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新闻 > 社会评论 > 看是一幅画 听像一首歌——“第三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侧记
  • 看是一幅画 听像一首歌——“第三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侧记

    时间:2018-12-18 17:26:3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艺境观象】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间,中国发生了举世瞩目、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深深融进了中华大地每一个民族的日常生活中,也体现在画家们倾注心血、由心而发创作的作品里。近日,“第三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一幅幅极具民族风情的作品为往来观众呈现了中国各民族的生活面貌和情感温度。展览共展出作品258件,其中油画130件,中国画128件,皆是从全国征集到的6000余件作品中经过初评、复评两轮评选,最后精选出的佳作。

    看是一幅画 听像一首歌——“第三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侧记

    声声迎(油画)杨潇湘

    看是一幅画 听像一首歌——“第三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侧记

    和谐家园(中国画)郭彩霞

    中国民族美术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饱含丰富的文化和精神内涵,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与丰富性的体现,也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历史、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表征,其中蕴含着优秀的民族文化基因以及推动当代美术发展的潜力,值得我们去研究、学习和传播。

    新中国成立后,民族美术开始受到重视,一大批画家开始关注少数民族的文化形态,并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写生。20世纪50年代的全国美展上涌现出了许多民族题材的优秀美术作品,如董希文的《千年的土地翻了身》、潘世勋的《我们走在大路上》等。到了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大地,国家更加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美术家们孜孜不倦地从各民族文化中汲取养分。陈丹青的《西藏组画》、韩书力的《邦锦美朵》等作品皆是在这一时期全国美展上获奖的佳作。

    看是一幅画 听像一首歌——“第三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侧记

    丝路长歌(中国画)刘岩峻

    看是一幅画 听像一首歌——“第三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侧记

    吉祥八廓(油画)林应杰

    看是一幅画 听像一首歌——“第三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侧记

    高原之歌(油画)曹征

    “第三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是在前两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对全国民族美术题材作品的又一次大检阅。展厅中的许多作品立足于少数民族的历史、风俗和现实生活,关注各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各个角度展现了改革开放40年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每幅作品就像是一首歌,让人印象深刻,回味无穷。

    中国梦·民族情

    作品《中国梦·民族情》中,藏族小男孩斜挎书包,背后的新建房屋错落有致,与远景的天空连成一片,以多边形色块构成的画面极具现代气息。“宇航员这么复杂的装备真是难画。”几名小观众凑在一幅画前三言两语,描绘高精尖科技成就的作品简直是他们的最爱,作品《千年圆梦》热情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画家运用大面积重色反衬航天设备上的金色材质,画面虚实相生、疏密有度,满怀作者对祖国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强军梦支撑中国梦,作品《精神》为观众呈现了中国自主研发战斗机的生产、组装画面,对称的构图和硬朗的线条为画作增添了不少阳刚之气,令人心生敬意。《筑梦曲》《放飞梦想》《天边有我美丽的梦》等作品皆从画家的文化背景和成长经历出发,真切反映了个体视角下五彩斑斓的时代图景。

    看是一幅画 听像一首歌——“第三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侧记

    南塘风情喜事多(油画)李比道

    看是一幅画 听像一首歌——“第三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侧记

    苗韵(中国画)张文利

    午时圩上人正忙

    少数民族妇女们卸下箩筐和扁担,席地而坐,享受着午时的温暖阳光,作品《午时圩上人正忙》巧妙地捕捉了这一场景,画中人物三三两两分组排布,在兼具情节丰富性的同时,实现了构图的平衡。劳动者是美术创作永恒的主题,《套马的汉子》《集日》《鼓棹渔歌》……各行各业正在忙碌的人们,在画家的笔下尤显可爱。作品《查干湖冬捕系列之一》将观者的视线聚焦在画中捕鱼者的身上,黑白的强烈对比彰显了天气的寒冷,和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形成了强烈反差。作品《清晨》中,采花女们早已将鲜花装满整个背篓,她们或面带笑意,或用手拭去额上的汗水,新鲜花朵的清香似乎也透过画纸,扑面而来。

