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浙江新闻 > 嘉兴一老人捐出280万 受助对象竟然是……
  • 嘉兴一老人捐出280万 受助对象竟然是……

    时间:2019-10-19 18:38:57  来源:  作者:

    衣服上打着补丁

    一双布鞋穿了很多年

    是花十五块钱买的

    中午剩下的菜留着晚上吃

    谁能想到

    这样一位朴实无华的老人

    竟然将自己的毕生积蓄

    价值280万元的财物

    全都捐给了一家养老机构

    逸和源·嘉兴湘家荡颐养中心

    链接起她和这家养老机构的

    并非至亲的血缘关系

    仅仅因为在此安度晚年的七年时光

    让她有了家的温暖

    这位“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老人名叫刘英杰,今年已经84岁了,膝下无子,是嘉兴一中退休教师。今年七月份,在律师公证下,她在标码280万元的赠与协议书上坚定地按下了红手印。

    这条新闻在禾点点发出后,引起了广泛关注,刘英杰的学生们也纷纷去逸和源探望她。

    全副身家为何捐给养老院

    160多万元的存款和一套80多平米的房产,合计约280万元,这对于任何一户普通人家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刘老师全部捐赠给了她的“新家”——逸和源,这是她和丈夫汪胡烈一生的积蓄和财富。

    对此,很多人不能理解,而对刘英杰来说,作出这个决定是件轻松的事情。

    “这些年,这里的工作人员给了我很多的关怀,我在生活上办不到的事情,工作人员都会帮忙办妥。对于捐出所有财物的决定,我相信我逝去的老伴也应该能理解。”身患帕金森病的刘英杰虽然颤颤巍巍,手抖得厉害,但是口齿非常清晰。

    楼道里传来饭菜的飘香,是护工在为老人们送中饭,每天的菜单是提前一晚老人自己定的。

    事实上,对于入住养老院这件事,她的老伴是极力反对的。“以前吃大锅饭,分配工作后吃食堂,这辈子都在过集体生活,老了还不能安安分分在家养老吗?”“你看到的都是临时的好,住长久了肯定不会这么好。”

    “老了,家里没人,我烧不动饭了,你说怎么办?”最后还是拗不过她,两人一前一后住进了这间设施齐全、南北通透的双人房。

    2017年12月的一个晚上,刘英杰误食了一个枣子核,肚子剧烈疼痛,当晚值班护士包建琼第一时间将老人送至医院,在拍片后医生确诊老人为肠穿孔。“凌晨一点半,刘奶奶被送进手术室,我就一直守候在手术室外,心里很紧张,看到她被安全推出手术室,我悬着的心也放下了。”就这样,包建琼一直陪伴在老人身边,直至老人康复。

    同年,刘英杰老伴病逝。“说好的我先走的,老头子怎么丢下我走了。”她拍了拍丈夫生前睡的床铺,喃喃自语。

    “吃,住,然后走向另外一个世界,就剩这三件事,我都交给这里了。”刘英杰认真地看向窗外。她说,自己捐赠的这笔财产将作为养老院的基金,为后来的老人们带来福利。

    逸和源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爱心资金取之于长者用之于长者,将会用于资助低收入长者入住逸和源养老机构的部分或者全部费用。”

    你选择哪种养老方式

    嘉兴是全省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解决好养老难题显得尤为迫切。

    家住南湖区建设街道的一名出租车老师傅说:“养老是个难题,子女有前往大城市或国外发展的个人追求,而我们做父母的希望子女留在身边陪伴赡养,也不想去养老院,不知道该怎么办。”

    “独生子女双职工家庭养老负担很重,现在我们还能自理,等老得动不了了,可能会考虑去养老院吧。”一名今年五十岁的嘉兴教师说。

    目前,嘉兴正在构建的养老服务总体格局可以概括为“9643”,即96%的老年人居家接受服务,4%的老年人在养老机构接受服务,不少于3%的老年人享有养老服务补贴。也就是说,居家养老是当前的主流。

    中华传统文化,也把子女在家赡养老人的好坏,作为评价一个人是否具有孝心的重要依据。《论语》有言,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在孔子看来,如果把赡养老人仅仅理解为使之有一种生活保障,这不叫养老,这和养动物没有什么区别。

    而在当下,当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们逐渐老去,老人们是在家孤独养老还是前往养老院安度晚年,也成为这一辈人面临的重大抉择。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方旭东认为:“家庭式养老比市场化养老院的优越之处在于它所蕴含的情感、伦理维度,当然,这种通过子女的孝顺达成赡养年老父母的模式在中国社会早已根深蒂固。无疑,家庭养老如果能够较好地落实,必会对当前严峻而迫切的养老社会保障问题有很大的助益。但是,一味追求‘画地为牢’式家庭养老,子女忽略了对长辈情感的有效供给,父母又被传统的养老模式所羁绊,反而斩断了老年人追求另一种自由晚年生活的途径。”

    “养老院不是牢房,甚至可能成为父母价值观对幸福的新的理解。”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陈铭说,“新时代的孝顺,应当是给父母辈更多选择权,并非社会舆论强压下的道德绑架。专业化、智能化、标准化的养老机构,拥有专业的护理员工和医养条件,使得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将更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对于刘英杰这样的老人来说,养老机构已从一种完全市场经济关系跃升为“家的归宿”。

    刘英杰的学生送来的花

    我们的养老供给够吗

    2018年中国社科院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被访的60岁以上、城市独生子女父母中,有超过40%的老人将来打算住养老院。

    事实上,选择是一回事,真正付诸实施又是另一回事。

    刘英杰所在的嘉兴逸和源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共有600个房间,1800张床位,房间占用率达到80%,包含护理医院总计入住人数780人。收费标准根据房型而定,从1190元/人/月到11990元/套·月,有较多选择。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入住的老人年纪50多岁的也有,一百多岁的老太太也有,其中56%为上海户籍,只有40%是我们嘉兴本地人。”

    据了解,刘英杰目前住的房间每月房费3030元,护理费558元/月,水电费按每月实际产生的费用收取,上月为122元。餐费由食堂送餐费用和老人自己点餐的费用组成,上月刘英杰的餐费为849元。算上额外的水果等费用,记者算了一下,一个月必要开销接近5000元,而这些都还没算上老人添置衣物、购买药品等花销。

    无论是公办、民办还是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对于嘉兴的普通家庭来说,每一种选择都是存在经济压力的。

    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养老服务机构的床位缺口已经达到914万,且增速还在上涨。目前中国的养老护工缺口较大,预计至2020年,随着中国的半失能和失能老人数量增加,养老护工岗位应达到657万至731万。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方旭东表示,养老产业要发展,资金问题仍是关键。当下,理顺机制盘活现有养老资源、不断加大投入为养老事业注入新的活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养老保障体系,才能为“养老自由”创造条件。

    “如果每一位老人家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会极大地提高整个社会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让所有的人得到愉悦和慰藉,进而推动社会更好更快发展。”逸和源相关负责人表示。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