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新闻 > 社会评论 > 灵渠:贯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 灵渠:贯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时间:2018-08-21 18:58:4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光明日报记者 周仕兴

    清晨,迎着桂花浅浅的幽香,微风泛起阵阵稻浪。秀美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之间,一道水渠蜿蜒流淌。

    那潺潺的清水,悠悠流淌过2000多年的岁月沧桑,历经烽火硝烟的洗礼,被清澈爽滑的柔波拥抱着、轻抚着,静谧淡然。

    遥想当年,始皇帝嬴政兼并六国后,为统一岭南,成就千秋统一大业,特命监御史禄督率士兵、民夫在今广西桂林兴安境内的湘江与漓江之间修建一条人工运河,以转运粮饷。

    公元前214年,灵渠凿成通航,秦兵势如破竹攻克岭南,随即设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将岭南正式纳入秦王朝版图。灵渠成就了秦始皇建立“大秦帝国”的梦想,实现了大中华的大统一和中原文明与岭南文化的大融合。

    灵渠:贯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2018年8月14日,广西桂林市兴安县灵渠成功“申遗”后景观航拍(灵渠引水口)。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灵渠联结湘江与漓江,贯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成了连接中原与岭南的重要纽带,构成了遍布华东华南的水运网,对促进中原与岭南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

    灵渠干渠包括北渠、南渠两段。北渠长3.25公里,导水仍入湘江下游。南渠长33.15公里,穿越分水岭流入漓江。主体工程由铧嘴、大天平、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水涵、陡门、堰坝、秦堤、桥梁等部分组成,尽管兴建时间先后不同,但它们互相关联,成为灵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000多年来,灵渠一直是岭南地区与中原交通往来的战略要道。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灵渠也是历史悠久的灌溉工程。20世纪30年代,桂黄公路和湘桂铁路相继通车后,灵渠才完成水运的历史重任,转而主要肩负起水利灌溉的新使命。

    目前,灵渠总灌溉面积达6.5万亩,灌区覆盖兴安县的5个乡镇、186个自然村,受益人口5.9万多人。灌区除种植水稻外,还有葡萄、柑橘、草莓等经济作物,农业年产值约13.16亿元。

    灵渠的灌溉方式,主要有自流和提水两种。渠堤上的水涵就是灵渠自流灌溉的引水口。在渠低田高的地方,则普遍使用筒车、龙骨水车等提水灌溉,20世纪60年代则改为水轮泵提水灌溉。

    在一些渠段,建有堰坝来壅高水位、控导水流,一方面能够蓄引渠水自流或提水灌溉,同时还留有船只通行的“堰门”。后来随着灵渠水运功能的消失,这些堰坝也转变为完全的灌溉工程。

    千百年来,灵渠为桂北地区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渠内清水千年流长,渠外农田五谷飘香。

    历经不懈努力,灵渠荣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圆了兴安人多年的一个梦。“灵渠代表了中国乃至世界古代水利工程的最高科学与技术成就,是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的水利遗产。兴安人民始终致力于灵渠的保护与利用,力求充分发挥灵渠在发展中的文化价值。”兴安县委书记黄洪斌表示,“我们将持续推进灵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让灵渠进一步走向世界。”

    “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灵渠,历经千载而不朽,正绽放着更绚丽的光彩。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19日 10版)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