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浙江新闻 > 15年后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圈——杭州都市圈雄心底气何在
  • 15年后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圈——杭州都市圈雄心底气何在

    时间:2020-12-02 20:27:02  来源:  作者:

    浙江在线12月2日讯(记者 王世琪 金梁)提到国际化大都市圈,你会想到哪些?纽约、东京、伦敦、巴黎……杭州正计划用15年的时间将名字写在这份名单上。

    在日前举行的杭州都市圈第十一次市长联席会议上,审议通过了杭州都市圈新一轮发展规划大纲,并明确提出一个长远目标——到2035年,建成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圈。

    如此雄心,底气何在?

    “扩圈”加速,拓展发展新空间

    此次联席会议上,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当属安徽宣城申请加入杭州都市圈,成为杭州都市圈合作发展协调会观察员城市。这意味着,宣城最早于明年,就将成为杭州都市圈的第七位成员。

    宣城入圈早有端倪。2018年,杭州都市圈第九次市长联席会议上发布的《杭州都市圈新一轮规划前期思路研究》中就提到:安徽省宣城市,江西省上饶市、景德镇市是新一轮规划的“西进”区域,注重辐射带动;并特别指出,宣城市与湖州市接壤,是杭州都市圈乃至长三角南翼的天然生态屏障。

    “入圈”并非一厢情愿。这些年,在城市发展上,宣城一直向江浙沪靠拢,如提出“融入苏浙沪经济圈”,2013年加入南京都市圈,跻身G60科创走廊……2020年,宣城将“力争全域加入杭州都市圈”明确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这是一次双赢,宣城可以进一步‘向东’,杭州都市圈则能在更大范围内规划发展。”在会场,记者听到与会人员这样评价。

    这不是杭州都市圈首次“扩圈”。早在2018年,安徽黄山和衢州一起加入杭州都市圈,杭州都市圈正式进入“跨省”时代。随着宣城入圈日渐清晰,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规划中提到的上饶、景德镇也不会仅仅停留在文本上,横跨浙皖赣三省的大都市圈离我们不远了。

    杭州都市圈合作发展协调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城市腹地基于空间联系和交通可达性的经验划分,距离城市边界200公里(或2小时交通圈)的区域均可作为经济腹地,未来,基于补齐杭州都市圈经济腹地短板考虑,建议推动杭州都市圈继续西进,打造长三角城市群新的增长区域和开放空间。

    都市圈够不够“大”,是衡量其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杭州都市圈频繁扩圈,正是为打造国际化都市圈做的空间铺垫。

    “扩圈”已是大势所趋。今年6月5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公布的《广东省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明确提出,推动广州都市圈(包括广州、佛山、肇庆、清远、云浮和韶关)、深圳都市圈(包括深圳、东莞、惠州、河源和汕尾)、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深度融合。

    “当下,中国很多都市圈都在扩圈,在更大的范围中布局。这是都市圈发展的底子。”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不在范围上提前谋划,未来很可能面临“画笔沾足了墨水,却无地挥毫”的尴尬境地。

    如果宣城成功“入圈”,未来,以宣城为跳板,杭州都市圈可以沿着皖江城市带西进,在产业转移上打开更为广阔的合作空间。安徽乃至江西其他城市,都可以在一体化的大潮流中,与杭州都市圈中的城市发生不同领域、不同程度的“化学反应”。

    “双轮”驱动,紧抓创新与交通

    更大的空间,需要更强的动力。

    在联席会议上,杭州都市圈明确提出驱动发展的“双轮”——全球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亚太国际门户重要枢纽。

    创新和交通,是杭州都市圈最看重的“硬核”竞争力。

    如何打造全球影响力创新策源地?杭州都市圈的很多城市把目光投向了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连接了浙江大学、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小镇、青山湖科技城,这条总长38公里的大走廊,像一只展翅的蝴蝶,聚集起越来越多的世界级科创能量。近年来,这股科创能量正在释放,辐射整个杭州都市圈。

    浙北小城德清,有一个成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的梦想。9年前,德清选准地理信息产业为突破口,“无中生有”打造地理信息小镇,成为全国地理信息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园区。10月24日,在首届中国·安吉绿色发展青年博士论坛上,当地政府签约了杭州人才飞地项目。这是安吉在杭州的首个飞地,能够有效接轨城西科创大走廊。

