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金融理财 > 从「余额宝」收益下降,聊1个未来赚钱的大趋势
  • 从「余额宝」收益下降,聊1个未来赚钱的大趋势

    时间:2019-09-18 18:28:51  来源:  作者:

    大家好,我是简七新媒体组的畅畅。

    上周四,也就是节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收到一位好友的消息。

    原来当天,她的一笔理财到期了,钱返回到了卡上,但她一时没想好下一步该怎么投资。

    想着省点事,就决定先存进余额宝里,结果打开一看,收益最高不过2.823%……

    于是忍不住跟我吐槽:“现在的收益率,都这么低了吗?想多赚点,还有哪些办法?”

    朋友的话,让我想起了之前,另一位在银行工作的好友W的遭遇。

    W是2014年入行的,遥想当年,余额宝的收益率最高到过4.7%,连1年期的定期存款都有3%的利息。

    按这个水平,每天拿零花钱赚份早餐,绰绰有余。

    但当时的W,却盯上了收益更高的P2P。那时这个行业才刚起步,不少平台返现、贴息,再拿个“新手福利”,赚个年化10%的收益率,并不难。

    久而久之,W也承认,自己被各类「高息产品」,养刁了胃口:“低于8%的理财产品,我都不会多看一眼。”

    虽然,自己就是金融从业者,也明白高收益,一定是和高风险背靠背的道理。

    但在整个市场上都普遍高息的情况下,W没多想,就把80%的资金都投入到了某一高息平台中。

    一开始,收益也真不错,只可惜好景不长……

    最先反映的,就是银行的定期存款,1年期利率从3%下调到不足2%。随后,连余额宝也一路走低,2017年下半年起,收益率就跌破3%,再也没起来过。

    而她投资的平台,也受到影响,收益率一降再降,到了7.8%一年。

    作为银行一线的工作人员,当时W其实早有预感――「低利率」或许才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于是,她也慢慢从平台撤走了不少资金,但将近8%的收益率,还是很有诱惑力的,W最终留了10万块,始终舍不得取出来。

    不想直到去年底,遭遇暴雷,这笔钱真就没能拿回来……

    当时,听完W的故事,我还挺感慨的。

    她自己也总结,之所以不能及时抽身,还是犯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错误。

    “当你尝过高利率的甜头,再要把自己的期望值降低,一时半会儿还真挺难适应的。”

    但现实是,未来市场的平均收益率,可能还会继续下降。

    像上月底,就出了这么个新闻:

    银保监会下调了普通型养老年金,和10年以上的普通型长期年金的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从年复利4.025%下调到3.5%。

    这意味着,此类产品未来的收益率上限,一旦超过3.5%,就要提交银保监会审查,4%的相对高收益怕是难再现了。

    再放眼到国际来看,近年来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出现银行存款0利率的情况。存银行不仅没利息拿,还要储户倒贴“管理费”。

    所以,如果你还不能及时调整预期,一味盯着高收益,反而可能被高风险困住。

    但哪怕是在「低利率」时期,如果能用对投资思路,还是有机会「多赚一点」的。怎么做呢?

    一来,我们可以通过选择更长的投资期限,来实现「收益锁定」。

    因为一般来说,利率变动,并不会影响到已发行产品的收益。

    比如2014年,我家就有长辈,买了5年期的国债,当时利率是5.41%,此后国债利率就逐年下降,如今同期限利率只剩4.27%。

    长辈们的做法看似保守,却反而替他们锁定了一个长期较好的收益率,不失为一种“化被动为主动”的好办法。

    当然,并不是所有资金,都适合长达3~5年的长线投资的。生活中,总要留些“短钱”,以备不时之需或应付短期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学会「资产组合」,就能在保证部分资金灵活性的同时,又不错过长线赚大钱的机会。

    一般,我自己的习惯是,把手头的钱分为3份:

    将1年内计划要用到的钱,投资到低风险产品,如银行创新存款中;

    2~3年内用不上的钱,可以考虑配置一些债券基金,追求5-7%左右的年化收益;

    5年以上不用的长钱,就拿去冒点险,投资一些权益类产品,如基金、股票。

    其实,这一组合的本质,是用短期波动,换取更高收益――

    拿那些短期内用不上的,相对来说也是风险承受能力更强的钱,去尝试更多品类的投资产品,通过合理的配置和组合,来科学地赚取更高收益。

    如此才能不把自己局限在“哪种理财产品收益更高”的僵化思维中,也能拥有在「低利率」环境下,持续赚到钱的能力。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简七理财。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