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新闻 > 法制新闻 > 2018(北京)检察诗会采访笔记:守望检察人的精神高地
  • 2018(北京)检察诗会采访笔记:守望检察人的精神高地

    时间:2018-12-15 17:32:09  来源:正义网  作者:毛亚楠

    守望检察人的精神高地

    ――放歌新时代・2018(北京)检察诗会采访笔记

    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著名诗人商震

    《诗探索・作品卷》主编、著名诗人林莽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诗人臧棣

    90后诗人戴潍娜

    诗会举行主题“寻找那一抹诗意的蓝”的“检察诗群”作品研讨会。

    素来严肃的检察人拿起了话筒,对着大屏幕深情吟诵自己写的诗歌――这种侠骨柔情、诗情画意的一面发生在12月8日这天。

    由检察日报社主办,方圆杂志社、检察日报社文艺副刊部承办,广东省清远市检察院、广东省博罗县检察院、四川圣泽建设集团协办的“放歌新时代・2018(北京)检察诗会”在北京的西山脚下举行。来自全国各地检察机关的百余位检察诗歌作者、诗歌爱好者和嘉宾参加了诗会――检察人以诗歌的形式,讴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讴歌检察事业的辉煌历程,向40年一幕幕难忘的岁月致敬。

    向四十周年致敬――火热生活里的内心写照

    四十年的历程是一个令人骄傲和回味的过程。四十年时光里,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有当初的少年郎,发际线已渐退;有当初的检察制服小姐姐,青丝已成雪。回顾曾经的春华与秋实,一个个平凡而真实的检察故事历历在目,这里面有他们全部的才智与心血,也有他们的坚守与承担。

    而好的诗歌是火热生活里的内心写照――所以,东方的狂欢节上,彝区的检徽被火把照亮,“心声把黄昏歌到皎洁/彝红旋转/检徽/嵌亮火把的颜色”(刘红立:《火把节》);所以,才会有像“张晓荷”一样的检察官,“每天拎着条款/泡在水里/被她捡到书里的/是烂掉的藕/坏掉的蓬/这需要好体力和一双好眼睛/a但是她不怕/她知道荷塘边住着父母/儿女/她的一个闪失/就会让病害肆虐/草木杂生”(崔友:《张晓荷》);所以,我们才知草原检察官的日常是,“我们付出忠诚/二万二千平方公里的草原/故乡,就小了/牧民和检察/只差一个蒙古包的门槛”(清明:《致草原检察官》);所以,“检察蓝”才如此沁人心脾,“天蓝蓝海蓝蓝/水天一色蓝世界/凤凰花开激情燃”(兰忠平:《蓝》)……

    不仅如此,他们还用新古体诗的平平仄仄,铿锵有力地表达对检察事业的钟情,将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司法改革、反贪转隶,机构改革的变化融进遣词造句间,诗风有力,凝聚人心、提振士气。“拨乱知须督法正/为问公平持节”“不辞四十青春血/迈新程/服从改革/再从头越”(傅坤:《贺新郎・致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尤谨慎/疑点复查询。错案必究无首鼠,无疑当作释明文/目下无断无尘”(刑光旭:《双调望江南》)・……也许,平仄和音韵并没有那么专业和考究,但,字句间的风雷击鼓,是他们对正义的崇拜和追逐。

    检察诗歌魅力――用诗意讲好检察故事

    检察诗人的脱颖而出,引起文坛关注的目光。作家莫言曾为苗同利诗集作序,赞誉他是“草原歌者”;作家李洱从诗人邰筐诗歌中读出“诗人纤细的内心”,“他的抒情是用反讽的形式表达出来的,或者说是通过反抒情的自我书写来达到抒情的效果”;而作家梁平认为刘红立的中年写作属于“后发制人”,“留给诗坛不一样的记忆”;诗人、评论家霍俊明则从老信的近期诗作中看到诗人的“自省能力和盘诘精神”。

    诗人臧棣读过检察诗人的作品后,这样表达自己的感受:“把诗歌放到检察文化大局中研究和谋划,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心胸和情怀。诗人是时代的歌者,也是文化的重要建设者,国运昌则文兴,文兴则诗兴”。这几年,通过各种渠道,臧棣了解到检察诗歌的创作很红火,“以前提起检察系统,我知道的诗人很有限,但现在我对诗人刘红立、苗同利、老信、见君、叶菊如、周玲、崔友等诗人已经非常熟悉,他们的诗歌已经在诗歌界慢慢引起反响”。

    本届检察诗会是全国检察机关的首次诗歌盛会,5月份开始筹划并向全国检察机关征集诗歌。诗会征集到732份作品共2100余首诗歌作品,在此基础上,评选出40首优秀作品。关于40首优秀作品的评选,本届检察诗会秘书长邰筐作了这样的陈述:庆祝改革开放暨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年,是定下40首诗作为优秀作品篇数的唯一理由;有112位作者的160首诗收入《正义的花朵》诗集,这是产生40首优秀作品的基础;优秀作品初选,除了考虑诗作的水准之外,还有一定的地域性考虑;而定评时,全由评委各抒己见。

