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新闻 > 社会万象 > 工科到思政课到辅导员 他恨不得捕捉学生每一刻
  • 工科到思政课到辅导员 他恨不得捕捉学生每一刻

    时间:2019-03-20 16:08:32  来源:  作者:

    从工科转到思政课,从专业教师到辅导员

    恨不得捕捉学生每一刻成长动态

    和竺建江一样,王玉芬也在18日的这场座谈会上。当时,王玉芬并不知道有这一环节,感到很惊喜,手心一直微微出汗。她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还很激动。

    今年51岁的王玉芬现任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党工委委员、学生事务部部长,从事专职辅导员工作已经10年之久。

    1994年,她拿到了西安交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6年,来到浙大,成为电气工程学院的一名专业课教师。

    王玉芬的微信朋友圈里,几乎全是与学校、学生息息相关的动态,从带队军训到学生参加比赛,她恨不得把学生每一刻的成长动态都捕捉下来。好多她教过的学生都是她的微信好友,并常常为她点赞。

    2016年5月20日,王玉芬收到一束粉色的玫瑰花,附赠一张贺卡“感谢王老师的关心照顾,祝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原来,花束和贺卡是她刚毕业一年的学生送的。

    作为浙大本科毕业以专业第一成绩保研至本校的郑同学,却在临近硕士毕业时遇到了难题。导师希望郑同学发表期刊论文,可期刊论文的审稿周期长,眼看着快要毕业了,论文还没发出来。郑同学心急如焚,有一天晚上,甚至独自去北高峰散心没有回寝室睡觉。“有些学生本科课程成绩很优异,但做科研时有点困难,这很正常。”王玉芬对郑同学表示充分理解,并数次和他及他导师沟通,终于使得导师同意让郑同学发会议论文。最终,郑同学顺利毕业并走上工作岗位。

    就是因为喜欢和学生打交道,2009年,王玉芬选择从专业课老师转变成为一名研究生思政工作者。她希望能和学生一直在一起,用她的学科背景引导学生成长。但是同时她面临的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工科背景的她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但显然,她是一个不惧挑战的人,“与专业教师的工作相比,辅导员工作更激起了我的斗志。”

    2016年,王玉芬成为浙大海宁国际校区的第一个辅导员,开始探索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与此同时,她开始担任了本科生《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授课老师,摸索出了自己的授课方式。

    为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她经常邀请专家来进行专题讲座,帮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国家发展战略和国际国内形势。在上学期,她就邀请了浙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吕有志,就中美贸易摩擦进行了专题讲座,邀请了海宁市委书记朱建军做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成就专题讲座,还邀请了浙大海洋学院的陈鹰,对海洋强国战略做专题讲座。

    2018年,王玉芬获得了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全国只有十人获此殊荣。

    参加完这次座谈会之后,王玉芬倍感振奋,也深感重任在肩,“做好国际校区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他人,提升年轻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素养,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同时,向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本报首席记者 王湛 通讯员 刘苏蒙 周诗懿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