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产业经济 > 短距离运输模式悄然转变 商用车亟待深耕最后一公里
  • 短距离运输模式悄然转变 商用车亟待深耕最后一公里

    时间:2019-01-19 00:00:00  来源:  作者:

    近日,在2018北京(香山)国际物流论坛上,就职于某品牌货车销售中心的刘女士与10多位参加会议的企业代表交换了名片。谈及参加此次会议的目的,她直言,希望与其他企业建立起合作关系。“今年货车销量表现不错,也想通过会上行业专家的分析,了解一下接下来今后几年的市场情况,”刘女士说道。

    当前,随着蓝天保卫战的打响,公路运输量的减少迫在眉睫,加之许多大型城市受到交通拥堵、城市发展等因素的制约,货车在整个货运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也正在由全过程参与向主要关注多式联运中的“最后一公里”和短距离运输悄然转变。

    正如北京跨欧亚国际货运代理公司总经理董万旭在论坛中谈到的那样,“货车在运输的全产业链中,主要负责在货物‘下飞机’后,将他们送到千家万户。”正是这“最后一公里”,让商用车市场在传统燃油车销售疲软且市场整体销量出现了28年来首次负增长之际,不降反增并有望创造新高点。

    但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分散配送的路线时间都存在不可控因素,相较于主干线运输业务来说,会导致运营成本上升。控制成本的有效手段是去人工化,这一点或许可以通过货车的智能化及网联化来实现。对此,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会长胡亚东在致辞中表示,改革开放40周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开局之年。对于物流业来说,高质量意味着从传统物流逐步走向现代物流,而现代物流的一个基本特征或核心定义便是信息化和智能化。

    事实上,在去年的1月30日,美国初创公司Udelv就进行了首次自动驾驶运输货车在公路上的测试,从圣马特奥的Draeger(德尔格)市场出发,沿着公路送货给附近的两个客户。该车配有6个Velodyne 16线激光雷达和5个摄像头传感器,分别环绕在车头车身一周,可应付大多数的天气情况和路况。未来随着中国在相关领域技术的发展,商用车将会在这“最后一公里”大有可为。

    中汽中心情报所副主任武守喜在此前的商用车研讨会上就曾分析影响2019年卡车市场的因素。最受到关注的就是国六标准的发布和提前实施,其将对整车市场产生较大影响。另外就是低排放车型的加速淘汰。

    在上一轮黄标车淘汰工作中,国二基本全部淘汰,目前开始围绕国三淘汰。政策变化太快会增加市场接受难度,通过调研,普通的卡车消费者对于频繁的环保加速升级会产生一些抵触情绪。第三个影响因素是货运结构调整,政策鼓励大宗货物公路运输向铁运、水运分流,并且鼓励钢铁、焦炭等行业去产能,货运量的分流会对公路货运量形成一定冲击。

    但与此同时,政策也鼓励新组织运输形式的发展,提升运输效率,这也有助于货运行业新生态的形成。到2020年,全国货运结构明显优化,铁路、水陆承担的大宗货物运输量显著提高,港口铁路运量和集装箱多式联运大幅增长,重点区域运输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打造成为全国运输结构。

    可以说,在未来的几年,商用车市场将机遇与挑战并存。但通过数字化和“互联网+”不断赋能,推动企业生产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以便更好的服务“最后一公里”,商用车市场仍大有可为。(实习记者 沈新竹)

    转自:中国工业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