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娱乐新闻 > 对话访谈 > 《生逢灿烂的日子》果靖霖:油腻怎么了?这代人挺能自嘲的!
  • 《生逢灿烂的日子》果靖霖:油腻怎么了?这代人挺能自嘲的!

    时间:2017-12-11 08:49:59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龚卫锋

    果靖霖饰演的“老三”兜兜转转还是回到青梅竹马的范荣身边

    郭家四兄弟的成长反映了“70后”一代人的生活

    剧中大量镜头在北京胡同实景拍摄

    聚焦“70后”成长史的电视剧《生逢灿烂的日子》正在东方卫视热播,收视率蹭蹭地往上涨,已经成为继《我的前半生》之后又一部现象级现实题材剧。担任该剧出品人、编剧兼主演的果靖霖,是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曾拿过华表奖最佳男演员奖。近日,他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为了这部剧,果靖霖花了八年时间,利用拍戏间隙写完剧本,又找来从青年时代相交至今的好友姜武、张嘉译在剧中一起饰演兄弟。他还拉着过来探班的上戏90级同班同学徐峥客串了一位的士乘客,台词则让徐峥自己想。徐峥于是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牛气冲天的电影制片人角色,并脱口而出:“陈道明老师已经答应了,这戏必须冯导来……”说起这一幕,果靖霖笑道:“我们70后擅长自嘲。”

    该剧开播之后,日收视率就没跌出过前三。果靖霖对此甚为自豪:“我们用诚意去做一部作品,还是能够引起社会反响的。”他还爆了个小黑幕:“有人看着《生逢灿烂的日子》收视率高,眼红到雇水军来黑我们。但我从来不管这些,你们耍这些小伎俩,能挡得住观众的眼睛吗?”而面对“老男人装嫩”、“穿帮镜头多”等质疑,果靖霖也不回避,一一给出了回应。

    初衷 “40岁之后,突然觉得应该审视自己”

    《生逢灿烂的日子》通过郭家四兄弟的成长历程,讲述“70后”这一代人的故事,里面杂糅着质朴的亲情、友情、爱情,有笑有泪。果靖霖调动了自己成长的记忆,尽力还原上个世纪的人和事,剧中许多情节直戳人心。比如儿子见妈妈冬天洗衣服伤了手,就拉着爸爸搬了一万多箱汽水,攒钱给妈妈买了一台洗衣机……这一幕看哭了许多观众。又比如,老三讨厌老二,在课堂上扬言要和哥哥断绝关系——这也是果靖霖朋友的真事。

    对于角色的处理,果靖霖在创作中也尽量摆脱完美人设。以他自己饰演的“老三”为例,就一直在二小姐、范荣和叶琪三个女人之间摇摆不定,甚至因此被观众吐槽是“渣男”。而在果靖霖看来,剧中郭家四兄弟面对的生活以及他们的选择,就是“70后”一代人的状态——激情又诗意。

    羊城晚报:听说你花了七八年来写剧本,写的时候经常哭?

    果靖霖:老果我也算个非著名演员吧,也要靠演戏养活自己,这个剧本就是在拍戏的间隙写的。我不擅长打字,剧本全靠手写,然后让助手录入电脑。反正也没人催我交,我就写写停停,这样就过了七八年。至于哭,基本上观众看着流泪的情节,我在写的时候就先流泪了。如果我不动感情去写,就一定不会打动观众。

    羊城晚报:写这个故事的初衷是什么?

    果靖霖:我是从40岁之后写这个本子的。30岁时,我在想“三十而立”,我到底立起来没有啊?到了40岁,又在想“四十不惑”,我是不是没有困惑啦?一些词突然扑面而来,中年思考、中年审视、中年危机……我突然觉得到了这个年纪,应该审视自己,做个小小的总结。

    羊城晚报:你是怎么总结的?

    果靖霖:这是个自省的过程。我开始回忆自己从小到大的个人经历、成长环境,就像过小电影一样。我开始观察周围的同龄朋友,他们的现在和过去,思考我们这代人是怎么走过来的,慢慢地就有了个想法:如果用电视剧来记录一代人的风骨,应该是很有趣的事情。

    羊城晚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一种群体写照吗?

    果靖霖:不得不说,我们那个时代确实是有诗情的,涌现了一拨青年诗人,舒婷、顾城、海子等等,他们的诗歌影响了我们。我在全剧开头用了顾城的《一代人》,每集尾声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因为这首诗意境比较开阔。

    羊城晚报:不少观众吐槽你演的“老三”是渣男,你认同吗?

