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云南新闻 > 特写:一个白族村医26年的民族团结情
  • 特写:一个白族村医26年的民族团结情

    时间:2019-09-11 18:49:23  来源:  作者:

    原标题:特写:一个白族村医26年的民族团结情

    初见张智娟,穿着工作服,戴副眼镜,眼神柔和,正在村卫生室忙活。这两年卫生室建了全县首个设在乡村的中医理疗室,来理疗师推拿、针灸的不少,她得尽快适应。

     村医张智娟(徐国建摄)

    45岁的白族人张智娟是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平坡镇高发村卫生室的一名村医,满打满算,她在这已工作26年,期间有别的地方高薪挖她,她拒绝了。“待在这挺好,干嘛要走!”她笑笑说。

    张智娟长在一个多民族家庭,爷爷是彝族,奶奶是白族,姑姑嫁到一个傈僳族家庭。从小受多民族文化熏陶,张智娟有着彝族人的豁达豪爽,又有白族人的能干精明。

    在她13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张智娟从此励志成为一名医生,要用医术救助村里的父老乡亲。

    村医张智娟(徐国建摄)

    小时候的日子虽然清苦,但张智娟十分努力,19岁从漾濞县职业高级中学医护班毕业后,有7年时间她一边代课一边行医,后来成为一名专职村医。

    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一天凌晨,张智娟接到离家7公里的水井村民小组一个紧急电话,一名彝族产妇难产,情况十分危机。拖着8个多月身孕,张智娟连夜步行前往,救下这对母子。

    “半夜三更的,你不怕吗?况且你还怀着身孕!”有人问她。“我是学医的,不怕那些神啊鬼啊的,况且我儿子还在肚子里给我壮胆呢!”事后,她开玩笑说。

    这只是张智娟行医中的一个小故事,在她干村医的26年间,只要村里有人生病,不管白天还是晚上,她都会随叫随到。根据不完全统计,26年间经她接生的孩子达80余人,村里无论老小都认识她,说她人好医术好

    学西医的张智娟也喜欢中医,2012年,她到大理州中医院学方剂、针灸,以备卫生室不时之需。2015年左右,村里一妇女关节炎翻了,腿疼得要命,隔壁邻居骑摩托车送她到村卫生室,张智娟给这名妇女针灸,果然有好转,第二天这名妇女穿着拖鞋自己就慢慢来了。前两天,一名村民干活时手臂拉伤,张智娟用针灸扎了3个穴位,第二天这名村民就接着干活去了。

    张智娟感受到中医的魅力,今年7月,经过20多天培训后,村卫生室成立了中医理疗室,来推拿、按摩的村民开始多起来。张智娟教村民一些简单的手法,村民们学会后,也能给家里人按摩推拿了。

    听说张智娟能推拿、脾气好,大理市区有家小儿推拿机构请她,月薪8000多元,张智娟想想拒绝了,“待在这挺好,干嘛要走!”

    张智娟还是村里的妇女主任,且一干就是26年。这些年,村里的婆媳关系、妯娌关系,小到矛盾纠纷,大到离婚事件,群众都找她帮忙调解。

    张智娟,这位会说彝、汉、白、傈僳四种语言的少数民族妇女,2018年11月被大理州委、州政府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先进个人”。

    张智娟不是圣人,她也有私心,“希望村医待遇越来越好。”她也开始寻找自己的“接班人”。“现在的年轻人都出去了,找人接班太难了!”转而她摇摇头说。

    问她还有什么愿望时,“希望村里人健健康康!”她说了这几个字。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