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金融理财 > 业务结构引后患:珠江人寿2018退保金激增百亿、缓压力万能险回暖
  • 业务结构引后患:珠江人寿2018退保金激增百亿、缓压力万能险回暖

    时间:2019-05-18 14:52:41  来源:  作者:

    近日,珠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江人寿”)连续披露2018年年报及2019年1季度偿付能力报告。蓝鲸保险注意到,截至2019年1季度末,珠江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从“红线”边缘迈回“安全区”,但最近一期风险评级仍为C级,属偿付能力不达标险企。对此,珠江人寿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公司可持续经营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受益于万能险快速发展而迈入“快车道”的珠江人寿,在保险行业回归保障的趋势中,也主动转型调整,但阵痛在所难免。2018年,珠江人寿原保费收入42.16亿元,同比缩水近6成;早前回落的万能险升温,保费收入152.42亿元;退保金支出激增32倍,从2017年的4.1亿元,上升至134.89亿元,增额达130.79亿。

    业内人士分析称,珠江人寿万能险保费“回暖”,或出于现金流减压考虑,也给转型调整留出过渡期,但其转型速度还需赶上来。

    偿付能力迈回安全区,珠江人寿风险评级C级仍为不达标险企

    2019年1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珠江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从2018年4季度末的102.48%,回升至131.2%,自“红线”边缘迈回“安全区”。

    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监管要求,保险公司需同时符合三项监管要求,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

    2017年4季度末,珠江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从上季末的138.32%下滑至101.94%,此后一年时间,珠江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始终徘徊在100%边缘,逼近监管划线。

    2019年1季度,情况得以缓解,而这也得益于珠江人寿资本补充债的成功发行。3月14日,银保监会批复同意珠江人寿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35亿元的可赎回资本补充债。

    “公司实际资本和最低资本同步获得改善“,珠江人寿在接受蓝鲸保险采访时表示,第一期18亿元资本补充债已成功发行,待后续17亿元债券全部发行完毕后,偿付能力状况将会获得更大的改善。

    事实上,对于险企而言,偿付能力犹如“双刃剑”,若偿付能力过于充足,或表示公司发展速度较慢,资本金没有得到充分运用,如若偏低,则需警惕后续发展能力。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粟芳对蓝鲸保险称,偿付能力数据与公司内部经营管理相关联,险企的经营规模、经营步伐快慢等均有影响。若险企偿付能力相对不足,内部可开源节流,降低费用支出及规模扩张速度,外部则可通过谋求注资,提升偿付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当前偿付能力情况得以好转,但珠江人寿最近一期的风险综合评级仍为C级,仍属偿付能力不达标险企。

    “公司可持续经营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珠江人寿坦言称,并表示,除发行资本补充债券以外,还将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和优化业务结构等举措,继续提高偿付能力充足率。

    原保费缩6成、退保金激增32倍,珠江人寿转型调整待加速

    事实上,回顾过去一年,珠江人寿仍在转型调整的步调之中。

    2012年9月,珠江人寿落地广州。2014年,搭上万能险“快车”的珠江人寿,规模保费快速增长,当年,原保费收入0.73亿元,万能险保费收入100.03亿元。2015年,珠江人寿万能险保费收入仍保持大幅涨势,同比倍增,达到210.08亿元,占规模保费比重的99.44%,并首次实现盈利。

    2016年,随着行业回归保障本源,不少通过万能险业务突起的中小寿险公司也纷纷转型调整,并为此承受早前业务结构带来的“阵痛”,如规模保费大幅下滑、流动性承压等。

    从珠江人寿近三年的保费收入来看,2016年,原保费收入大幅上涨,达到151亿元,但此后逐年递减,2018年,原保费收入从上年度的102.56亿元缩减至42.16亿元,同比“缩水”近6成。

    形成对比的,则是万能险“回暖”的趋势。2017年,珠江人寿万能险业务收入从82.85亿元倍增至152.52亿元,2018年万能险业务收入152.42亿元,远超原保费收入,占规模保费的比重达到78.33%。

    此外,蓝鲸保险注意到,2018年,珠江人寿退保金业务支出同比上涨32倍,从2017年的4.1亿元,上升至134.89亿元。在业内人士看来,该部分退保金,直指珠江人寿早前大规模售卖的万能险产品退保或到期。

    “由于监管政策导向发生较大变化,此前部分险企隐形的现金流风险被显性化,中短存续期产品面临退保和满期给付双重压力”,一位保险业内人士对蓝鲸保险分析称,依赖新单现金流入补足给付缺口的模式难以持续。

    “若万能险业务急剧下降,会导致较为严重的现金流风险”,该保险业内人士补充称,当前,珠江人寿万能险业务收入仍保持较大比重,或出于现金流方面的考虑,给转型调整留出过渡期,“整个行业都在转型调整,有快有慢,但还是要赶上来”。

    “退保金居高,主要是公司之前销售的1年以上且不满3年的中短存续期产品陆续到期”,珠江人寿回应称,该部分属于计划之内的正常到期给付,已提前做好现金流安排,未对流动性产生影响。

    除原保费下滑外,珠江人寿净利润也连续两年呈下降趋势,从2016年实现5.38亿元的净利润,一路下滑至2018年的1.03亿元。

    对此,珠江人寿回应称,主要因整体投资环境影响,“公司将应市场适当调整,争取实现持续盈利”。

    涉足养老社区拟分羹,布局稍晚珠江人寿或失先发优势

    “2019年是珠江人寿战略转型的关键之年,未来三年是战略不断深化、实现长期目标的关键时点”,不难看出,珠江人寿对2019年寄予了期许。

    实际上,2018年,转型调整中的珠江人寿,也铺开业务棋局。最受人瞩目的,即是对旗下五家万达广场,将原以股东借款形式给予项目开发的支持资金,转成注册资本金。对此,也曾引起行业热议,出身“地产系”的珠江人寿,是否在加码房地产投资。

    具体来看,2017年,珠江人寿受让大同万达房地产、益阳万达广场、南昌西湖万达广场、崇州万达广场、平顶山万达广场5个房地产项目,2018年,股东借款转注册资本,合计新增投资11.55亿元。

    蓝鲸保险注意到,目前,归属珠江人寿长期股权投资的9家企业,全数为房地产系子公司。

    “公司的子公司比较多是地产企业,是在遵循保险资金稳健运作的原则下,通过综合考量项目收益情况、风险指标等因素后长期持有的”,珠江人寿表示,这一投资能为保险资金获取长期稳定的回报收益。

    “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一位保险业内人士提醒称,险资投资需多元配置,以分散风险。

    “实际上公司的投资是多元化的,包括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最近我们还投资养老社区业务,将养老社区的居住资格及所需费用与固有客户的投保情况进行挂钩”,珠江人寿介绍称。

    据了解,2018年,珠江人寿在佛山打造高端养老社区,预计2019年7月投入运营,相关养老保险综合计划已正式推出市场。

    “尽管养老市场是‘蓝海’,假如没有独到优势,也难打出一片新天地”,上述保险业内人士指出,养老社区期初投资大,回收周期长,运营管理费用高。此外,“保险产品+养老服务”在保险行业并非新鲜事物,包括泰康人寿、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在内的多家寿险公司早已涉及其中,并在多地试行,某种程度而言,珠江人寿此时入局拟“分羹”,或已不具备先发优势。

    而今,对珠江人寿而言,除深入谋求差异化业务布局外,如何快速调整完善保费结构,加强可持续经营能力,也至关重要。(蓝鲸保险 李丹萍 lidanping@lanjing.com)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