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新闻 > 社会评论 > 万家团圆 祝福祖国
  • 万家团圆 祝福祖国

    时间:2019-02-07 20:01:4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新春走基层】    

    脱贫路上又见春光

    光明日报记者 尚杰   

    “这几年,俺们张庄村一天一个样,变化可真大!”春节前夕,河南省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平日话不多的闫春光一边拽着记者往家走,一边说着村里这几年的变化。

    公交车通到了村门口,自来水、天然气通到了家里边,水泥路通往家家户户,免费WiFi也覆盖到了全村。

    闫春光说,去年他养了一万只蛋鸡,每天能产1000斤鸡蛋,郑州、开封的客户上门来收购,价格也算平稳,算下来一年净赚30来万。

    5年前,闫春光还是村里的贫困户。他高中毕业后,外出打工没有赚到钱,回家养鸡又碰上了禽流感,上有年迈的奶奶,下有嗷嗷待哺的两个孩子,日子过得很困顿,人也提不起精神。

    这种情况很快有了转机。闫春光回忆:“现在还记得,那是2014年3月17日的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家里,他到厨房掀开锅盖看俺们吃的啥,又拉着我奶奶的手聊家常,细细地问致贫原因,鼓励我多想办法、早日脱贫。”

    闫春光说,县里派出帮扶队员进行技术指导,又提供了5万元无息贷款,他重新养鸡,饲养规模从2000多只扩大到了1万只,不仅脱了贫,还成了附近小有名气的养鸡专业户。

    村党支部书记申学风告诉记者:“总书记从春光家里出来,坐在村部里,听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谈了一个多小时,最后叮嘱我们,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牢记这一嘱托,张庄人下大力气发展产业。做大种植,陆续建成170座果蔬大棚,种的哈密瓜头茬上市,4个瓜装成箱能卖200多元;尝试养殖,流转300亩滩涂地搞白对虾养殖,亩均收入上万元;引进一家菌类上市企业落户村里,吸纳就业200多人,人均月工资2500元以上;实施“巧媳妇工程”,吸纳112名妇女手工制作张庄布鞋,每双布鞋收入180元。

    更让村民没有想到的是,张庄还能吃上“旅游饭”。申学风说,张庄村地处九曲黄河的最后一道弯,是兰考县最大的风口,在这里,焦裕禄找到了治沙办法,打响了治沙第一枪。

    兰考县挖掘出了张庄村的地理优势和政治优势,在村里建起“四面红旗纪念馆”、“焦裕禄精神体验基地”和农村干部培训中心,2018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培训学员30多期3000多人。游客多了,人气旺了,村民们把闲置的农家院改造成民宿,40多家“农家乐”搞得红红火火,村民足不出户腰包就鼓了起来。

    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兰考县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建档立卡时的10%降至0.74%,成功兑现了“三年脱贫”的庄严承诺,正朝着“七年小康”的目标迈进。

    而“守着焦裕禄精神这笔财富,为什么50年后兰考经济依然落后”的“兰考之问”,也因“兰考之变”彻底成了历史。

    新年俗里话北京

    光明日报记者 郭超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这是老舍散文《北京的春节》里的话。文中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俗画卷,展现了新社会移风易俗的面貌。如今,北京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传统与时尚相交融,是北京新年俗的一大特色。

    逛庙会是老北京过年的重要娱乐活动。如今,地坛、龙潭、厂甸、大观园等庙会依旧是人们年节时游玩的好去处。大年初一早上8点多,于女士就和家人来到了地坛公园门口,这里是北京过年最热闹的地方之一。庙会的门票是于女士和家人在春节前一周在手机App上抢到的。北京市通过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的方式,向市民免费发放了30万张庙会门票,涉及12个庙会或文化活动。

    早上8点半,地坛西门外锣鼓喧天,舞狮花会拉开地坛庙会的序幕。仿清祭地仪式是历届地坛庙会的保留节目。早上9点整,方泽坛内响起悠扬的中和韶乐,在“文武百官”和“侍卫仪仗”簇拥下,身着龙袍的“乾隆皇帝”从轿子上下来。沿石路和台阶,缓步登上方泽坛,“跪——拜——”随着祭祀官的口令,“乾隆皇帝”行三拜九叩礼,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同时“八佾舞”起,八音齐鸣,古乐悠扬,云罗伞盖,旗幡招展。

