和看网络直播演唱会,演唱会都是一样的,买家消费的,是不同观看方式带给自己不同的感觉。

    问题在于,在王菲天价演唱会带来的巨大悖论中,舆论集体质疑本身成为了压倒一切的浪潮。

    为什么王菲天价票被秒光?“我愿意”

    这场王菲天价门票之争,本质上是一场舆论针对王菲的舆论战争,因为演唱会营销造成的巨大声浪,演唱会门票被炒到了一个足以激发舆论愤怒的天价位置,而舆论的怒气,很容易被发泄到了王菲的身上。

    我无意为王菲辩解或者反驳舆论,那是件毫无意义的事。我只想说,王菲演唱会为什么必然被叫到天价?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所有的价值都可以还原为时间”,即使唱功近期屡受质疑,即使昔日的白金唱片天后变成了主题曲天后,即使她屡屡引发舆论争议,王菲依然是华语乐坛最后的天后。

    从早期的《执迷不悔》、《容易受伤的女人》,到《我愿意》、《天空》、《红豆》、《旋木》,以及近几年来的《匆匆那年》和《致青春》等,在华语乐坛的一片萧索中,王菲的音乐价值无需置疑。

    即使在后天后时代,王菲每一次重出江湖,依然能够引发话题,这已经成为其独特的价值所在。在没有天后的时代里,“天后”成为一个巨大的刚需,这就是为什么王菲依然值这个天价。

    从音乐上说,王菲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尽管结束得有点儿令人哀伤。在华语音乐的整体凋零下,这样的事必然会发生,只是因为王菲的“江湖地位”,而更令人感叹华语乐坛已经告别了天后时代。

    而一个时代的结束意味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始。音乐产业进入演唱会消费时代,最后的天后变成了市场上的快消品,加速消耗掉最后的剩余价值,已成浩浩荡荡之势,这种潮流,谁也阻挡不了。比起音乐本身,现实并不美好,但无法改变。

    今天,王菲演唱会门票进入了持续的舆论喧嚣期,我不想从道德上来评判任何一方。因为商业的归商业,道德的归道德,娱乐的归娱乐。我只是想说,从今日起,中国演唱会市场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在商业门槛被抬高之后,王菲演唱会天价门票绝不会是最后的天价门票。

    但另一方面,王菲演唱会天价门票不可怕,因为选择权在每一个吐槽的吃瓜群众手中。这已是他们的时代。但也是娱乐的商业时代。只不过,那个真正属于华语音乐的时代,或许已经过去了。天后王菲,也不得不在商业时代的裹挟和网络时代的群嘲中,继续幻乐一场。

    对于铁杆粉愿意花这个钱买票去看王菲的演唱会,金星认为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谁也管不着。我认为,金星这段在网民眼中手撕天后的话,其实已经完美地解释了王菲天价门票为什么给秒光:在商业世界的法则中,一切正常的商业行为,都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没人应该把票务市场混乱引发天价门票的账,全都算在王菲的头上。老百姓不是傻子,天价门票摆在那里,自有人为其买单,觉得这场演唱会不值这个价的,可以看网络直播,也可以选择不看。王菲演唱会主办方有选择售出天价门票的权利,吃瓜群众也有选择不买票的权利。

    如果用王菲的一首歌名来回答天价门票背后的商业逻辑,那就是:《我愿意》。对于王菲来收,天价门票被秒光就是对舆论质疑最好的回应。而对于一个真正的歌迷来说,谁来听王菲的天价演唱会并不重要,你可以选择留恋不放手,也可以等到舆论的风景都看透,再去陪王菲看风波过后的细水长流。

    关键词:王菲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