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金融理财 > 保险业如何提升“普”与“惠”
  • 保险业如何提升“普”与“惠”

    时间:2018-10-13 14:41:51  来源:  作者: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金融业支持现代经济体系建设、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体现,是缓解人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和金融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自2013年正式写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以来,普惠金融已经走过了5个年头。这几年来,我们不断地听到、看到普惠金融给大众带来的改变。近日,银保监会首次发布《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报告》(以下简称“白皮书”),为保险业总结了5年来的“普惠”成绩:截至2017年末,农业保险乡村服务网点达到36.4万个,网点乡镇覆盖率达到95%,村级覆盖率超过50%。2017年农业保险参保农户数量2.13亿户次,承保农作物21亿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84.1%,较2013年上升39.7个百分点;提供风险保障2.8万亿元,较2013年增长100%。截至2017年末,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已覆盖10.6亿城乡居民,较2013年末增长194.4%。

    而在成绩的背后,是监管层不断优化支持政策:通过加强窗口指导、适当降低业务资质要求等方式,引导保险机构到贫困地区开办农业保险;鼓励保险公司配合各地开展贫困人口补充医疗保险,为外出务工农民开辟异地理赔绿色通道;支持教育脱贫,开展针对贫困家庭大中学生的助学贷款保证保险;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鼓励保险资金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倾斜……

    可以说,保险业从自身的保障功能出发,延伸了普惠金融服务的半径,拓展了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这既是保险业的初心,也是行业所特有之功能。

    我国普惠金融的基础已基本筑牢,进入到大力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一时期,保险业又当如何作为?

    普惠金融,“普”在传统金融不愿或者无力涉足的小微、双创、扶贫、涉农等领域,因此,保险业应立足自身保障优势,在“普”上继续提升广泛性。与之相适应,保险业应大力发展贷款保证保险,为小微企业提供增信功能,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开展专利保险,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保证保险服务;加强与信贷机构、农业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实现扶贫贷款保证保险与特色农险保费补贴联动。与此同时,保险业应在前期农业保险、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发挥这两个抓手的重要作用,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推广农房、农机具、制种保险等业务;开发适合低收入人群、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小额人身保险及相关产品。

    普惠金融,“惠”在金融产品的价格、服务和保障等方面。然而,“惠”从何来?传统金融机构在践行普惠金融时,往往因为成本过高、效率过低而受挫。但金融科技的发展在极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金融行业信息不对称、安全问题以及时空限制等短板。仅以互联网保险为例,2017年共有131家机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其中,财产险公司70家,人身险公司61家,共实现保费收入1835.29亿元。全年互联网保险签单124.91亿件,较上年增长102.60%,其中,退货运费险68.19亿件、保证保险16.61亿件、意外险15.92亿件、责任险10.32亿件。对此,白皮书评价,“互联网保险通过技术让保险更加易得,推动实现了普惠保险的行业价值和社会意义。”因此,保险业应以科技为创新驱动力,在“惠”上进一步提升优质性。

    当然,保险普惠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只要行业坚定不移朝着“普惠金融”的方向去努力,最终就能实现让所有人平等享受保险服务的目标。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