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浙江新闻 > 杭州小伙王建明做动画拿到了全国第一
  • 杭州小伙王建明做动画拿到了全国第一

    时间:2019-09-17 18:00:13  来源:  作者:

    《葫芦娃》《海尔兄弟》《大力水手》《黑猫警长》……这些耳熟能详的动画,陪伴了很多人的童年。那个时候,动画更像是连环画,由动画师画在一页页纸上,通过模拟快速翻动的形式,让卡通人物动起来。

    “7分钟一集的动画需要1.5万张画,画上18个月的时间。”王建明说。

    王建明是杭州的一名3D动漫设计师,是拿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的高手。当同龄人都在看《葫芦娃》时,他已经拿起铅笔,在白纸上涂涂画画了。如今,铅笔变成了鼠标、白纸变成电脑屏,画一集7分钟的动画,只需要把建好模的人物拖到屏幕中央,并设置1.5万个动作关键帧就好。

    但一部动画的好坏,就藏在每一个关键帧的毫厘之间。王建明对自己的要求是:细到发丝的光泽闪动、人物呼吸时的胸膛起伏等变化,都得考虑进去,要让人物“活”过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他一次又一次地练习那1.5万帧后,终于花开见果,参与制作了《秦时明月系列》《天行九歌系列》等知名动漫项目,并获得杭州国际动漫节比赛大奖。

    好奇风动时衣服怎么动 他尝试出一套“样板”参数

    “我觉得我做动漫,就跟花熟蒂落、水到渠成一样自然。”

    这是见面后,王建明说的第一句话。

    考大学的时候,他本打算学法律,结果发现报考的学校还有一个动漫专业,于是念头一转,在填表的最后一刻,改了选择。

    “大学时,我们主要学习两个软件,一个是3D MAX,另一个是Maya。前者主要应用在游戏、广告上,后者是专业做动画的,只不过是全英文版,我有点‘虚’。”当时他想,要做一个专心的人,所以就开始专攻3D MAX。

    学习期间,也没什么技巧和捷径,在他看来,最重要的是“吃透”课堂上的知识并熟练运用,夯好基石。

    真正的挑战出现在毕业以后。2009年,王建明大学毕业。

    那个时候市面上的主流动画多为二维的,像《虹猫蓝兔七侠传》,但王建明并不擅长手绘,只能另辟蹊径。

    “我入职了一家动画公司,正好也是用3D MAX的。但刚入职,我就接到了一个算布料的任务,就是要设置不同的参数,来改变人物布料的密度、透风度、阻力、碰撞等,这是大学没有接触过的内容。结果最后我导出的参数让领导很满意,甚至超过了几年经验的同事。”

    成功完成任务的“秘诀”,是好奇心。王建明说,因为他很好奇衣服是怎么随风飘动的,所以就各种尝试,最终也印证了那四个字“业精于勤”。

    “完美主义强迫症”

    想到了一定做

    效果不好就重做

    王建明跟我提了很多从前的趣事,都跟他的“犟脾气”有关。

    “我之前的公司要做些插画、海报,我突发奇想,就把现成的机关虎、乌龟、凤凰等模型拆了,做了个机器人。就是自己的想法到了,不管现不现实,总想先落地……当然结局有点惨。”因为那部作品的背景发生在上古时期,而王建明设想出的未来角色和剧情,直接跳过了中间的亿万年鸿沟,显得有些没头没脑,“现在想想是有点夸张了,有创意是好的,但不能太超前。如果现在再让我去设想的话,我可能会加一些历史典故,比如霸王别姬、鸿门宴等。”

    翻阅王建明的简历,有一个项目非常吸睛——制作《秦时明月系列》的3D分镜。

    当时是把整部动画的分镜,“切”成几个部分,分给公司的不同项目来做。运气好的项目,只需要做出3个人物的剧情;而点背的项目,就分到了N多角色。王建明他们的运气不太好。

    在做的时候,他的“完美主义强迫症”又犯了。

    “其中有一幕是‘焚书坑儒’,要做一帮儒家弟子站在门口,看着秦军和杀手向他们靠近。一开始,我们只画了四五个来人,我一看就觉得没气势,必须要整好几排,加上很多马车和士兵。还做了一个很复杂的镜头,开始时从弟子群中慢慢推,一个一个显示他们的表情,再突然加速,与气势汹汹的杀手打了个照面,接着又慢慢穿过马车,最后给驾车人一个特写。时快时慢、时详时略,做了好久,真的是自己给自己加工作量。”王建明说。

    拿全国冠军的关键秘诀 是做出一部完整的作品

    2015年,王建明参加了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动画绘制员赛,并获得了冠军。

    回忆当时,王建明说:“浙江工会为我们开了一个赛前培训,很受用。比如老师说‘比赛只有十几个小时,最重要的是把控进度,不可重头轻脚’,这句话在日常工作中也是很重要的,提醒我们按自己的能力分配时间。”

    考试时,王建明拿到的题目是《求婚》,提供的角色有一男一女、一老一少、一辆公交车。因为是考试,所以很多既定条件,比如男主角的出场方式,必须是“蹑手蹑脚”的。

    最后,王建明完成了一个小故事:女主角在公交站等车,低头玩手机时,男主角蹑手蹑脚靠近,突然亮出一枚亮光闪闪的戒指。这时,女主角还有很多小动作,比如矜持一下问“你还有别的表示吗?”心领神会的男主,幸福地为她戴上了戒指。

    王建明说,得分的关键,就是老师说的“把握进度”,并增加一些小细节,表现出特定的情绪。

    建议动画师培养导演思维

    用细节让角色“活过来”

    王建明有个建议,想对后生们说:“我觉得动画师可以往分镜师发展,培养导演思维,重视怎么设计镜头,展现角色的性格和内心,而不要局限于调整个别动作。”

    王建明以最近在做的手游项目为例。

    “有这么一段场景,我拿到的剧本只有简短的几句话,说正派和反派坐在一起喝茶,看到玩家走过去时,反派伸手贴唇比了一个‘嘘’。”分镜师做的,就是要让这段剧情变得“有血有肉”,像猫儿挠心一样,引玩家探究。

    王建明说,他先搞明白两个人坐在一起喝茶的原因:反派的目的是阻止正派回家,因为要去他家盗取东西;正派也不是“愚翁”,明明有所察觉却不动声色。

    而反派对玩家比手势,有种“他都不反驳,你也不要插手”的意思。

    在正式制作时,王建明没有选择开门见山,而是先让玩家看到酒器的特写,能猜到有人在喝酒,接着镜头上移,露出一方人物的手,熟悉剧情的人可能会猜到是谁,最后,再放出两人同坐一席的画面。

    即使前面有推测,但玩家很难猜到一同喝酒的,是完全对立的那人。这就有了一个小反转。

    而为了衬托角色的心理,王建明也处理了很多微表情和手部细节,让玩家能够轻易地代入其中。

    工作了十年,也获得了不少奖项,王建明完成了新手到高手的进阶。同一条动画路,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王建明始终是那个坚持“完美主义”的人,为了一个更好的效果,他甚至会加班到凌晨,这是他的初心,也成了他冲向幸福的动力。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