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西藏新闻 > 【天河两岸看西藏】桑嘎村:“穷棒子”精神永不过时
  • 【天河两岸看西藏】桑嘎村:“穷棒子”精神永不过时

    时间:2019-10-19 18:37:46  来源:  作者:


    从山南市乃东区泽当城区出发,向雅鲁藏布江北岸的结巴乡深处走约20公里,有一处田连阡陌、绿树成荫的村落。

    民主改革以前,这个村落的百姓深受庄园主的剥削和压迫,穷困潦倒,没有人身自由。民主改革以后,庄园主被打倒,百姓翻身得解放。在党的领导下,11户原本地位最卑下的“朗生”结成互助组(编注:朗生即农奴),发奋图强、自力更生、团结合作,开创了新生活,过上了好日子。

    这个村落就是“朗生”互助组创立和“穷棒子”精神传承的地方——桑嘎村。

    山南市乃东区党员干部在参观“朗生”互助组历史陈列馆。

    追溯:穷苦人自力更生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后,翻身农奴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土地,但由于受到庄园主的长期剥削,生产资料十分有限,生活十分困难。

    民主改革第二年,在党的领导下,桑嘎村决定根据自愿原则成立互助组。

    “当时条件稍好些的人相继组建了互助组,但像我父亲土旦这样的‘朗生’,耕作经验和生产工具都十分欠缺,没有人愿意跟他们组合。”57岁的普姆阿尼回忆父亲经常给她讲述的故事说,“没有办法,在次仁拉姆的带领下,包括我父亲在内的11户‘朗生’只能自己组合起来,成立了被村民嘲笑为‘穷棒子’的‘朗生’互助组。”

    互助组成立之初,仅有3头耕牛、2个旧犁铧、3个旧木犁架,是全村生产资料最少的互助组。

    然而,就是这样一群“穷棒子”,靠着不服输的劲头,团结一致搞生产,打出了比其他互助组更多的粮食,不仅能够自给和交公,还有余粮卖钱,买更多的种子、牲畜和农具。

    “我父亲他们那时起得比别人早、睡得比别人晚,不懂的农活,就跑到其他组的田里去看、去学,所有组员团结奋斗一起干,才取得了这样的成绩。”普姆阿尼如是说。

    “朗生”互助组的成绩让人刮目相看。时任中共西藏工委书记的张经武同志这样评价:“他们为‘朗生’的真正解放树立了榜样,指明了道路,反映了贫苦农民人穷志不穷、‘硬骨头’的英雄气概和发奋图强、自力更生的雄心壮志。”

    从此以后,“穷棒子”精神成为激励广大群众自力更生的重要动力。

    桑嘎村妇女在秋收时共同清理、打包收割机搅碎的油菜秸秆。


    奋斗:穷日子一去不复返

    初秋的阳光洒落在农田上,沉甸甸的油菜焕发出金黄色的光泽。桑嘎村的男女老少齐上阵,每家每户都出人出力,共同收割油菜。

    近60年过去了,时至今日,“朗生”互助组的“穷棒子”精神在后辈的生产生活中始终不变地延续着。

    普姆阿尼的父亲土旦曾是“朗生”互助组的副组长,作为互助组的第二代成员,她从小听着父亲的教导、看着父亲的行动长大。对于他们而言,贫穷是最不堪回首的记忆,而奋斗是最义无反顾的选择。

    现如今,桑嘎村一幢幢漂亮的藏式民居错落分布在柳树林中,家家户户家电齐全,过上了相对富足的生活,穷日子再也一去不复返了。

    不仅如此,为发展集体经济,桑嘎村还建立了种植合作社,将农种(小麦)经农牧局向外推广,全村平均每年向外售出麦种30万斤,年均收入突破70万元。

    普姆阿尼说:“我们家有11亩地,由村集体共同管理,女婿在外面跑运输,女儿做生意,一家人都有事情做,年收入能达到15万元,日子越过越好了。”

    桑嘎村的改变,源于他们代代相传的自力更生、勤劳奋斗的观念。

    “‘等靠要’是等不来好日子的。就像种庄稼,你花了多少时间、用了多少力气,土地就会长出多少东西。好日子都是干出来的。”桑嘎村党支部书记达瓦顿珠如是说。

    旧西藏时期压榨当地农奴的大本营——桑嘎庄园旧址如今仅剩断壁残垣。


    传承:精神财富指引未来

    国庆节前夕,新编现实题材藏戏《次仁拉姆》在山南市成功首演。这部藏戏讲述了当年次仁拉姆带领村民成立“朗生”互助组,自力更生开展生产,走上康庄大道的故事。

    “看到父辈们经历的苦难生活,我心酸得眼泪都掉出来了,以后我们会把‘穷棒子’精神传承下去,建设好幸福美丽家园。”桑嘎村村民巴桑德吉看完这部藏戏,感慨地说道。

    历史发人深省、催人奋进。“穷棒子”精神既揭示了沧桑的过去,更指引着光明的未来,需要不断传承弘扬。

    在桑嘎村村道西侧,为纪念“朗生”互助组而专门建立的陈列馆分外醒目。陈列馆内展出的各类图片和实物,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学习“穷棒子”精神。结巴乡驻桑嘎村工作队干部、陈列馆解说员卓玛次仁说:“‘穷棒子’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告诉我们,只有自力更生才能改变命运,我们必须把它发扬好。”

    对于桑嘎村村民而言,“穷棒子”精神不仅要学习、传播,更要在生产生活中践行、发扬。

    在生产上,村里购置收割机、拖拉机等集体用具,每逢春耕、秋收等重要农事活动,全村人家家户户集体上阵,坚持把每家每户的农活全部干完。在生活上,村民之间和谐友爱、相互帮衬,无论是生病需要送医、上学需要学费、电器需要维修等各种大事小勤,村民之间都会伸出援手,相亲相爱宛如一家。

    村民发扬互助精神,集体收割。


    近60年来,“朗生”互助组的事迹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穷棒子”精神更成为了人们生活生产生活的方向标。(文/图/视频 记者 刘枫 徐杨 巴桑旺姆)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