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浙江新闻 > 2015年夏,梁仁明承包了园内抛荒的800多亩土地
  • 2015年夏,梁仁明承包了园内抛荒的800多亩土地

    时间:2020-07-02 10:13:15  来源:  作者:

    浙江在线7月2日讯家住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东头的梁仁明,是余杭瓶窑镇长命村村民。他身材魁梧,皮肤黝黑,是当地种田的一把好手。

    2015年夏天,梁仁明在如今的遗址公园内,承包了800多亩土地,种植水稻。

    去年7月6日,良渚申遗成功,这片五千年的土地,从此备受世人瞩目。梁仁明辛勤耕耘的土地,成了别人眼中别样的风景。

    在这块土地上当农民,究竟是怎样一样体验?6月底的一个黄昏,公园游人散去。跟随种粮大户梁仁明,钱江晚报记者走进了这片他日夜劳作的土地,体味这片土地对他的馈赠。

    当年

    梁家成了村里的万元户

    每天上午9点前和下午5点后,公园的非营业时间里,梁仁明可以入园,到田间地头从事生产活动。

    6月20日前,他在公园里承包的土地,水稻插秧的活全部干完了。

    他的汽车后备厢里,永远放着一双套鞋,看到田里长杂草,就下去拔一拔。

    连日降雨,野草和水稻一起疯长。拔下的草带着泥水,如果直接拉出去,一路滴滴答答的,势必影响公园整洁。

    梁仁明一边拔,一边把草揉成团,用力按回水田淤泥里,当绿肥来还田,这是他种地多年总结的经验。

    公园的大部分土地,原本属于瓶窑镇长命村。

    这里原来也主要种水稻,公园在建设中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这里的原有生态。

    童年时的梁仁明,生活过得无忧无虑。过去农村上梁、结婚、生子、办白事摆的酒席,一连要吃三天,村里掌勺的就是梁家父母。

    大人们做乡厨,每天早出晚归,全年无休,生意好得不得了。梁仁明的父亲,是个很有生意头脑的人,除了当厨师,他还经常去河塘摸鱼,拉去市场贩卖。

    大冬天的,梁仁明的父亲就穿着短裤汗衫,跳到河里抓鱼挣钱。就这样,慢慢靠着勤劳和聪明,梁家攒下一份家业。

    上世纪80年代,梁家成了村里8组第一个万元户,人人都羡慕。

    种地确实苦

    但地不会辜负你

    小时候,梁仁明很调皮。父亲希望他多读点书,将来好出人头地。然而事与愿违。

    1990年前后,父亲的腿脚渐渐不听使唤。刚开始,只是走路一瘸一拐,后来,连床都起不来。

    父亲一病,乡厨的活,家里是没法再接了。

    顶梁柱倒了,母亲日夜陪护在父亲身边,吃喝拉撒全靠她一人伺候。

    梁仁明有个姐姐,那时去杭城一所高校食堂打工,每月工资200多元,是家里唯一稳定的经济来源。

    父亲得病那年,梁仁明才12岁,小学刚毕业的他,决定辍学,回家种地挣饭钱。

    梁家四口人,在村里有口粮地。那几年,全家人吃的米和菜,都是梁仁明一个人在自家地里种出来的。

    除了白天种地,每年5月到8月的夜晚,梁仁明还去田里摸黄鳝。他一个晚上能摸20多斤黄鳝,清早再拉到集市上去卖,小的2-3元/斤,大的能卖4-5元/斤。

    冬天,村里的鱼塘都要干塘清淤,等养殖户抓完鱼,会有些小鱼小虾落下。梁仁明征得人家同意,下塘摸些鱼虾上来,大的拿去卖,小的带回家吃。

    就这样,靠着小小少年的努力,一家人的生活慢慢开始好起来。家里的情况,让梁仁明开始思考:今后自己要干什么行当,才能让一家人生活得更好?

    那个年代,乡村经济正蓬勃发展,不少村里人嫌种地太苦,都跑去附近工厂上班。

    土地荒废着没人耕种,梁仁明的想法是:“不管什么时候,人总要吃饭,别人不愿意干的苦活累活,我来干。而且土地很坦诚,只要你辛苦付出,总会得到馈赠。”

    “不如就在村里包地种水稻吧。”梁仁明在全村最偏的地方找了20亩没人要种的地,花60元/亩的年租金盘了下来。

    粮食一年比一年卖得好

    租的地越来越多

    第一年包地,梁仁明不懂,把新鲜猪粪往田里施,结果水稻不死不活的,损失不少。

    后来才知道,掏粪不能掏口上新鲜的,要往里掏陈一点的,施的时候,最好拌点稻谷灰,这样更方便而且不烧根。

    到了秋收时,1万多斤稻谷收割上来,问题又出现了,村里根本没地方晒谷子。

    村里人帮忙,把梁仁明的谷子晒在村道上,来来往往的拖拉机、摩托车难免会压到一些,这样又损失不少。

    偏偏不巧,那年秋天雨水多,谷子晒了潮,潮了晒,收起来的时候,成色都不太好。

    谷子拉到村里粮站,村里人帮他好说歹说,粮站的人才答应便宜买下来。就这样,自己掏粪、背粮的辛苦日子坚持了三年,梁仁明终于攒下点积蓄。

    20亩地种了三年,梁仁明吃尽苦头。手里有了积蓄,他想包些交通方便的地来种,先包了56亩地,第二年又增加了36亩。

    到了第三年,家门口的163亩地,也被梁仁明以120元/亩的年租金包下来种水稻。

    家庭农场办起来了

    日子越过越好

    这些年,一直在村里跑马圈地的梁仁明,先后租下了1000多亩土地,还购置了拖拉机、翻耕机、播种机、农业植保无人机等现代化农机。

    2014年,梁仁明成立了家庭农场,购置了从水稻育秧到稻谷仓储的整条生产流水线。

    2015年,现在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内的农地招标,他和当地另一个大户中标,开始了在遗址公园种地的日子。

    当年,拿到土地已经是5月份,土地是抛荒状态,长满杂草。6月中旬水稻必须播种下去,时间特别紧,大家一边整地,一边育秧,每天在地里挥汗如雨。

    公园不用除草剂,田里的杂草,都是梁仁明和工人一根根手工拔除的。野草不停地长,大家就不停地拔。

    早几年,还没有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这个概念时,梁仁明种的是普通的水稻品种,口感比较一般,收购价不到2元/斤。

    良渚申遗成功,公园开业运营后,梁仁明觉得商机来了。因为遗址公园内种植的大米,名头响亮。

    去年,他特意选择了一些口感好的晚稻品种来栽培,今年卖出了5元/斤的好价钱。“日子,真的是越过越好了。”梁仁明说。

    关键词:良渚古城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