    果靖霖:我们身边的朋友,有几个这辈子只谈过一个女朋友就结婚的?男孩子面对女生游移不定,这太正常了:这个很好,那个也不错,我该选择谁呢?反过来,女孩子也一样。

    羊城晚报:但许多观众觉得这种角色很招恨。

    果靖霖:这次我对传统戏剧人物的塑造有个小小的挑战。观众一向以来形成了习惯,对于角色的判断就分好与坏,包括我们行业内,选角时都会说,这是“正一号”,这是“反一号”。而我想让观众看到一个真正的人,他有优点也有缺点,他也迷茫、踌躇过,他也在成长。大家别急着贴标签。

    争议 “确实老了,但我们能靠演技来弥补”

    《生逢灿烂的日子》虽然收获了无数好评,但在选角方面,郭家三位大哥却被观众吐槽“太老气”。姜武饰演的老大,登场第一个镜头就炸开了弹幕:“老大有白胡子了!”张嘉译饰演的老二居然还是最显年轻的。而饰演“老三”的果靖霖被吐槽得最厉害,47岁的中年人要演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对比之下,饰演父亲的刘佩琦像他们的“兄弟”,而饰演老四的曲哲明则像是“儿子”。

    另外,“穿帮镜头”也成为该剧的争议点。剧中大量展现了北京胡同的实景,但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北京已经出现了空调、新款汽车、摄像头?对此,果靖霖回应道:“我们拍的时候怎么可能不知道会穿帮呢?这么说吧,如果我有两亿元的投资,就能通过后期制作把这些东西擦掉得干干净净,搭景搭一条胡同都没问题。”

    羊城晚报:现在现实题材剧通常会选择做“减法”,人物体系、时间跨度越简单越好,你为什么会选择做“加法”?

    果靖霖:对一部剧来讲,最重要的是人物,人物立住了,这个戏才会好看。淡化人物只写情节的剧,那是二流作品。我就是想通过不同的人物来带动情节,从小到大写一代人的历程,这样会更完整一些。

    羊城晚报:但观众说你们哥儿几个演青年时期有点老……

    果靖霖:我们确实是老了,都快50岁的人了。从理论上说,童年到少年,一拨演员;少年到青年,又是一拨演员;到中年,才让我们来。这听着没问题,可事实上频繁换演员就是会有问题,这又不是川剧变脸。

    羊城晚报:为什么不找30岁左右的演员来演呢?

    果靖霖:如果选30岁左右的演员,演40岁的时候,他们又得装老了。儿子都20岁了,你才30岁,这怎么演啊?所以,我们只能装嫩,装嫩比装老还强点儿。虽然也不怎么地,但我还是相信我们哥儿几个可以用演技来弥补先天不足。

    羊城晚报:剧里这么多穿帮镜头,怎么不修补一下呢?

    果靖霖:现在基本找不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北京街景了,北京的老胡同也没几条了。到胡同实拍,家家都有空调了,我不可能让人把它拆了吧?我们拍的时候,还要喊人家把门口的车挪动一下……这都是拍摄中遇到的困难。

    羊城晚报:没钱做后期吗?

    果靖霖:后期如果要全部擦掉,会耗费大量成本。行业内是按“秒”收钱的,一秒几百块钱,累积起来,就是一大笔钱。《生逢灿烂的日子》就是一部普通电视剧,人家电影投资一两亿元,我们还没别人一半呢,但得拍47集。没办法,我找不到这么多钱,只能恳请观众报以同情和理解。

    特质 “坚守理想,要知道你还有诗和远方”

    说到“70后”的特质,果靖霖认为,这代人特别喜欢谈理想,而且能为理想奋不顾身。“对理想的坚守”,就是他想通过这部剧传达的核心主旨。

    《生逢灿烂的日子》原名《北京人在北京》,虽然剧中洋溢着浓浓的北京味,但并不影响南方观众喜欢这部戏。剧集开播后,果靖霖不断收到南方观众的反馈,让他确信:观众和演员一同抵达的是那段灿烂的日子,而并不局限于北京。

    羊城晚报:你怎么看待“70后”的理想?

    果靖霖:其实,我特别同情80后,他们要花高出工资很多倍的钱去买房、买车。我们70后压力没那么大,年轻的时候,生活节奏比较慢,有时间、有闲散的心情去谈诗歌、谈理想。你天天忙得不知道自己是谁,哪有时间写诗、谈理想啊?

    羊城晚报:你想通过这部剧告诉80后、90后些什么呢?

    果靖霖:我绝不敢站着说话不腰疼。我就想给年轻人提个醒:虽然工作压力大,身体很累,但也可以适度地谈一点理想,因为这东西不花钱。而且,70后还有一点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很执着。人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面对理想,不怕低头,你还有诗和远方。拐个弯,站定后,还奔那个地方去,这就牛了。人应该有所坚持,别放弃。

    羊城晚报:你身为70后会不会有优越感?

    果靖霖:恰恰相反。80后的视野比我们开阔,我有时候玩个微信都得求人;80后小时候衣食无忧,我们那时买个肉都得凭票;80后都是独生子女,那么多大人伺候一个孩子,哪像我们,家里五六个,爸妈哪管得过来啊?我们的物质条件差远了,但我们能够适应。

    羊城晚报:你觉得70后依然过着“灿烂的日子”吗,但现在被说“油腻”的也是这拨人……

    果靖霖:我觉得还挺灿烂的。我们什么都能接受,卡拉OK、电脑、智能手机……我们从小习惯了去适应变化,因为我们是从国家的快速发展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我们也能接受自己变油腻,这代人挺能自嘲的:我们就油腻了,怎么着了?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