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产业经济 > 建“中国智谷”杭州高新区底气何来
  • 建“中国智谷”杭州高新区底气何来

    时间:2021-05-01 00:00:00  来源:  作者:

    继2019年杭州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后,近日杭州再次摘得一块“国家级招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而杭州高新区(滨江)作为“杭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区”的试点区县、此次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的其中一核,30多年来深耕数字领域,已经绘就数字产业“树大根深”的发展图景,并形成“数字滨江”的独特魅力。仅2020年,杭州高新区(滨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76%,位列杭州市第一,夯实“全国数字最强区”的产业基底。

    站在抢抓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战略叠加期的风口之下,杭州高新区(滨江)又打响了高标准建设“中国智谷”的发令枪,为杭州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双区”提供率先示范。

    数字“沃土”孕育崭新“智谷”

    奶瓶的奶嘴、水果的保鲜膜……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都是有机硅材料“家族”的一员。但在有机硅行业中,有不少生产环节的难题急需破解。

    去年6月,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融合了人工智能、工艺机理等技术,成功开发基于工业大数据的MCS装置智能控制项目,提升了关键指标稳定性、降低操作频率,提升MCS产量,有效降低劳动强度。

    在杭州高新区(滨江),像中控一样,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攻关并形成应用场景方案的企业不胜枚举。

    在去年年初发布的浙江省人工智能领军企业、行业应用标杆企业、优秀解决方案等名单上,9家领军企业中,杭州高新区(滨江)仅凭“一区之力”就在这份浙江省榜单中占据5席,而在45家应用标杆企业名单中,虹软科技、安恒信息、中控、萤石等近20家企业出自杭州高新区(滨江)。

    从专利资产的角度来看,六棱镜对杭州高新区(滨江)人工智能产业链分析显示,包含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涉及的智能芯片、传感设施、语音交互等领域,该区人工智能产业相关企业数量约为718家,有效专利量为20869件。

    在基础支撑层,杭州高新区(滨江)形成了以网易、新华三为核心的大数据、运算力支撑体系;在软件技术层,虹软、海康威视等在数据处理、人脸识别、视频图像、语音识别等关键技术领域初具竞争优势;在行业应用层,中控、阿里巴巴、恒生电子等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金融等领域形成一系列解决方案。

    “这也说明,杭州高新区(滨江)人工智能产业初具规模,并拥有优良的协同环境。”杭州高新区(滨江)相关负责人介绍,杭州高新区(滨江)人工智能格局初步形成,尤其是数字产业优势突出,在智慧城市、智慧政务和智慧医疗领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武汉有一个'中国光谷'、邻省的合肥有一个'中国声谷',都做得很成功,并已成为'地标式'的中国数字经济典型。杭州高新区提出打造'中国智谷',其目标显而易见,即要把杭州的人工智能作为一个地标式的成功典范。”在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教育部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庄越挺看来,一流的人才生态和产业生态,已经为杭州高新区(滨江)高标准建设“中国智谷”夯实了基础。

    瞄准“五个地”战略定位

    如今,在数字经济的“沃土”之上,“中国智谷”方兴未艾。

    “建设'中国智谷',是杭州高新区(滨江)主动响应、承接国家、浙江省、杭州市重要战略部署,体现'创新滨江''数字滨江'使命担当的重要举措。”杭州高新区(滨江)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初步设想,高标准建设“中国智谷”,将瞄准“五个地”战略定位,即:

    紧紧围绕“数字浙江”建设部署,做强城市大脑滨江平台,成为全国数字化变革示范地;

    瞄准人工智能科技前沿和顶尖水平,力争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算法模型、底层机制等领域取得突破,成为全国人工智能技术策源地;

    依托重点产业和重点平台,打造一批特色突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积极争创国家人工智能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成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引领地;

    树立“场景营城”理念,以“高含金量”的场景为企业构建模型、迭代算法、积累数据、形成商业模式提供有效路径,成为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先行地;

    从基础理论、支撑体系、关键技术、创新应用四个层面构筑知识群、技术群和产品群的生态环境,完善“龙头企业+孵化”“科技+孵化”“人才+孵化”“投资+孵化”等创新生态体系,成为全国人工智能生态孕育地。

    高标准建设“中国智谷”如箭在弦、蓄势待发。眼下,杭州高新区(滨江)正在深入探讨建设细则,明确实施目标。未来,杭州高新区(滨江)将通过建设“中国智谷”,基本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点产业集群,形成基础坚实、创新活跃、开放协作、链条完备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打造全国城区数字治理样本,优化未来智慧城市基层组织管理运行机制,创新探索提供一系列智慧治理方案,探索形成人工智能城市治理的“滨江经验”;同时,重点在公共卫生、医疗保健和交通运输等领域,以应用场景为接口,催生更多新型商业模式,探索通过赋能公共服务成就“升级版”的滨江。(孟娇 宋桔丽 肖鳕桐)

    转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