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际新闻 > 国际评论 > 蒋丰:中国驻日使馆发出“领事提醒”的积极意义
  • 蒋丰:中国驻日使馆发出“领事提醒”的积极意义

    时间:2018-12-12 08:04:42  来源:环球网  作者:李林芝

    《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总编辑 蒋丰

    在岁末冬寒的12月9日,中国官媒新华网刊出此前一日新华社东京分社记者采写的一篇报道,题为“中国驻日使馆发出领事提醒,呼吁我公民在日遵纪守法。”这种“领事提醒”,应该视为中国驻日使馆把领事保护权“关口前移”,进一步保护旅日侨民权益的积极之举。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于军在《中国外交与外交政策》(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年10月第一版)中曾经指出,“长期以来,外交被视为国家层面的事务,充满神秘色彩。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政治精英的事情,与普通民众无直接联系。”事实上,在领事保护权上,也存在相似的问题。相当多的中国驻外使领馆,在运用领事保护权上花了大量精力,但不愿意将其过程和结果公布于众,其理由有之一是不希望这些事情“影响两国关系的发展”。但是,事与愿违,并没有因为我们抱着这样“善良”的、“大局”的愿望,海外侨民权益受损的案件就会减少。近日,日本《东京新闻》刊发来自日本法务省的调查统计,指出2015年到2017年三年间在日外国人技能实习生死亡69人,其中中国人技能实习生达到32人,就是例证之一。为此,笔者在《环球时报》曾专门介绍,并且引起各方媒体的广泛关注。

    笔者认为,中国驻外使领馆将海外侨民权益受损的“个案”以及处理的过程和结果及时地公布出来,不仅仅是一个行使领事保护权的应有内容,更会彰显出中国步入新时代后“以人为本”的外交新理念,显示出中国外交官的作为,在凝聚侨心、汇集侨力、发挥侨智、优化侨情方面,也会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在保护海外侨民权益的时候,中国驻外使领馆既要敢于为海外权益受损的侨民挺身而出,切身而护,让那些侵犯中国侨民权益的外国一些机构、企业、个人感受到侨民背后“祖国的依托”——“中国的力量”。更应以点带面,深掘原因,细缕过程,划项分类,从而促进损侨权益事例的逐步减少。

    中国驻外使领馆应该相信海外侨民以及媒体,伴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与和平崛起,他们也变得更加理智、冷静、沉稳,“一起负面案例就代表一个国家行为”的“情绪化认知”正在渐行渐远。只有经过广泛的侨民参与,中国外交的领事保护权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中国驻日使馆的“领事提醒”明确在三个方面,其一为“非法滞留‘打黑工’,可能面临牢狱之灾”;其二为“出国务工选择正确渠道,切莫轻信网上中介”;其三为“非法务工不受日本法律保护,发生意外无保障”。这三点,应该说是切中时弊,指出了一些侨益受损的深层复杂原因。这不仅应该引起旅日华侨的重视,同时应该引起即将准备前往日本的一些国人以及中介机构的重视,同时也对发布这些“不实讯息”的网络提出了一个“自律”的要求。这种“领事提醒”,让领事保护权“关口前移”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变得举目可视、触手可摸,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更加值得点赞的是,这次中国驻日使馆在“领事提醒”中,明确表示“中国驻外使领馆领保工作维护中国公民合法权益,但不袒护个别人的违法行为。”近年来,或者是由于讯息不准确,或者由于受媒体影响,或者由于受不明真相的侨情的压力,中国驻外使领馆的领保工作出现过判断失误、用力有偏的事例。与此同时,一些信奉“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国人,在海外遇事爱“闹”,扭曲事实,影响了领保工作的正常进行。这次,中国驻日使馆在“领事提醒”中明确“划线”——“不袒护个别人的违法行为”。通俗地说,这就是在告诉人们:祖国是母亲,但“母亲”也不能袒护任性越规违法的孩子;祖国是后盾,但“后盾”绝对不能够成为在海外越规违法的中国公民的“保护伞”。

    中国驻日使馆的这次“领事提醒”,让人们看到中国领保工作在透明化、应急化、机制化、法制化、常态化、专业化方面的进步,对于中国公民提高海外安全风险意识和自保能力也是十分有益的。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