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综合财经 > 港珠澳大桥人流量日超10万 粤港澳人才资本加速流动
  • 港珠澳大桥人流量日超10万 粤港澳人才资本加速流动

    时间:2018-11-13 18:13:41  来源:  作者:
    (原标题:港珠澳大桥人流量日超10万,粤港澳人才资本加速流动)

    随着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桥的相继开通,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超级环线正式成型。加上已建成的虎门大桥、明年通车的虎门二桥以及2024年通车的深中通道,五年后的粤港澳大湾区将有4条环线,外界预期,交通设施的推进将使大湾区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提速。

    香港特区政府入境处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3日经港珠澳大桥口岸出入境的旅客数量超过8.6万人次,创大桥通车以来最高纪录。11月4日,这一数字超过10万,再次创下新高。

    截至记者发稿,尚无最新数据出炉。

    港珠澳大桥人流量日超10万 粤港澳人才资本加速流动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

    9月23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通车。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开通运行,这座连接珠江口东西的全球最长跨海大桥与轨道交通形成闭环,让粤港澳三地连成了一体。

    沿着“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广珠城际铁路”构成的粤港澳大湾区环线走一趟,以珠海为起点,6个小时便可穿越大湾区7座城市。

    环线沿途超过15个站点,连接起港澳两大特别行政区,串联起深圳、珠海两大经济特区,将广州、佛山、东莞、中山等城市纳入其中。

    港珠澳大桥人流量日超10万 粤港澳人才资本加速流动

    在此之前,从东莞、深圳、香港及粤东地区到广州南沙、中山、珠海及粤西地区,最省时的方式是经过虎门大桥这一跨江通道,可缩短行车里程120多公里。不过,由于超负荷运转虎门大桥常年拥堵,甚至在全国首开先例在高速上设置红绿灯进行交通管制。

    好在另一条跨江通道虎门二桥预计2019年5月前即可建成通车。11月7日,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发布消息称,虎门二桥钢桥面铺装作业正式拉开序幕。这意味着,虎门二桥主体工程建设进入冲刺阶段,按时通车可期。

    另一个备受瞩目的跨江通道――深中通道也于2017年5月动工,这一集结了“桥、岛、隧、水下枢纽”的世界级高难度工程预计于2024年全线建成通车。

    也就是说,到2024年,珠江口将有4条跨江通道与东西两岸的路网交通形成闭环。从香港跨越港珠澳大桥,40分钟就能抵达珠海,从深圳到中山的时间则从目前的2个半小时缩至45分钟。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戴东昌曾公开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并在许多领域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截至2017年底,粤港澳大湾区高速公路里程已经超过4000公里,是全国高速公路网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核心区的路网密度已经超过纽约、东京、伦敦三大湾区。

    水运方面,基本形成了以西江干线和珠江三角洲“三纵三横三线”为骨架的江海直达、连通港澳的高等级航道网。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内河航道通航里程已经超过6000公里,位居全国前列。

    同时,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上沿海港口和机场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8000万TEU(国际标准箱单位),民航旅客吞吐量超过2亿人次,均位居全球湾区之首。

    人流加速将带动产业发展

    空间距离的缩短让人员流动的加速最先体现出来。第一财经记者从香港铁路有限公司获悉,今年的国庆黄金周前后(9月28日至10月7日)共有约65万人次乘坐高铁来往香港与内地城市。高铁香港段自投入到10月7日,已接载约88万人次来往香港西九龙站,连同预售期内出售的车票,港铁已累计出售超过100万张高铁车票。

    港铁公司车务总监刘天成表示,为了方便已在网上购买车票的内地乘客在香港西九龙站取票返程,增设了五个人工票务窗口,并加装八部内地票务平台的取票机,车站方面更是每天增加一百多人执勤以协助乘客。

    港珠澳大桥人流量日超10万 粤港澳人才资本加速流动

    交通设施的完善能够促进人才的自由流动早已在广佛间得到印证。在日前举办的戴德梁行2018THINK-IN粤港澳大湾区论坛上,佛山市投资促进局局长俞红平透露,近年来广州的人口正在不断往佛山流动,2017年共有七百多万人口净流入佛山,其中包含了人才的净流入。

    俞红平表示,佛山是大湾区中拥有极强制造业基础和创新能力的城市,未来随着9条地铁线路规划的落地,广州与佛山将进一步实现无缝对接,促进人才的流动。

    戴德梁行大中华区副总裁陶汝鸿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人才是首要的,要引进专业的人才和企业,以带动科技创新、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

    在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中,根据交通大环线的布局和城市地域分布,可进一步划分为广佛肇、澳珠中江、港深莞惠城市群,它们正在形成各自的产业优势,进一步推进区域一体化及产业融合。

    陶汝鸿认为,广佛肇城市群应由广州在科技产业创新及枢纽型网络城市方向发力,携手在制造业上积蓄巨大能量的佛山、肇庆,打破城界壁垒,在产业分工与布局上更趋合理,向着湾区枢纽迈进;汇聚金融、科技创新产业及制造业绝对优势的港深莞惠城市群,将伴随着港深一体化、深莞一体化的步伐,成为未来大湾区的创新中心;澳珠中江所处的珠江西岸城市群与东岸的壁垒被港珠澳大桥等跨江通道打破,东西两侧的资本、产业链将畅通无阻,未来将以国际创新型城市及生态文明特区珠海为中心,带动中山及江门实现经济上的崛起。

    “当然,产业错位并不意味着绝对分割,城市群里面的资源分布不同,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比如科创产业,大湾区80%的高校、70%的国家省重点科研机构集中在广佛肇,但港深莞惠科技企业最多,R&D研发资金投入占到大湾区59%。再比如智能制造,广佛肇偏重智能装备、智能家居、汽车产业,港深莞惠偏重电子信息、智能终端设备,澳珠中江则是轨道交通产业基地,土地资源丰富,成本低廉。”陶汝鸿说。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