    和谐家园

    “和谐号”前,奶奶背着孙子,母亲抱着婴儿,一家老小的藏族服饰打扮和脸上洋溢的喜悦笑容引人猜想:这一家子或许是刚到本地旅行的游人,又或是正准备乘车返程的归人,作品《和谐家园》色调温馨,构图饱满,通过讲述平常之事,传递质朴之情。改革开放以来,科技成就对人们生活的改变不仅是宏观的,也是细微而无处不在的,身穿华丽民族服饰的瑶族姑娘,骑着摩托车,穿梭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无疑会成为街头巷尾最靓丽的风景,作品《瑶女进城》以工笔画细腻的造型手法为观者呈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引人思考崭新时代里人们诸多生活习惯的与时俱进。此外,《幸福之家》《草原的记忆》《幸福来敲门》等作品采撷了生活中最质朴而温情的瞬间;《多彩童年》《多梦年华》等作品则是画家们对于童年、青春、成长的诠释,也是美好时代里孩子们茁壮成长的最佳写照。《彝家婚礼》《畲女之老屋有喜》《出嫁歌》《南塘风情喜事多》都是描绘少数民族婚庆场面的作品。《畲女之老屋有喜》展现了新娘在本族女孩的簇拥下梳妆打扮的场景,画家在刻画新娘时使用了大面积红色,而红色是喜悦的象征,也是画家胸中涌动情感的张扬表达,新娘端坐画面中心,微笑的面庞述说着心中细腻的情思。

    看是一幅画 听像一首歌——“第三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侧记

    长歌翩影后人来(中国画)陈继海

    丝路长歌

    丝绸之路绵延不断,传承至今,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纽带。作品《丝路长歌》里,身着蒙古族服饰的旅人和骆驼队相伴而行,与远景的高架列车相互呼应,交通工具的并置、对比,为画面增添了叙事趣味和空间层次,民族传统纹样的大面积使用更是让作品装饰感十足。琥珀、绿松石、红珊瑚,这些缤纷的饰物点缀着作品《丝路·祈福》中的少数民族少女,她身后的壁画纹样与其身上的纹饰浑然一体,展现了民族文化的审美意趣。纵横交错的公路,拔地而起的高楼,如果你的眼睛距离《丝路建新城》的画面够近,就会惊讶地发现里面隐藏着的纷繁复杂的细节,密集的表现元素需要耐心经营和细心刻画,画家用红黑二色塑造物象,强烈的视觉张力直抵人心。

    今朝多壮丽

    “师古人不如师造化”,祖国的大好河山是画家创作灵感的源泉。作品《今朝多壮丽》并不直接表现山河的壮美景致,而是将关注点集中于一群登山爱好者身上,他们手持登山杖,肩扛相机,像是刚刚登上山顶,激动地望向远方,神往的表情将观者的思绪引向画外,让人遐想无限。作品《高峡幽谷》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与西方素描的明暗塑造相结合,近实远虚的处理方式极大拉伸了画作的内部空间,构成了缥缈、灵动的视觉效果。《太行情韵》《水乡新韵》《大瑞初晓》《山野汽笛》都是略带俯视角度的作品,画家们或大笔写意,或精雕细琢,但都在还原自然造物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个性与风格。

    我要放声歌唱

    改革开放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展览中,画家们通过描绘各民族人民载歌载舞的欢腾之景来表达喜悦的心情和对盛世的礼赞。作品《我要放声歌唱》的画面看似粗犷放逸,其实温婉细腻,画家弱化了对画中人物形象的写实刻画,注重意境的烘托和营造,当具体形象不再占据视觉通道的时候,画面背后的音律也就随之入耳了。相较大多色彩艳丽、喜庆的作品,《云端·天籁》的色调简洁而朴素,画面中,少数民族少女对着远方吟唱着家乡的曲调,画家有意将画中物象都变为沉静的灰色调,色系的调整似乎也改变着传入耳中的音色,使之悠远绵长,余音绕梁。作品《芦笙舞》里,芦笙演奏者身着民族服饰,卖力地为观众表演,从乐手鼓起的腮帮和手上冒起的青筋可见乐器吹奏之难,此起彼伏的音乐声和欢笑声充斥着整个画面。《三月的歌》《敬酒歌》《幸福的歌声》《盛世欢歌》等作品皆展现了各民族多样的文化面貌,表达了人们喜悦的心情。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民族美术创作得到了很大发展,民族题材的美术创作成为当代中国美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当代中国美术创作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少数民族地区美术创作队伍也得到了空前的培育和发展,这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中国美协民族美术艺委会副主任谢麟表示,民族美术双年展的举办,就是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美术创作成果的学术平台。它增加了全国美展的丰富性,为广大以民族题材为创作内容的各民族美术家提供了展示的机会。

    此次参展的画家有的是见证改革开放40年变化的中国美术中坚力量,有的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起来的新生一代,他们怀揣着自己对于青春、梦想和时代的独到理解,从各自的视角切入,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完成了心中对于美的追求以及对当下时代的描摹和赞颂。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徐里表示,民族团结与国家的发展密不可分,改革开放40年来,民族美术创作的发展增强了民族的文化自信,成为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促进力量,希望借由此展激发更多美术家的创作热情与情感共鸣,为中国民族美术的宝库注入源源不绝的生命力,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作出积极贡献。

    (光明日报记者 荣池)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16日 09版)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