    祭地表演既把清代祭祀的基本仪式呈现给观众,又去除了许多繁文缛节,像一堂生动的传统文化课堂。

    故宫文创产品首次进驻地坛,是今年地坛庙会最大的亮点之一。“宫廷娃娃”系列、“千里江山”系列和“纸胶带”系列等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下午,于女士和家人又来到了龙潭庙会,冰雪嘉年华是今年的主题。2022年北京将主办冬奥会,许多老百姓体验冰雪运动的兴趣大增。这次龙潭庙会有雪山冲浪、雪地坦克、雪地摩托、雪地飞碟、冰上自行车和龙潭号列车等项目,让游客充分体验冰雪活动的乐趣。

    如果您觉得年味儿淡了,不妨走出家门,到北京的庙会上体验一下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冰雪运动的快乐。

    围炉思年话变化·春节西湖看旅游

    光明日报记者 赵明昊

    正月初一,立春翌日。清晨早起,漫步西湖边,虽见游人寥寥,但感昨夜喜庆祥和的余波尚存,整座城市似乎仍在回味除夕欢宵。立足断桥远眺,湖边淡烟垂岫,江南寒色将尽。

    如今的浙江杭州已是“四方万姓,不远千里,快睹盛事”。2018年,超过1.8亿人次游览了杭州,最热门的旅游线路即为西湖、清河坊、西溪一途,最受欢迎的文化旅游景点也大多在西湖周边如雷峰塔景观等。在旅游总收入3589亿元中,文娱板块增幅最大,达到63.29%。有机构预测,今年春节长假国内出游热度将明显高于去年同期。

    随着我国经济稳中向好,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节庆旅游有了更多样的价值取向。走马观花、景点拍照、狂热购物的自然少不了,但意在陶冶性情、增长见识、休闲康体的文化之旅增长更多。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于社会整体而言,不仅有助于经济进一步繁荣,极大地丰富本地人的文化生活,提升文化品位和生活品质,于游客而言也可以在饱览山川壮美、名胜古迹,了解民俗、历史之后,自然生发出对祖国的热爱,对于社会共同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说话间,走至西泠印社。这一隐蔽山麓的“天下第一名社”,自清光绪三十年起,即本着复兴印学为己任,秉持高尚节操,至今已成为我国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久、影响最广的学术团体,并在艺术创作、保藏文物方面取得辉煌成就。近年来,在我国文化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西泠印社的文化品牌逐渐衍生出特有的商业模式,艺术品产业链不断延伸扩大。盛名之下,凡来西湖游览的人,必要去小园子里走一遭,感受其书香风韵和怡人风景。莲池、柏堂、印廊、石阁,细细观赏、闭目回味,在清净安谧中只觉已与自然相容相和不愿离开,唯有带走一盒印泥,聊慰“附庸风雅”之情。

    时至正午,游人渐如织。

    暖企行动助推民营经济谋新篇

    光明日报记者 罗旭   

    春节前夕,广东省东莞市处处花繁叶茂,充满生机。

    “一直以来,东莞市委市政府都给予民营企业贴心服务,特别是正在进行的暖企行动,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创新发展的信心。”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丰礼对记者说。

    吴丰礼提及的暖企行动,是东莞在2018年12月底启动的对企服务活动。主要包括精准政策推送、问卷调查、政策宣讲活动以及重点企业实地走访等活动,旨在打通国家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2018年12月29日,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维东带队赴企石镇开展暖企活动。在走访中,梁维东表示,东莞始终坚定不移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发展,营商环境将越来越好,希望企业坚定发展信心,不断提升研发水平,扎根东莞做强做大。

    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在东莞,民营经济更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8年10月,东莞市统计局发布了改革开放40年东莞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数据显示,在新口径下,2017年民营经济增长到97.46万户,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49.3%,纳税总额1397.50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比重达到69.5%,成为东莞税收的最大贡献者。

    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张冠梓介绍,为了帮助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东莞市委市政府出实招、用实劲,不仅推出“非公经济50条”,还陆续出台扶持民营企业“走出去”的系列创新政策,大力推行“莞货全球行”。正在进行的暖企行动更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高效促进企业发展为目标,为在莞民营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东莞暖企行动内容丰富且实用性强,引来民营企业纷纷点赞。东莞伊卓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卓表示:“有党委政府保驾护航,我们有信心用好用足利好政策,扎根东莞创新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

    《光明日报》( 2019年02月06日 01版)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