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新闻 > 法制新闻 > 搬不动大山就搬人 昭通36万村民下山进城过上幸福生活
  • 搬不动大山就搬人 昭通36万村民下山进城过上幸福生活

    时间:2019-07-10 18:47:33  来源:正义网  作者:郭璐璐

    昭通市彝良县角奎镇大马村的一处农房。

    昭通市鲁甸县卯家湾安置区的街景。

    昭通市委书记杨亚林在介绍昭通脱贫攻坚工作思路。

    正义网云南7月10日电(见习记者郭璐璐)云南昭通地处乌蒙山区腹地,是集革命老区、地震灾区、散居民族地区、生态敏感脆弱地区为一体的深度贫困地区。

    “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自然承载力严重不足,这是昭通脱贫攻坚面临的最大问题。”近日,在接受“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网络媒体云南行采访团采访时,昭通市委书记杨亚林表示,易地搬迁是啃下脱贫攻坚最硬骨头的“铁齿铜牙”。“搬不动大山就搬人,全力推动把贫困群众挪‘穷窝’‘穷根’”。

    昭通市11个县市区中,国家级贫困县10个,其中深度贫困县7个。截至2018年底,这里的未脱贫人口有58.83万,占全国的3.5%、云南省的32.5%,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地级市,也是云南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结合当地实际,昭通市把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培育、劳动力转移就业、基础设施改善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底,昭通市精准锁定的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有8.45万户36.24万人,其中新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的21.41万人,占云南省新增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的54.3%。坚持全市一盘棋,昭通市规划建设集中安置区28个,其中万人以上的安置区有8个。

    昭通市巧家县东坪镇道角村是整村搬迁到了鲁甸县卯家湾安置区。记者注意到,这个小村庄,背靠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偏远、高寒贫困村,全村497户1680人长期生活在3000多米的高海拔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迫使很多农户自发向外地迁移,顺应发展大势和群众需求,当地政府对村中剩余农户进行了整体搬迁。

    “全村群众搬走了,到城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作为一个基层党员干部,我的初心和使命也就光荣实现了。””道角村的“最后一任村支书”蒋瑞感慨地说。不仅是道角村,在昭通整村搬迁的行政村有3个,自然村整村搬迁的有494个,搬迁人口占全村80%以上的有725个。

    截至目前,昭通市集中安置区(点)已实现16.26万人口搬迁入住,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17万人。 新增在建的12个集中安置区,预计今年9月底竣工,11月底将实现19.98万人搬迁入住,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53万人。

    不仅要搬过来,还要稳得住。“在易迁政策进村入户宣传全覆盖的的基础上,我们对每一个易迁劳动力的基本情况、技能状况、求职意愿全年摸清搞准,一一对应。”杨亚林介绍说,在安置区同步规划了各类学校、医疗服务机构、蔬菜大棚、食用菌大棚、标准化的“扶贫车间”以及商铺等,劳动力可以选择就地就近就业。比如卯家湾安置区规划建设了2200亩高原特色绿色食品加工园、3000亩现代物流园、1.1万亩新植苹果基地、1.1万亩蔬菜基地和4万平方米的“扶贫车间”。

    在迁出地,通过集中统一流转土地与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特色产业相结合,提高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聚焦盘活易迁群众的耕地、林地、宅基地,实现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推动易迁群众实现由农民向市民、产业工人的转变。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