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浙江新闻 > 厚积终能薄发 万亚勇是钻机器钻出的“万能工”
  • 厚积终能薄发 万亚勇是钻机器钻出的“万能工”

    时间:2020-12-03 21:12:23  来源:  作者:

    编者按: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在前不久举行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我省103人受到表彰。他们中有工人农民、基层干部、技术骨干,也有一线抗疫工作者、高级工程师……本报今起推出一组劳模与先进典型事迹报道,走近这群新时代最美奋斗者。

    浙江在线12月3日讯(记者 陈醉 黄珍珍 通讯员 张天叶)“三菱插齿机不能自动加工,排查了所有信号点,没找到故障……”日前,宁波中大力德智能传动股份有限公司的一条设备故障信息,改变了刚从北京领奖归来的全国劳动模范万亚勇的行程,他放下行李直奔车间。

    万亚勇是“中大力德”的设备科科长,负责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和自动化设计。一进车间,万亚勇麻利地穿上工作服,埋头机身,用手触摸电器,查看机床报警信息、机床参数和程序图,不时拿出工具测量、检修。

    “找到了!门开关上的磁环感应器损坏,换一个就好。”俯身一个多小时后,万亚勇终于松了口气憨笑道,机器就像人体,有自己的温度、气味。比如电机表面正常是三四十摄氏度,如果摸上去烫手,肯定是“生病”了,只有足够熟悉才能尽快找到病因。

    “中大力德”生产车间80%都是进口设备,这次出故障的设备就来自日本。万亚勇回忆,刚进“中大力德”那会儿,眼见频频请来国外厂商技术人员维修机器,耽误生产不说,维修费用还按小时计算。一个工程师800元一小时,翻译400元一小时,更换一个刀杆起码1万元,再算上路费、食宿费,维修一次至少两三万元。

    “那时高精尖数控设备维修是短板,我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暗下决心啃这块硬骨头。”10年前,40岁的万亚勇只是别人眼中的农民工。他从江西一个小山村来到慈溪,学历不高,只略懂电工技术,可以说“两眼一抹黑”。

    怎么办?苦学钻研!

    维修高精密设备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万亚勇泡在生产一线,观察机器,看工人操作。每天中午,工人们吃饭去了,他却钻进机器研究,因为平时生产不停,只有等到大家都休息了,才有机会上手。他把发现的问题、探索的过程、解决的办法、学到的经验、成功的做法等,记录在随身所带的笔记本上,回去再研究,或动手实践。

    几年下来,万亚勇先后学习了机械、数控系统、传感与检测技术、伺服驱动技术等,家里几百册藏书全是他业余时间一点点啃过的专业书。慢慢地,几乎没有“掀”得倒他的维修难题了,“万能工”这个美称落到了他身上。

    厚积终能薄发。深懂机器设备的万亚勇,开始不断迸发创新点子。

    在齿轮抛光工位,万亚勇注意到工人赤手空拳拿着齿轮在单向运作的抛光机里操作,效率不高,也不安全。不久后,他带领团队研发了双向转动的毛刺抛光机,工人的手不需要接触到机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速器里的齿轮精度没法测量,他研发的行星回程测量仪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原来检测一个电机要十多分钟,他发明的电机测试仪和电机耐压测试技术实现一分钟搞定10个电机,每年可为公司节约成本100多万元……

    10年来,万亚勇团队已拿下2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为企业直接创造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

    关键词:抛光机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