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浙江新闻 > 填埋场变生态公园 “龙鳞坝”成全国网红
  • 填埋场变生态公园 “龙鳞坝”成全国网红

    时间:2021-01-13 22:43:02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

    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变身“静脉小镇” 吴元峰 金励 摄

    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变身“静脉小镇” 吴元峰 金励 摄

    湖州小学生学习垃圾分类 拍友 陆一平 摄

    湖州小学生学习垃圾分类 拍友 陆一平 摄

    日前,记者从浙江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2020年,浙江生活垃圾总量相比上年增长率为零,截至2020年底,浙江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面达90%,农村超过85%。2021年1月1日起,全省49个垃圾填埋场除应急处置外全面终止作业。至此,浙江成为全国首个实现生活垃圾总量“零增长”、处理“零填埋”的省份。

    填埋场“穿”上绿衣

    成了生态公园

    “十二五”期间,我省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以8.5%左右的速度逐年增长,进入“十三五”,这一趋势仍在持续。垃圾量的增长直接给生态环境和城乡面貌带来巨大压力。从2017年起,浙江连续4年将垃圾分类确定为十大民生实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浙江提出到2020年底实现生活垃圾“零增长”“零填埋”目标,全面打响垃圾分类处理3年攻坚战;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回收利用、制度创制、处置能力提升、文明风尚等专项行动在全省各地持续开展。

    在湖州安吉,使用20多年的安吉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完成生态修复、提标改造,生活垃圾分拣中心、餐厨垃圾处置中心、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等更适应新时期新要求的末端设施全新亮相,昔日填埋场“穿”上绿衣,摇身成了一个“生态公园”。

    在金华婺城区白龙桥镇临江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白龙桥镇及周边街道每天约有20吨的生活厨余垃圾被运送至此,经过分拣、破碎、脱水、24小时生物高温好氧发酵等程序后,这些厨余垃圾“变身”为具有高营养成分的有机肥原料。自2019年10月投入使用以来,中心已处理近万吨厨余垃圾,产出肥料约3000吨。

    数据显示,目前浙江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能力达到每天9.3万吨,远超7.2万吨的实际末端垃圾产生量。

    环境改善了

    湖源乡“龙鳞坝”成全国网红

    更深刻的变化还在发生——遍及城乡的环境变化,激发出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生产生活观念正在改变,散发出“涟漪效应”。

    家住杭州湖滨街道的青年路小区的居民们,已经习惯了在每天的7:00-9:00、17:00-19:00两个时段,将家里的垃圾集中扔到小区的垃圾分类投放点。居民邵顺娟说:“垃圾分类是好事,以前那些气味难闻的垃圾桶区域,都不见了。现在大家已经分得越来越清楚了。”如今,这里的垃圾分类已经实现居民参与率100%、正确率99%以上。

    垃圾分类改善了环境,好环境也加速了新业态的发展,推进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因水流随着扇形梯状堤坝流下,激起白色水花,宛如龙鳞,位于富阳湖源乡的“龙鳞坝”去年夏天成了全国网红,游客纷至沓来。“龙鳞坝”所处的新一村,农家乐从原来的3家增加到24家,新增精品民宿15家,旺季每天接待游客超1万人次,老百姓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

    “这些都得益于湖源乡全域环境卫生的提升。”湖源乡政府相关工作人员说,今年以来,通过对民宿、农家乐、餐饮等经营户及农户在垃圾分类,环境卫生等方面开展“金牌业主”、“金牌庭院”评比,进一步助力湖源乡提颜值,“只有持续保护好环境,‘网红’才能成‘长红’。”

    关键词:垃圾分类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