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浙江新闻 > 湖北籍眼镜厂老板: 一份坚持,才能守得云开
  • 湖北籍眼镜厂老板: 一份坚持,才能守得云开

    时间:2021-01-12 21:47:49  来源:  作者:

    湖北籍眼镜厂老板: 一份坚持,才能守得云开

    年底了,王细凡的湖北老乡群里都在讨论:“今年回家过年吗”“什么时候回”“还能不能回”

    王细凡和他的老乡们都在中国最大的眼镜生产地——台州杜桥打拼。王细凡统计过,杜桥镇的湖北人有2000多,大多从事眼镜行业。

    在随处可见眼镜工厂的小镇上,王细凡的工厂只是其中普通的一家。2020年,对于这个行业来说,有过红火的喧嚣,更多的则是沉寂。

    幸运的是,王细凡接到了一个“超级大”的订单,赚到了一些钱。“坚持不放弃,才能守得云开”是他最大的感慨。

    一解封

    连夜赶回浙江复工

    终于解封了。

    2020年3月12日晚上8点多,王细凡拿到一张湖北通山县政府核发的通行证。

    那天,在政府的办事窗口前排起了领证的长队,直到晚上,王细凡才领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本。连夜,他收拾了行李,从通山县出发。

    开了十个小时的长途车,他总算赶回到了杜桥。

    在老家隔离的那些日子,王细凡每天听着村里的大喇叭新闻播报,有点恐慌。因为他所在的老家村庄,有几例从武汉回来的新冠患者。

    作为党员,他一边劝阻村民打牌、聚会,一边还要应对着各种资讯:老乡们经常问他,什么时候才能回去上班?

    房贷车贷等等生活的压力,让每个打工家庭焦急。王细凡也一样,看着网上的订单一个个地取消,他也很着急。

    所以,一拿到通行证,王细凡就往台州杜桥赶。隔离一结束后,他就紧锣密鼓地张罗复工。

    在杜桥,王细凡的工厂不算大,有四五十个工人,主要生产太阳镜,出口欧美市场。

    他18岁时就离开湖北老家到温州打工,做眼镜学徒。2001年他被当做师傅,被人请到了杜桥,2008年开始自己办厂。王细凡做了20多年的眼镜,熟悉一副眼镜出炉的二十多道工序。

    工厂虽然复工了,但很快面临问题:订单少了,还招不到工人。很多浙江工厂去湖北接人,有的还包车。有的眼镜厂为了留住人,想出了开一半工资养人的办法。

    年初,本是眼镜行业的旺季,但这波疫情,让很多眼镜厂陷入困境。

    盯着商机

    疫情之下不言放弃

    危中有机。眼镜的商机也悄悄涌来了。

    原本少人问津的护目镜,因为疫情,一下子成为了抢手货。一家眼镜厂因为仓库里囤了上百万个护目镜,一售而空,成了小镇上的财富传奇。

    “你做护目镜了吗?”王细凡听到身边越来越多的人问这个问题。

    小镇上的眼镜厂纷纷新开模具,做起了护目镜。

    镇上开模具的陈师傅,做了一辈子模具,从来没这么忙过,单子多得来不及做,开的模具,从几千块卖到了几万块,还抢着要。王细凡见到过好些客户是从江苏等地赶来的。

    王细凡也心动了,他在朋友圈里发出接受护目镜订购的信息。反正太阳镜的订单不多,他也想碰碰运气。

    不过,王细凡没有自己生产,而是接单,利用自己的资源找货。他找到了几个厂家,交了定金,但去拿货的时候,却早已被人先拉走了,因为第三方出了更高的价格。

    但对于绝大多数眼镜厂来说,并没有因为护目镜的火爆而赚到钱。因为新的模具开出来了也要调试,一调试半个多月过去,风口也过去了。

    另一方面,这个市场也越来越规范,品质要求越来越高。

    当时热烈和膨胀的梦想,又变成仓库里冷冰冰的积压品,护目镜的价格从最高时的七八元一副回落到1元,还没人要。

    最近几天,疫情又有所反复。小镇里又来了不少采购商,他们上门到眼镜厂低价回收那些年初积压的护目镜。

    不言放弃,王细凡坚持盯着市场,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王细凡是幸运的,工夫不负有心人。他接到一个国外的大订单,他的工厂整整为此忙碌了四个月。

    “但是更多的工厂没有这样的运气,总的来说,眼镜厂2020年亏的多,赚的少。”王细凡这样说。

    爱上第二故乡

    他是十佳新临海人

    在外来人口密集的小镇上,43岁的王细凡还有另一个身份:杜桥新居民联谊会的会长、杜桥镇政府和杜桥派出所的特约调解员。

    “还在老家的时候,我劝说住了急着回杜桥的湖北籍老乡差不多上百个,其他省份的老乡也纷纷咨询我能不能回杜桥,我一一做他们思想工作。”

    小镇几万外来人口大多是从事眼镜行业的,这里有一条丰富的产业链。这些一线的工人遇到了麻烦事,总会来找王细凡。

    打个电话,王细凡就会请他们来自己的工厂,有时在会议室,有时在样品间,坐下来,听听双方的诉求。

    年初没有订单,一家眼镜厂为了留住几个老师傅,答应他们,每个月付以前一半的工资,但是这钱后来一直没付,就有了纠纷。双方都来找王细凡调解。

    有一家眼镜厂的工人的孩子骑车撞到了一位本地的阿婆,过了些日子,阿婆去世了。阿婆家属就要索赔。工人也来找王细凡。王细凡就赔偿的数额进行了调解,双方最后达成了一致。

    2020年6月底,一家眼镜厂老板突发重病不幸亡故,20多名员工近80万元的工资未付,员工情绪激动。王细凡和社区民警多次进厂协调,最终解决了员工的工资,化解了一起可能发生的群体事件。

    王细凡说,每年他要调解几十起这样的纠纷。“外地的工人们很信任我,因为我和他们一样是外地来的,平时热心,说话做事公道。”

    一边保障外来工人的权益,一边维护第二故乡的和谐稳定,王细凡赢得了尊重,他被聘为临海市矛盾调解中心特约调解员,被评为临海市十佳新临海人。

    2020年12月2日,王细凡搬入了新的厂房,是在一个工业区里。对于他来说,这又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今年伊始,他纠结的是,什么时候回老家过年。“今年想早点回去,怕晚了路上遇到麻烦。”新的一年里,他最关心的就是眼镜行业能否有更多的优惠政策出台。毕竟他做了这么多年的眼镜,他希望这个小镇的产业能够维持兴旺。

    关键词:通行证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