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生活消费 > 手机APP过度采集个人信息存隐患亟待加强监管
  • 手机APP过度采集个人信息存隐患亟待加强监管

    时间:2018-03-16 15:35:16  来源:  作者:

    本报记者 于淼 实习生 李润琪报道“喂,您好,请问您最近需要贷款吗?”“不需要!以后不要再打电话来了,谢谢!”挂掉电话以后,北京市民赵先生无奈地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自从下载了一些APP后,总是接到一些陌生的电话,感觉自己的个人信息已经被全部曝光了。

    的确,很多用户都表示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或推销产品或让你投资理财。值得注意的是,有业内人士表示,这类情况的发生,说明个人信息可能已经被不法分子窃取。

    APP过度采集信息

    近日,北京市消协发布了手机APP个人信息安全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部分手机APP过度收集、违规使用个人信息,可能导致个人隐私信息泄露或被窃取。此前,北京市消协委托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技术研究院开展本次手机APP个人信息安全调查。

    报告认为,手机APP过度采集个人信息已经成为网络诈骗的源头之一,但是,目前法律法规的原则多、细则少,自律规范多、监管规制少,而且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的职责分散,权益受到侵害后救济渠道不畅通,导致被侵犯隐私的状况出现。

    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市场化运营的手机APP已多达1700万个,各种手机APP给人们的消费、学习等方面带来了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困扰,例如,多数APP要求访问用户的位置、存储等信息,阅读APP要求调用通讯录等,这种过度采集个人信息的做法已经埋下隐患。

    实际上,早在2016年实施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中就提到,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用户信息安全保护机制,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用户同意。

    然而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由于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竞争激烈,手机APP开发商为了争夺商机,不得不过度收集和违规使用个人信息,且手机APP开发商和手机用户法律意识都相对较淡薄,开发商希望打法律擦边球谋利,手机用户则在使用APP的时候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权益被侵害。”南华大学经济与法学学院副教授欧阳爱辉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道。

    安全隐患极大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各种类型的手机APP呈爆发式增长,然而面对各种骚扰电话和违法信息,不少群众都表示非常担忧。

    中研普华研究员胡圆峰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手机APP开发商过度采集用户个人信息会导致用户的隐私数据泄露,包括联系人、银行卡、消费信息等信息,有些不法商家会把用户的信息进行转卖,获取不法利益,对用户造成损失。这也给国家的信息安全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据业内人士分析,手机APP过度采集个人信息是受利益驱使,用户个人信息对手机APP提供者而言是块“宝地”,既可以利用用户信息进行精准营销,深度挖掘用户价值,又可以根据用户信息来调整产品方向和企业方向,还可以利用用户数据进行融资及其他商业合作,所谓“无所不用其极”。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用户面对自己的个人信息被采集时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后果。据相关报告显示,有76.54%的被调查者认为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推销广告,有48.08%的被调查者认为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目的是为了贩卖和交换个人信息,同时有66.92%的被调查者认为手机APP过度采集个人信息的目的是挖掘用户使用习惯,提供更好服务,有42.31%的被调查者不知道授权APP采集的个人信息,可能一直被APP软件留存。

    对此,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岳山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手机App开发商作为掌握大量个人信息的主体,如果过度采集用户的个人信息,不仅存在着外部窃取其信息的风险,也存在着内部人员参与贩卖的内部风险,从而引发相关信息所有人被冒名办理信用卡、证件,或被无端卷入诉讼的隐患,甚至有的直接造成个人财产损失。

    然而,据报告显示,面对个人信息被泄漏的情况,选择向消协或通信管理局等部门投诉的仅占35.00%,选择自认倒霉的占26.54%。

    加强各方保护意识“我国国民的法治观念比较淡薄,也没有相应的维权教育,用户对自己的隐私信息的保护意识不够。”胡圆峰告诉记者。

    针对今后应该如何更好地让用户放心下载使用手机APP,岳山提出,用户应改变原有的“一键安装”“快速安装”的使用习惯,对信息采集、授权使用等条款进行阅读,针对可能存在的违规收集、使用等现象向有关产品公司、监管部门、司法机关进行反馈和维权。

    对于网络监管方面的问题,欧阳爱辉提到,有关网络监管部门必须加大手机APP软件监管力度,尽量减少开发商对个人隐私信息收集,开发商若非要收集这些信息,也必须尽到相应保密义务,对于普通手机用户,则必须强化法律意识和专业计算机知识。

    另外,对于手机APP开发商,“应遵循现有关于个人信息收集、运用、存储等的法律法规,在产品设计上即以法律为维度之一。”岳山补充说道。

    对此,北京市消协建议,应严厉打击个人信息安全相关的违法犯罪活动,加强监管部门和行业组织的协作共治,引导企业主动承担责任,强化内部管理机制,提高技术防范水平,与此同时,也要提醒消费者不断提升个人信息安全防范意识,一旦个人信息受到侵害,要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让不法分子抱有任何侥幸心理。

    “有关部门除了制定相关的有效法律之外,还应加强相关的法律执行力度,对于违法违规的开发商予以坚决地处罚与打击。针对地下非法使用或贩卖个人信息的行为进行广泛地执法。并且通过电视广告、网络媒体等进行广泛地信息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强化社会对自我信息安全保护的意识。”胡圆峰补充说道。

    总的来说,只有完善相关制度,强化手机APP网络监管,进一步规范手机APP强制采集、过度采集用户个人信息,用户在使用中也要加强防范意识,才不会因为过度的个人信息采集而感到担忧。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