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新闻 > 社会万象 > 12年拍摄3000张照片 北京大妈用相机记录公交车变迁
  • 12年拍摄3000张照片 北京大妈用相机记录公交车变迁

    时间:2018-11-13 18:16:42  来源:  作者:

    北京大妈用相机记录公交车变迁

    大1路、397路、青年先锋号……从1996年开始,家住天桥街道香厂路社区的李祝江阿姨先后拍摄了3000余张照片,涵盖了不同时代北京城的公交线路。为了拍摄这些照片,李阿姨经常顶着星星出门,迎着月亮回家。家庭条件不宽裕,她和丈夫就把工资里的一部分省出来,作为买胶卷、洗照片的“专项资金”。

    这些照片尽管在拍摄技巧上存在诸多不足,然而已经67岁的李阿姨却乐此不疲地更新着自己的“图片库”。前不久,李阿姨又开始了新一轮拍摄,她坦言,等拍完这一轮,准备把所有照片再系统整理一次,争取在社区再办一次展览,让老街坊和年轻人看看20多年来北京公交的发展。

    大1路、397路、青年先锋号……从1996年开始,家住天桥街道香厂路社区的李祝江阿姨先后拍摄了3000余张照片,涵盖了不同时代北京城的公交线路。为了拍摄这些照片,李阿姨经常顶着星星出门,迎着月亮回家。家庭条件不宽裕,她和丈夫就把工资里的一部分省出来,作为买胶卷、洗照片的“专项资金”。这些照片尽管在拍摄技巧上存在诸多不足,然而已经67岁的李阿姨却乐此不疲地更新着自己的“图片库”。前不久,李阿姨又开始了新一轮拍摄,她坦言,等拍完这一轮,准备把所有照片再系统整理一次,争取在社区再办一次展览,让老街坊和年轻人看看20多年来北京公交的发展。

    为了买胶卷 饭菜改“全素”

    李祝江阿姨和公交车的缘分,要从1996年她因病内退说起。“那时候我才40多岁,因为患上了心脏病,经常心绞痛,没法正常上班,只能办内退,在家休息。”李阿姨说:“我不敢走太多路,经常坐公交,那时就产生了一个想法,要是能把公交车沿途的景色和这些车辆拍下来多好。”

    李阿姨开始了她的拍摄之旅。摆在面前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置办家伙。“没相机啊,我对这些完全都不了解,调焦距也不会,差点儿在起点就放弃了。”就在李阿姨犯难的时候,丈夫神秘地从柜子里翻出一个布袋,掏出一个饭盒大小的宾得相机,李阿姨清楚地记得,相机上落了不少灰尘,用来套在手腕上的带子都已经变糟了,原来“相机是十几年前买的,后来坏了就随手收起来了。”

    找到了“坏”相机,李阿姨和先生马不停蹄地拿着它到百货商店做了“体检”,万幸的是,相机只是因为太久不用而产生了老化:“大概花了40多元钱,把不能用的零件换掉了,镜头、焦距都重新调整,虽然不太灵,也算有了家伙。”

    那个年代,没有如今的数码相机和单反,拍照要用胶卷。可就是一卷小小的“柯达”,在很多人眼中也称得上奢侈品。“我记得那时候一卷胶卷20元,我和先生每个月的工资加在一起不到200元,买一卷的费用已经超过家庭收入的十分之一。”为了拍公交,李阿姨和丈夫每个月固定拿出30元,作为雷打不动的专项资金:“我用胶卷的频率就是两个月3卷,每月工资一到手,就拿出30元锁在抽屉里。”

    李阿姨说,自从买胶卷拍公交车,她家的餐桌上基本就改“全素”了:“那时候是真不敢买肉吃,钱不够。”尽管如今已不用再为买胶卷而勒紧裤腰带,李阿姨却就此养成了不下馆子、少吃鱼肉的习惯:“挺好的,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

    为了拍公交车,遗憾也比比皆是。有一次,李阿姨快过生日了,和丈夫一起在大栅栏商业街遛弯:“正是初夏,我看见一家商店橱窗里有一条裙子,上面有碎花图案,特别漂亮,先生就想当成生日礼物送给我,结果一看标签,90元。”“要不把资金动一动?这月少拍点儿,把裙子买了吧?”面对丈夫的询问,李阿姨思索片刻摇了摇头:“还是别动了,下月发了工资再买吧。”李阿姨说,离开大栅栏的时候她是一步一回头,并且暗下决心,下个月吃咸菜喝粥买裙子。结果,等李阿姨再次来到橱窗前,发现这款裙子已经卖光了:“一打听才知道是限量版,我们走了之后两三天就卖完了。”

    最爱“大1路” 追拍李素丽

    翻开李阿姨的公交车相册,打头的一张就是1996年拍摄的一辆1路公交车,注释中清楚地写着“六里桥北里―八王坟,车长17.95米”。李阿姨说,那时候的“大1路”并没有延伸到四惠站,而是到八王坟就打住了:“其实主要走的就是长安街延线,那时候北京的交通辐射没有现在发达,四惠也没有成为如今都市白领上下班的交通枢纽。”

    “第一次拍大1路的时候,花了3个小时,拍了6张,有3张废片。”李阿姨记得,那天她是4点半出门的,特意抬头看了一眼,有星星:“我也怕早高峰人太多了会把车标、号牌挡住,很难拍全,开始经验少的时候,基本确定要拍哪一趟,都赶头班车。”