    “2100多首诗中,优美的诗句频频跳跃闪现,评选出40首优秀作品,很难关照全面,只是花开一瓣,相对而已。”邰筐表示。

    目前全国检察系统活跃着近千名诗歌写作者,他们的作品频频在《人民文学》《诗刊》《星星》等刊物上发表,近期《诗探索》和《诗歌月刊》还专门推出了检察诗人专辑,有5位检察诗人获得各种重要诗歌奖项,引起诗坛的关注。

    检察诗歌创作的活跃,引发了人们对检察文化建设的思考:

    ――检察题材诗歌是有魅力的。要让检察诗歌插上翅膀,传播咏唱,抵达人心,引发社会共鸣;

    ――诗歌是精神的高地。要用检察诗歌讲好检察故事,展现检察风采,共同守望检察人的精神高地;

    ――一支充满文化活力的检察队伍,它的事业一定是充满活力,有远大前程的。

      “检察诗群”阐释――提升和引领检察诗歌创作

    在主题为“寻找那一抹诗意的蓝”的作品研讨会上,人们以“临沂诗群”“昭通诗群”“燕赵七子”“甘肃八骏”为例,引发了对“检察诗群”概念的热烈讨论。

    臧棣认为,一个后劲很足的“检察诗群”已然形成,并表示“检察诗歌崛起作为一种现象值得关注,值得研究”。

    诗人哨兵认为,“检察诗群”的概念是成立的,“因为这些作品更多的是以检察人的身份,介入到诗歌里来”,“检察人公平正义、严格理性的思维方式同艺术追求极致、追求大义和大道之间是殊途同归的”。他希望检察诗人们今后创作不要太拘泥于身份,从而加大语言表达的自由度,“莫言在《一生恋爱――献给马丁・瓦尔泽先生》一诗中写得很好,往往是‘正因为我不知道要讲什么我才有可能讲出点什么’”,哨兵说。

    作家刘汀谈道,参加这次检察诗会,让他对“蓝色”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前蓝色就是颜色,但现在我对‘蓝色’有了‘职业共同体’的认识”。他强调,“对检察诗人来说,有必要形成诗歌的共同体,这样的‘共同体’会让我们有归属感,让我们写诗有个起点,因为检察人的身份能够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一些路径……”

    诗人林典十分赞赏检察人用诗歌的方式表达日常,这让他从检察人“四方”周正的形象中发现了诗歌的“圆”。见君在《神秘的树林》中写道,“站在雨地里/那个一只胳膊的人/在研究完自己的掌纹后/走到那片树林的东南方/用石头/堆起自己的坟”,“每一棵树都在忍着疼/一点点地/从大地上/拔出自己的根”。这种独特的视角以及字句营造出的神秘氛围吸引了林典。

    诗人戴潍娜是检察诗人们的老朋友。此次她从历史的眼光去阐述“检察诗群”的意义,“历史上每一个文艺交替时期,永远不是一个个体去取代一个个体,而是一个群体去取代一个群体。这样的群体,极擅长跟随时代步伐,思想上又极其摩登,他们的群体性格和命运以及他们的趣味能顽强地渗透到一个时代的精神当中去,最终成为某种意义上方向的引领者”,戴潍娜认为,“检察诗群”应该是这样的一个群体。

    她同时还认为,检察同诗人之间,或许有着天然的血缘联系。“诗歌就是终极的正义,诗歌在古代是可以判案的,甚至可以推翻一些冤假错案,彰显法律精神。检察和诗人联系在一起,对于我而言,是既陌生又必然的”。

    诗会上,一本诗集《蓝》摆在桌上。面对这本检察诗人十四家的合集,戴潍娜读到了诗人独特语感,“我从诗人邰筐的作品中看到了一种荒诞的悲伤感,从诗人刘红立创造的意境中看到语言就像快速切换的镜头,诗人陈安辉拥有对古典的对自然的追慕,见君的诗歌强调对话性,而吕卫红虽然描写的是日常,但却能在不经意之间咬你一口……”

    在诗歌微信公众号兴起之初,“朗诵爱情”公众号就网罗了一批检察诗人。其创办人老信对“检察诗群”也作了自己的阐释:一个诗群要在“独立和孤独”之间找到平衡点。独立的特质是一个诗群存在的理由,但诗群不能把自己孤立起来。他认为,“检察诗群”应该是开放的,在开放中保持独立的特质,在开放中把检察诗歌创作鼓动起来,提升和引领检察诗歌创作。

    图片摄影:程丁 张哲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