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娱乐新闻 > 对话访谈 > 《你若安好》田华:艺术灵魂没有一丝白发
  • 《你若安好》田华:艺术灵魂没有一丝白发

    时间:2017-10-20 08:38:44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作者:王瑨 范雅楠

    田华家中墙上的两张相隔40年的全家福照片。

    田华家中墙上的两张相隔40年的全家福照片。

    年轻时孩子们站在前面,年老后田华和苏凡站在了前面。

    2016年11月,苏凡去世。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谈起丈夫苏凡,她眼里微微闪烁着泪光,随手拿出了一本厚厚的日记。在这本独属于苏凡的日记本里,田华这样写道,“昨天晚上是平安夜,当然是人们的欢乐之夜,往年我们家有平安夜的圣诞树、各种彩灯、许愿的标签、房上的各色调幅,真是温馨气象。今年我一个人面对电视,这就是2016年我的平安夜……”对丈夫的思念、对当下的感怀、对儿女的期盼,皆以情化文。文以载情,搭建起生死不能阻隔的心灵相通。

    在火热生活、人世冷暖中淬炼出的真情,让田华将发自内心的感悟投入角色、塑造人物。

    降落的夕阳意在点燃繁星

    演员名气大了,各路寻求代言广告的商家纷至沓来。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曾有人请田华做广告,但她果断拒绝,“我并不富有,但不能只是‘向钱看’。”直到现在,田华没有演过一条广告、代言过一种商品。

    婉言拒绝“挣大钱”,却主动要求参加“不挣钱”甚至“倒贴钱”的活动。尤其是退休后,田华将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社会工作中:中国文联主办的“送欢乐、下基层”活动她积极参与;汶川、玉树、芦山等抗震救灾义演活动处处留下她的身影;在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赴江西老区遂川县慰问演出时,她发着高烧坚持登台演出,结果刚完成任务就昏迷过去,被抬上飞机直送北京的医院;作为“山花工程”执委会授予的“爱心大使”,她和年轻人一道翻山越岭,把书本、文具和学费交到山娃手中……

    田华和汶川地震灾区的孩子在一起

    田华和汶川地震灾区的孩子在一起

    中华环保联合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关心下一代委员会顾问、北京青少年公益电影节形象大使、中国榜样公益爱心大使……在“演员田华”前,一连串与公益事业有关的头衔让人们从更多元的视角走近她、读懂她。

    耄耋之年的田华,并没有因深居一隅而局限视野,反而将关注观察的目光投得更远,将学习思考的疆界拉得更宽。“在老有所乐和老有所为中,我选择老有所为”。老有所为,做的不仅是公益,更是紧跟时代、接续传承。

    1996年,她创办田华艺术学校并担任校长,每年新生入学时,她都要亲自上一堂德育课,教育学生学艺要先学做人。对自己当演员的孙子杨潇,她除了与他探讨业务,更多地是提醒杨潇做演员不能有了成绩就翘尾巴,更不能浮躁。

    在节目《我不是明星》中,田华将由文化部颁发的1949至1955优秀影片一等奖章交给孙子杨潇,希望作为新老两代电影人的传承。

    “前一阵我看一个电视剧,一名我党的女地下工作者在受刑时还粘睫毛、涂口红,连留下的泪水都是用甘油点的……演员是以角色为生命的,不能总想着自己的外在形象或者成名立万。”个人得失计较得多、演戏角色钻研得少,是田华认为当前文艺作品缺高峰的原因之一。

    演了一辈子戏,田华还没有演够,她理想的角色是美国电影《金色池塘》里的老人。电影细腻真实、温情闲适的叙事折射出多样的人生况味和感悟,而这正是89岁的田华现在最希望通过角色传递给观众的——可能饱含对生离死别的痛彻心扉、可能蕴藉豁达坚韧的生命态度、也可能充满对年轻一代的谆谆教诲……

    “我期待着,多创作一些反映老人的电影。咱们国家有那么多老干部、老军人、老科学家、老农民,他们一生的沧桑与辉煌应该被历史书写、被影像铭记。”

    “80后”的田华也很“时髦”,在生活中喜欢看韩剧,最打动她的是《大长今》。不仅追剧情,更看重韩剧的剧本创作和演员表演。“我总在捕捉新的东西,别看我年龄大了,我这眼睛还有点亮光。”正如她喜欢的那句诗一样,“归根的落叶尚能肥沃泥土,降落的夕阳意在点燃繁星”。雄心不老,潜能无尽。

    让“不缺钙”的作品成为文化驿站

    田华主演过20余部电影作品,把演戏看成是“完成一个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可看性的任务”,这是一种敬畏感。在她看来,任何戏都应该有它的目的,好的作品可以载舟,将人们从此岸渡到彼岸。

    田华与其塑造的经典角色。照片是田华的小儿子制作合成。

    田华与其塑造的经典角色。照片是田华的小儿子制作合成。

    光影流转,时代跨度中隐映着中国电影的发展轨迹。田华见证了中国电影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数字化放映到3D银幕的流变。她认为,每个时代都有历史的节点,文艺作品来自于生活,应该成为时代的文化驿站,向世界展现今日之中国、中国之文化、文化之自信。

    从生产的电影的数量和质量、科技水平、摄影技巧等各个方面,我觉得中国电影的发展突飞猛进,像换了天地。最重要的是,题材比过去丰富,适应全球电影产业的需要。”

    即使将时间的坐标轴放置于今天,田华主演的电影依然不过时,很多80后、90后能如辨别偶像般一眼认出“白毛女”田华。古为今用,对于年轻人来说,经典作品就是“古”,它们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经得起时空的检验,让人们了解今日生活的来处、未来生活的去向。这是艺术的魅力,更是经典的力量。

    在田华看来,“我们现在一样需要‘不缺钙’的电影,富有时代感和思想性。人缺了钙,就完了。作品缺了钙,就会昙花一现。”

    作品要跟上时代,演员自身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最近,她放弃了午睡时间,坚持每天下午看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系列政论片,“演员要多充实一点思想性的东西,做一个支撑和主心骨。”

    她将更大的希望寄予年轻一代的中国电影人。2010年,田华获得第十九届金鸡百花奖“终身成就奖”,发表获奖感言时她激动地说:“我们多么想做改革者那弄潮的帆篷,或者将肩膀化成攻坚的云梯:踏上来吧,一代年轻有为的精英!”

    第19届金鸡百花电影节颁奖现场

    第19届金鸡百花电影节颁奖现场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电影人,她愿意躬身为桥、立身为梯,献上老文艺战士的由衷的称颂。“我们不能固步自封,不是让年轻人再学我们饿肚子、穿补丁衣服,而是希望他们用革命年代的吃苦奉献精神来干今天的电影事业。”

    田华说,自己想当一颗不锈的螺丝钉。不锈是因为要紧跟时代,而螺丝钉则是一个普通文艺工作者“还艺于民”的那份笃定和不灭的热情。

    世事万千,读不够,写不完,演不尽。

    89岁的田华,艺术灵魂没有一丝白发。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