    从家赶到天安门东站,李阿姨在站牌子旁边找了一个空当就“猫”上了,随着候车的乘客越来越多,李阿姨感觉自己被挤得挪了好几步。车来了,李阿姨举起相机就是一张,紧接着就被人群带上了车:“我都没瞧清楚就拍了,估计都没照上,相机差点儿掉地上。”李阿姨说,这张废片如今早已找不到了,当时洗出来的时候,照片上有半扇车门的虚影:“比我预想的好,至少拍上了,不过我开始拍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只拍到车门、虚影的情况。”就这样,李阿姨来回坐了3个全程,直到下午1点多还没有斩获,坐在八王坟总站的椅子上,一边摆弄照相机一边喝水的李阿姨引起了调度员的注意:“您需要帮助么?您掉东西了还是找人?”

    面对调度员,李阿姨的第一反应就是藏相机:“我怕人家不让我拍啊,心里犯嘀咕,不敢跟调度员对眼神。”说起第一次的经历,李阿姨的脸上露出无奈的笑容:“听说我是来拍公交的,调度员还给我支招呢,让我先去里面停车的地方拍静态的,再去汽车出发到站台中间的路段拍动态的。”跟着调度员,李阿姨来到了公交车集中停放的区域,看着五六辆大1路,李阿姨兴奋地转悠了40分钟:“我就在那儿找角度,前后侧面,门,举起相机又放下,对了又对,才摁了3张。”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李阿姨慢慢摸索出了一套拍公交的窍门:“能坐着别站着拍,能在高处就别在平面拍,先拍车再拍人。”就这样,3年时间,身背两卷胶卷一壶水的李阿姨把当时北京大大小小的公交线路按照线路图拍了两本。

    慢慢的,李阿姨开始不满足于只拍车辆、号牌了:“只拍车不完整,我还要拍人,乘客、售票员,还有那些车上的好人好事。”一次,李阿姨在拍摄57路的时候,发现一对等车的老夫妻:“都快80岁了,老太太在前,老先生推着她上车,可是老先生脚底下不稳,差点儿摔倒,老太太就回手拉他,这时候售票员和司机下了车,大家一起把两位老人扶到车上又给找了座位。”别看是一件小事,李阿姨端起相机连拍了3张:“这一组体现了老夫妻之间的亲情,也体现了乘务员给乘客的温暖,特别暖心。”李阿姨说,后来她还跟过一次李素丽所在的21路公交车:“我就想拍她一个正脸,可她看到我拍照就躲,特不好意思。”一上午,李阿姨只拍到了被乘客挡住的“半脸”李素丽,提起当年这次追星,李阿姨直言:她很低调,我拍到的那趟车上的乘客,都是微笑着上下车,没有挤蹭、拌嘴,气氛可和谐了。”

    从1996年开始到2005年,李阿姨利用6年时间拍摄了两轮北京公交,她表示,通过这些照片和拍摄经历,切身感受到了北京公交系统的变化以及交通的飞速发展:“以前的公交车大多都是发动机前置,开起来不但噪音大,还不稳定,夏天人一多,四脖子汗流。现在车速快了,有空调,噪音还小。”让李阿姨印象深刻的,还有公交线路的变化:“一九九几年的时候,谁没事去四惠啊,现在那儿已经成了重要的交通枢纽。”

    趁着“年轻” 再拍一轮

    4大本相册、2000多张照片,翻看着自己前两轮拍摄的成绩,李阿姨就像一个在翻看奖状的孩子。“这些都是我的军功章,跟人家专业的没法比,我就图一乐,自己看着高兴。”如今,有了单反,有了存储卡,李阿姨拍摄的脚步却慢下来了。李阿姨一边翻着照片一边说:“为了照顾老父亲,从2012年到现在,6年时间我才拍了1000多张。”

    前不久,在一次社区文化活动中,李阿姨的2000多张照片展出了,几十位老街坊,中年人和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围着照片一边看一边聊:“你们没赶上,那时候公交车就这样,发动机在前面,没空调。”“您拍的真全,397,我坐过,往通州那边去的,好多线路现在都没有了,您这些照片都有历史价值,好好保留。”听着一句句夸奖,李阿姨才意识到自己干的这件事已经不仅仅是玩儿那么简单了:“很多我的同龄人,甚至比我年龄还大的人对公交都有记忆,我觉得我应该继续拍,把日新月异的公交线路拍出来。”

    去年年底,李阿姨把中断的第3轮拍摄又续上了,还是从她最熟悉的大1路开始:“新车型,大、敞亮,还有电子车牌,拍出来特漂亮。”为了完成第3轮拍摄,李阿姨每天坚持到天坛公园练习扇子舞和健身操:“我现在腿脚越来越轻便,心脏问题也好多了,五六年没吃过心脏病的药,别看平时走路多了腿疼,一拍车就全忘了,比年轻人还利索。”

    随着知名度越来越高,一些收藏界的人士也开始尝试联系李阿姨,希望她能够将手中的公交车照片出售,这可碰到了李阿姨的心尖儿:“给多少钱都不卖,这是我的念想,我不差这个钱。”李阿姨说,等第3轮拍摄完成了,她想再开个展览,给那些喜欢公交、热爱北京的人们一个更全面的展示。

    本报记者 张骜 文并摄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