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新闻 > 社会评论 > 创优创新不断突破是上海制造的底色
  • 创优创新不断突破是上海制造的底色

    时间:2018-09-18 17:53:4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作者:蔡闯

    “上海制造”曾是国人心目中“精品”的代称。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永久牌自行车、金星钢笔、海鸥照相机以及从上海迁京的红都、造寸服装等,给普通人的生活增添了难以名状的欣喜,让无数家庭把寻常的日子过成了节日,以至于有人不惜用尽数月积蓄去抢购。

    今天,我们迎来了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上海制造也已经向大飞机、工业机械、电子电气、生物医药、文创产业、品牌消费等高端制造业大步跨越。尽管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至少从感觉上,上海制造的比重在下降,但其在中国制造版图上的龙头地位仍然突出,特别是它长期积淀的精神内涵依然夺目而动人,而其本身对突破与创新的追求更显示出与时代同舞的勃勃生机。

    创优、追求极致是上海制造的首要特色。上海人有本事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大到航空航天,小到旗袍上的一粒扣子,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铸造了上海制造的过去,也影响着它的今天和未来。

    20世纪初,与阮玲玉有过多次合作的导演费穆,在编导影片《人生》的时候,特意要求美工设计了一个三个工匠打铁的画面。费穆说:“人生是个大烘炉,每个人的灵魂,在烘炉里锤炼,坚强的成了武器,软弱的被烧成灰烬。”从黄浦江边的江南小县城到太平洋畔的世界大都市,上海经历了一个波澜壮阔的筑城、铸人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铸造人的精神显然是第一位的。自开埠起,上海集聚着长三角甚至全中国的人才,并以最大的开放限度迎接全世界的挑战与对比。不自觉不经意间,更忍耐、更包容、更积极的态度和对细节的讲究、对自己对他人的尊重成为这座城市的性格。上海制造是这种性格的产品,也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上海制造的优势不仅仅体现在物质产品上,更体现在对前进路径的探索、对思路方法的研究、对机制体制的创新上。曾引起巨大反响和热烈讨论的“星期日工程师”现象就发端于上海市奉贤区。改革开放之初,一位年轻的工程师,利用休息日到乡镇企业服务,靠自己的技术能力使一家小厂起死回生。这位工程师应不应该领取报酬?科技人员能不能兼职?业余劳动的收入是否合法?一时间众说纷纭。此事经《光明日报》报道后,引起全国范围的广泛讨论,极大地促进了科技人员与市场的对接,也提升了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认识水平。从此,星期日工程师堂堂正正地出现在长三角,也出现在全国各地。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对产品的苛求、对市场的进取,倒逼形成理念制度的突破,是上海制造的又一大贡献。

    正视不足,对标先进,提升自我,是上海制造的第三个特点。在上海市质监委日前发布的《上海市质量状况白皮书(2018年)》中,既明确指出上海在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指数等方面保持全国第一,也直接揭示出对标国际一流城市,上海部分重要消费品合格率不高、企业品牌效益有待提升等问题。有关负责人表示,对比纽约、东京、巴黎、伦敦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上海标准”容量还须进一步扩充,“上海品牌”优势还须进一步彰显,上海制造大有可为。既报喜也报忧,看到成绩更看清短板,特别是对准世界一流建立参照系,永远向最高水平看齐,这是上海制造不断前进、不断突破的动力所在,也显示出上海制造的自信心。

    2017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发表讲话,要求上海解放思想,勇于担当,敢为人先,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开放,引领创新驱动,不断增强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习近平总书记希望上海的同志们继续按照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在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上有新作为,在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有新作为,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上有新作为,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有新作为。

    历史上的上海制造有其自然形成的原因和环境,今天,它承担着更多的使命、担当与责任。解放思想,勇于担当,敢为人先,上海制造不仅仅是上海的名片,更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鲜活样本;不仅仅是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更是大国复兴的旗帜和羽翼。

    2300多年前,中国哲学家庄子这样描写一只向大海飞去的大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今天,我们看到了这座从东海之滨再度腾飞的城市,绝云气,负青天,前所未有地冲向新的高度。上海制造,必将在新的腾飞中写下更加灿烂的历史乐章。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16日 06版)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