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基金证券 > 权益新品战场明星频频上阵 投资者宜警惕同质化陷阱
  • 权益新品战场明星频频上阵 投资者宜警惕同质化陷阱

    时间:2019-07-10 18:59:24  来源:  作者:

    文/王骅

    编辑/张桔

    近期权益类基金掀起了一轮发行的小高潮,一些经验丰富的明星基金经理纷纷被委以重任。除刘彦春、丘栋荣等老将,短期业绩较好的“新星”也正在担纲越来越多的产品。

    例如华安基金的胡宜斌,其2015年掌舵的华安媒体互联网近两年业绩突出,近一年收益率达30.43%,同时2018年也仍然录得了正收益;今年以来,胡宜斌连续上任包括科创主题基金在内的3款产品。不过,从历史教训来看,“一拖多”难免会出现顾此失彼甚至全面“抛锚”的状况,投资者选择新品还需慎之又慎。

    “能者多劳”背后过度消费明星留隐患

    近半年来,现有的人才资源似乎已跟不上迅速膨胀的基金阵容:今年新成立的159只权益类基金中,有多达121只存在“一拖多”的情况,而参与管理的176位基金经理中,有127位同时管理两只以上基金,32位同时管理5只以上基金。

    将时间拉长,可以发现目前许多基金经理的精力严重超支,在1378位偏股型基金经理中,35.34%的经理同时管理3只以上基金,管理5只以上的基金经理达到127人。

    从今年新成立的产品情况看,“能者多劳”似乎是主流。华宝基金光磊任职回报稳健,今年以来又上任了华宝大健康、华宝消费升级2只基金;在转投中庚基金之后,丘栋荣已经先后管理了三只基金;其他次新基金公司的明星基金经理也在逐渐增加自己的“管理库”,如汇安基金的邹唯,国融基金的田宏伟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一拖多”的背后,往往是基金经理管理产品的同质化,以国融基金的产品为例,目前国融旗下的五只权益类基金均由田宏伟管理,自去年成立以来,成立时间较早的两只产品国融融银、国融融君长期将目光聚焦在有业绩支撑的大消费和金融板块中的银行,重仓几乎一致;从已经公布的重仓股来看,贵州茅台(600519)、万科A、国投电力(600886)和招商银行(600036)在其中的三只基金中均占据较大仓位。

    今年5月,国融融盛龙头严选成立,从招募说明书来看,其选股策略也不会与国融融银有较大变化,而其他基金经理也多数延续了之前的投资偏好或策略,如光磊新发的两只基金继续青睐消费板块,丘栋荣则延续了其独特的价值投资逻辑。

    基金经理“一拖多”在所难免 投资者慎选后发产品

    由此可见,基金经理都是有特定投资风格的,这也是基金经理“一拖多”时产品同质化的主要原因,如果新发基金采取与之前不同的投资策略,就需要覆盖更大范围的个股股票,而研究深度则可能受限。

    例如安信基金的陈一峰,其代表作是安信价值,陈一峰本人也是价值投资的拥趸,长期持有消费、地产、银行等行业,但是之后相继成立的安信新成长、安信中国制造2025沪港深没有达到安信价值精选的高度:安信价值精选成立以来年化回报22.20%,今年以来涨幅27.13%,安信新成长今年以来收益率仅为5.14%。业绩落后的原因主要在于,其在成长股的发掘上稍逊一筹,一季报中的长江传媒(600757)、川投能源(600674)均未在牛市中有明显表现,当季仅分别上涨11.50%和7.61%,表现远远落后于组合中的贵州茅台(600519)、口子窖(603589)等消费龙头企业。

    诚然,一些明星基金经理管理水平较高,其前期产品如果取得成功,更有利于基金公司后期新产品的发行,但即使基金经理延续了前期的投资风格,“一拖多”时业绩表现分化也在所难免。易方达中小盘(110011)的基金经理张坤的投资理念是自下而上的个股选择为主,长期风格偏向大盘价值,基金的业绩位列前茅;去年成立的易方达蓝筹精选采用相同的投资理念,虽然业绩亦不俗,但相比前者尚有差距。今年以来,前者上涨56.78%,而后者上涨43.86%。究其原因,这可能与基金规模和激励机制有关,前者的规模高达154.92亿,管理费相当可观。

    而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景顺长城余广在2012年凭借景顺长城核心竞争力31.79%的表现获得股基冠军后,2013年紧接着发行了景顺长城品质投资,但基金发行后一年的表现却并不理想,同类业绩排名360/398。

    由此可见,基金经理往往术业有专攻,同时管理多只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基金,很可能出现业绩不佳的现象,而即使策略风格延续,管理太多产品也会造成投研精力分散,“一拖多”的管理方式有可能对基金持有人的利益构成损害。对此,投资者们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除了考虑基金经理历史业绩、公司研发实力等因素,也需要综合考虑基金经理的精力分配情况,关注其管理的基金数量、总规模、各基金的风格相似度等,布局明星大咖的新发产品更要慎之又慎。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红刊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