    即便是杭州都市圈“新军”衢州,也与城西科创大走廊无缝对接。位于杭州未来科技城内的衢州海创园不仅加速了衢州融入杭州都市圈,更为城西科创大走廊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衢州的探索实践值得借鉴学习。”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徐剑锋认为,城西科创大走廊应该定位为杭州都市圈的创新总部,吸收整个都市圈的创新要素与主体,同时在都市圈多地配置若干个创新项目生产基地,形成圈内的分工合作。

    交通建设的目标更为具体——打造杭州都市圈紧密层1小时通勤圈、杭州至5地市1小时商务圈、各地市范围内1小时生活圈。

    11月18日上午,一列外观浅蓝的崭新列车缓缓驶出杭海城际铁路盐官车辆基地,杭海城际铁路首次完成了区段接触网“热滑”试验。所谓“热滑”,是轨道交通线路在正式开通前的一个节点。这是继10月杭海城铁实现“电通”之后,列车首次真正跑起来的“热身”。仅仅是一次“热身”,为何会引来如此多关注?答案就在杭海城际铁路身上,因为这条铁路是海宁融杭的主动脉。

    见微知著。随着杭黄高铁、商合杭高铁相继贯通,杭衢铁路高铁加速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雏形渐成。

    连接是发展的前提,也是都市圈之所以称之为“圈”的核心要义。在“十四五”时期,杭州都市圈将加快建设辐射全国、连接长三角各节点的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加快形成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的轨道交通体系。

    “节点”崛起,“一核多极”新格局

    都市圈建设反映出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趋势:一是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二是都市圈内各城市的协调发展。

    放眼全世界,打造国际化大都市圈除了具有实力强劲的“一核”,“多极”必不可少。

    东京都市圈围绕产业生态建设,依托自身优势形成相互关联的分工协作关系。新宿、涩谷、台东等周边地区充分利用好自身优势承接制造产业溢出的同时,发展配套的商业服务、科研服务等服务产业,既带动了东京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又推动了整个首都圈的产业生态体系建立。

    纽约都市圈范围内的波士顿、巴尔、费城等城市,都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城市。孤立来看,费城的重工业、波士顿的高科技产业、巴尔的摩的冶炼工业,每座城市的主导产业都是单一的。但放眼整个都市圈,多样化、综合性的整体功能,远远大于单个城市功能的简单叠加。

    杭州都市圈逐渐崛起的节点城市,也是其展望国际化大都市圈的重要资本。

    “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和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双重加持下,杭州都市圈内的各城市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杭州都市圈合作发展协调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杭州都市圈位于长三角核心腹地,能够尽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红利;另一方面,在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一大批内陆枢纽城市会加速发展,杭州都市圈的“西进”恰恰接轨了这条发展线。

    湖州和宣城的发展正是对前者的最好诠释。商合杭高铁全线贯通和沪苏湖高铁路的正式开工,让湖州成为今年长三角最大的“黑马”,而实际上,交通之外,湖州正谋求全方位的高质量发展——

    投入1000亿元资金,以长三角最优的政策支持,全力打造低成本创业之城;组建长三角地区首家人才集团,开全省人才工作市场化运营的先河;南太湖新区成立后,正朝着“全国践行‘两山’理念示范区、长三角区域发展重要增长极、浙北高端产业集聚地、南太湖地区美丽宜居新城区”的目标加速奔跑……

    作为商合杭高铁贯通的“大赢家”,宣城受到杭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的三重辐射,发展前景向好。

    衢州则印证了后者。在今年8月的市委七届八次全会上,衢州坚定了加快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提出在构建形成南孔古城·历史街区、核心圈层·城市阳台、高铁新城·未来社区“小三城”的基础上,打造智慧新城、智造新城、空港新城“大三城”。

    “中心城市能级是保障都市圈实力的底线,而上限,则要看节点城市的发展。”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吕淼表示,要想更好发挥节点城市作用,推动“一核多极”发展格局的形成,杭州都市圈内各城市要明确自身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人口规模、产业基础等因素,加快形成中心城市与节点城市更合理的地域分工格局和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融合。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